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美术馆纪念展:“主旋律”的新方法

2017-01-16 阅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 收藏

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庆祝建党95周年美术作品展

  导言:2016年美术馆的关键词,很多都和纪念相关——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建党95周年、纪念从革命中走来的老一辈艺术家。以藏品研究为基础,策划纪念性主题展览,如何平衡展览中的艺术性与社会性,这是全国的美术馆在这一年所面临的课题。系统梳理20世纪美术历史,深入研究艺术家个案,工作策略和展览机制的变化,让2016年的公立美术馆展览在学界保持着高关注度的状态。

  主题纪念:如何平衡主旋律与艺术性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2016年的中国美术馆界呈现出三种新现象:一是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和建党95周年的大背景之下,全国的美术馆主题性展览是一大特色;二是美术馆开始注重对于藏品的研究和展示;三是国内艺术家走出去,国际艺术家引进来的交流趋势加强。

  如何在纪念性主题展览中平衡好主旋律和艺术性,给美术馆人带出了新契机和新课题。“作为公立美术馆是有责任的。以学术的态度面对课题,没有错的题目,只有错的解答方式。”在北京画院副院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看来:“以艺术的方式跟大众去沟通,美术展览在图像和艺术的表达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何能够用这样的方式使观众真正进入美术馆,通过展览让观众进入那段历史,是需要思考和研究的。”

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

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

  在“庆祝建党95周年美术作品展”里,中国美术馆就用美术馆的收藏构建了一段新中国的历史,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刘文西的《祖孙四代》、罗中立的《父亲》等所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作品细数展出,可谓是中国美术馆一次晒家底儿的大展。

美术馆

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位艺术家的长征——北京画院藏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原作研究展”

  “一位艺术家的长征——北京画院藏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原作研究展”是北京画院美术馆对于革命历史题材展览交的答卷,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作为收藏入院近十年,在这个时机对这部大型创作重新整理、展览与出版再合适不过。展览从沈尧伊上学时的创作和对长征这样一个宏大概念的理解作为出发点,寻找展览的策展线索,无论是沈尧伊的创作、整个展览体系、出版物,北京画院美术馆用多个点去支撑一个展览的温情和动人之处。

  个案研究:主题性纪念的另一个层面

  在主题纪念展之外,美术馆不约而同的唤醒了对新中国走来的美术家们的个案研究。2016年年中,中国美术馆举办“永远的战士”版画家彦涵先生的百年纪念展,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走向自由”古元回顾展,几乎同时,两家美术馆推出了两位新中国版画家的纪念展,这并非偶然。同样,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学院角度梳理历史,2016年推出了罗工柳、伍必端、秦宣夫、韦启美等美术家个展;广州艺术博物院关于廖冰兄、黎雄才的个案研究展,浙江美术馆的贺友直艺术展等。

“永远的战士”版画家彦涵先生的百年纪念展

“走向自由”古元回顾展

罗工柳百年诞辰展现场

  这一代美术家们都是从战争年代走来,为共和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又都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上具有很高成就。而如今,他们都已经进入了百年诞辰的节点,对于这一代美术家们的研究正是对历史纪念的另一个侧面。

  这代人的艺术还是我们熟知的新中国美术,一段刚刚过去的历史,还没有来得及系统梳理与深入研究,却在新中国美术史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个案。

  “这几年做过的艺术家个案的研究性展览的确跟前几年不大一样,都是有深度的挖掘研究工作。尽管以前也有这样的展览,但多数还是比较应景,或者是配合家属的展览,或者是从一个纪念性的角度出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认为,如今对于这些艺术家的研究力度已不同于往昔,无论是从作品本身的梳理与研究,还是艺术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文献的挖掘与整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开始受到重视,所以对于每位艺术家的研究也形成了更有效的成果。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陈师曾诞辰140周年展

  典藏活化 相互借力

  2016年,中国美术馆在“典藏活化”“收藏与捐赠”两个系列系列之下,先后推出十七场展览,都与美术馆的藏品相关。中国美术馆的重点工作正是全国美术馆重点工作的体现,如何在原有藏品资源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展出研究,并对珍贵藏品资源进行科学管理,让观众聚焦美术馆的同时反过来促进美术馆再收藏。“活化藏品”“立足馆藏”“深挖资源”等关键词是2016年美术馆从业者们不断在提及的话题。

  立足于自有藏品的基础上,兄弟美术馆之间在研究和展示上相互交流,这是2016年全国的美术馆共同呈现出来的新的工作方法。例如中华艺术宫2016年的“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展览共展出作品257件,其中仅有48件属于中华艺术宫的收藏,大部分作品均为中华艺术宫联合其他八家艺术机构,并向艺术家和家属借展而来,并且,所有作品均在以往其他展览中多次展出过。

美术馆

展卷图新——20世纪50年代中国长卷中的时代图景专题展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在2016年继续深耕关山月,2016年通过对关山月上世纪50年创作的长卷《山村跃进图》的研究,并借展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的黎雄才1956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和北京画院收藏的北京画院画家1959年集体创作的《首都之春》,策划了主题性展览“展卷图新——20世纪50年代中国长卷中的时代图景专题展”。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认为,对于不同的研究课题,每家美术馆的收藏不会面面俱到,而借助全国范围内不同美术馆的馆藏,将藏品资源串联起来,毫无疑问在学术层面是更有效的。不同美术馆之间相互独立的风格是发挥不了集约化的效果,文化部此前就在美术馆年会上鼓励美术馆之间的交流和藏品借展,这样的方法打开之后,美术馆工作机制的一些障碍也就打开了。

  结语:无论是公立美术馆还是民营美术馆,都在2016年开始打开原有美术馆工作方式的壁垒。在慢慢形成一种规范化而且完整的美术馆机制,同时注重观众对于展览的阅读和观感,努力带给观众更加感人和更加温情的展览。2016已然落幕,美术馆人们也在短暂的休整之后接着忙碌2017,对于大部分美术馆来说,新一轮的展览筹备工作早已开始。

(文/刘倩)

 

  延伸阅读:

  2016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

  2016年度公共艺术总结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