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周予援:话剧创作也要供给侧改革

2017-07-26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周予援 收藏

  我们创作什么样的作品?为18岁以下的观众,为19岁到40岁的观众,为40岁以上的观众,分别创作什么样的作品?让老少边穷地区观众欣赏什么样的戏,这是话剧目前现实存在的问题。像中国国家话剧院创作的《伏生》 、《兰陵王》等大制作,对灯光、舞美条件要求较高,能走进工厂企业吗?对于老少边穷、工厂企业、社区学校,我们应该给他们选择不同的作品。还有军人群体,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创作一些作品。想要创作一台戏,从娃娃一直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欣赏,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不了解受众,不去深刻体会观众现在需要什么,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创作。

话剧《伏生》剧照

话剧《兰陵王》剧照

  话剧创作也存在供给侧改革的问题。有很多舞台艺术作品,在一线城市演出没有问题,到二线城市演出,受众情况就不那么理想,到三线城市就更困难了。比如一台戏在北京演,能卖出几百元的票价,到二三线城市可能卖一百元观众都觉得贵,到有些城市,送票都不来。像《战马》在北京演效果很好,到上海去效果更好,观众已经培养出了买票看戏的文化消费精神。所以,以后的创作恐怕还要跟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分别去对接,跟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去结合,否则创作就会出现偏差。

  同时,培养观众也值得有关部门关注,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演出本身就是艺术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尝试演前谈、演后谈等形式,北京、上海的观众情况比较好,其他地方的观众培养力度还不够。在这方面,我呼吁全国艺术院团加强对观众的培养,艺术工作者应该具有这样的意识。

  政府、艺术机构、观众这三者之间必须互动,艺术机构和政府之间互动起来了,如果没有观众的积极参与,也谈不上真正的繁荣。现在青年戏剧工作者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的热情高了,希望演出市场里青年人多起来,青年戏剧人、青年艺术工作者、青年观众能够越来越多。

(文/周予援)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徐健评话剧2016:沉淀,为了更好地前行

       近五年话剧文学创作述评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