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王晓岭、李文绪编剧,栾凯作曲,黄定山总导演,王丽达主演)于2018年12月19日、20日在济南首演,笔者有幸观看了这场震撼人心的演出。
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沂蒙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为背景,刻画出以崖子村村民海棠为代表的沂蒙人民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是一曲传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英雄赞歌,是一段齐鲁军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史的缩影。海棠在战火中几次遭遇与丈夫、村民、儿子的生离死别,她坚毅勇敢、无私奉献的道德力量、情感力量让我们感到高尚、伟大。这部悲剧所展现的崇高美,给人们一种悲壮的力量,让人们产生一种精神的升华,激发起人们爱国主义的热情。这是一台史诗般全景式地反映沂蒙人民抗战历史进程的歌剧,是一台对中国民族歌剧的继承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彩演出。
生死抉择中表现英雄崇高美
编剧通过生死关头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与心路历程,表现典型性格,展现出英雄人物的崇高美。如第三场,八路军伤员和村民躲避日军扫荡藏进山洞,被敌人发现要求交出八路军,不然要用大火封洞烧死全村人。在这谁走出山洞谁就要死的生死关头,海棠和村长孙九龙决定由村民顶替八路军出山洞赴难,海棠并说:“舅舅,算我一个。”当四个村民抢下战士们的军帽戴在自己头上,毅然要走出山洞时,海棠唱:“一声声呐喊,一声声真情,沂蒙山的男人,把生命留给了子弟兵!”对他们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给予赞颂。在两难抉择面前,他们把生留给八路军,把死留给自己,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撼人心魄!如第五场,天色渐暗,鬼子摸进村挨家搜查八路军的孩子,海棠手拉着自己的儿子小山子,背着八路军烈士夏荷托付给她的儿子小沂蒙往山路上跑,快被敌人追上时,她为了保护小沂蒙,叫小山子换上姐姐的新鞋,独自往前跑,引开鬼子,就这样,她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被鬼子打死,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之心、无私之情啊!
朴素平易中歌词蕴含诗意美
民族歌剧《沂蒙山》的歌词,整体上采用民歌的风格,句式以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为主,内容简洁、凝练,节奏明快、有力,看似朴素平易,却蕴含着浓浓的诗情,给听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诗意美。歌词富有诗情画意,诗句的多义性、启示性、象征性,让我们想象出几位英雄大义凛然的崇高形象,让我们体味到英雄们对人生价值的高尚追求。如第四场,军民们被包围,夏荷受重伤,刚出生的孩子没奶水喝,她咬破手指放在孩子口中,对她说:“你就喝一滴妈妈的血水吧”,接着唱道:“孩子啊,你长大后会体会,妈妈是为了谁。奶水血水和泪水,那是流不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尽的蒙山沂水。”这“流不尽的蒙山沂水”是诗意的表达,它象征着沂蒙山区人民的养育之情。还有第五场,海棠对着失去母亲的小沂蒙唱:“孩子啊孩子,看看沂蒙的水和山,妈妈就住在山水间。”体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仿佛看到夏荷等革命烈士正在今日的沂蒙山水中欣慰地微笑。
熟悉陌生中音乐创造和谐美
整部歌剧一共六场,分40个唱段,演唱形式丰富,涵盖了男女独唱、对唱、二重唱、四重唱、混声合唱等。每一位主角都有自己的核心唱段,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丰满的音乐形象。
作曲家在该剧音乐中汲取了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民歌《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风光》)的音乐元素,成功运用音乐美中的多样统一律,加以大胆的发展创新,把动机元素贯穿在全剧的各个唱段中,塑造出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感的音乐形象,创作出可理解度与新颖度统一的音乐美、和谐美,让我们宛如见到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亲切可人,难以忘怀。
音乐形象是作曲家心中“意象”的外化。并不是任何音乐形象都有充分的音乐美,只有高度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才是艺术美的集中表现。民族歌剧《沂蒙山》的音乐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它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和充分代表性的,它的音乐形象是高度个性化的,具有与其他音乐不同的个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该剧以沂蒙山区为背景,音乐汲取当地民歌《沂蒙山小调》元素进行创作是很好的构想,也是民族歌剧继承与发展的一个经验。该剧音乐从沂蒙山民歌中汲取最富有生命力的乐汇进行创作,不仅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而且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多样统一律是形式美的总法则。多样统一一般表现为对比与调和这两种基本形态,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从而达到和谐之美。该剧主题唱段之一咏叹调《沂蒙山,永远的爹娘》分为三个乐段:海棠独唱的A1—A2—B1—B2和合唱C1—C2—C3—C4,这里A、B、C三个主导动机都是从民歌中提炼出来的,存在多样统一的关系,其中B乐段的第3、4乐句基本保留民歌的主干音和部分旋律,C乐段主导动机从后半拍跃起,旋律与节奏都跟民歌产生对比,情绪更加强烈,但第3、4乐句的结束音6、5仍然跟民歌保持统一。
在近些年的民族歌剧中,优秀咏叹调稀缺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优秀的男声唱段更是少之又少。而在民族歌剧《沂蒙山》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情况的改变。男主人公林生、孙九龙和赵团长,都有着非常动听的唱段,如林生的《爱永在》(男高音)、孙九龙的《再看一眼乡亲》(男中音)以及赵团长的《这份恩情报不完》(男高音)等,极具戏剧的张力、优美动听的旋律、感人至深的情感,都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该剧四次出现的爱情二重唱咏叹调《等着我,亲爱的人》刻画男女主人公共同的心理状态即共同的爱情体验,其音乐主题也是从民歌中提炼、创新,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感觉。
体验角色中表现人物情感美
参加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表演的主要角色都是从全国物色来的优秀演员,不仅有娴熟的演唱技巧,而且能够认真领悟剧情、体验剧中角色的心理状态把人物的情感表现得准确、逼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王丽达饰演女主角海棠,她那充沛而真实的感情,很容易把观众带到戏中,一起经历舞台上的悲欢离合,经历情感的潮起潮落。如第六场,赵团长对失去丈夫和儿子的海棠说:“我要领走孩子,可就苦了你一个人了……”这句话本来应会勾起海棠的孤独感,使她舍不得让小沂蒙被他父亲领走,可是海棠说:“不,俺的两个男人永远陪着俺呢!看,这双大鞋就是林生,这双小的是山子……沂蒙,跟你亲爹走吧!”她说得那么富有诗情,那么坚决,神情那么入戏,让人们感到这个人物本来就应该是她演的这个样子。因为演员深刻理解了海棠这个人物坚毅果敢、说话算话的性格特征,她答应夏荷会把孩子交给他爹,此时她绝不会犹豫的;再说,让新婚的丈夫林生参加八路军,让亲生儿子顶替八路军的孩子遇害,都是她做出的抉择,因为她心中有消灭日本侵略者的理想和正义感,她坚信抗日必胜,烈士永生,这两双鞋子会永远陪着她,她不会孤单。由于演员有了这个心理依据,所以表演得十分逼真、感人,这正是她的表演能够慑人心魄的真正力量之所在。
实践探索中不断继承创新
中国民族歌剧曾经有《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经典剧目为大众喜闻乐见,在21世纪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应当如何继承、创新,让民族歌剧成为人民大众更加喜爱的艺术形式,满足人民大众艺术欣赏的需要,是摆在当代艺术家面前的一大课题。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创演人员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由于剧目刚刚首演,有些地方还不完全成熟,如:林生这个人物形象在剧中还显得有些单薄,他有的唱段由于受布景的限制只能在山上固定的台位演唱,动作就显得不够舒展。相信通过一段时间大众的审美检验,经过创演人员继续加工打磨,民族歌剧《沂蒙山》将会更完美地呈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会有许多精彩唱段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