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摄影会“呼吸”:古典美学上的视觉延伸

2016-07-21 阅读: 来源:界面 作者: 收藏

  人工制造的花木不曾拥有生命,却持续处于盛放的状态,当额外的氧气缠绕左右,给予它们一个多余的空间呼吸,但生命不曾轮回,年华也不曾复返,眼前只是生命的假象。

  跨进希帕画廊的大门,对面红色墙上的照片最先吸引我的眼球:黑白、横幅、白框、中灰色调、散发着金属光芒的向外延展的花叶被烟雾缠。我观察了许久, 又继续向展厅内踱步,墙面上的花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聚或散, 一个个静谧的花优雅地盛 开。这组作品的标题是《呼吸》, 我并不理解树楠为什么起了这个名字, 但当我注意到标签上作品名字的英文注解是“Respiration”, 而不是我们常用的“breathe”, 随即查阅了这个单词的含义:人工呼吸,便立即明白了树楠的创作意图和表述核心。

  开幕人流退去后,我与树楠聊起这组创作的初衷。2010年的冬 天他偶然间看到路边的井盖周围的枯草在严寒中竟然变绿了。由于井盖下方散发的热的水汽, 使本不该在萧索的冬季生长的草重新焕发生机, 形成了别样的景观。他被这种不合季节性的生长所吸引, 这一细小的观察和残留在他脑中的视觉记忆, 引发了树楠对事物生命体征的探寻: 他选择上世纪八十年代几乎每个家庭中随处可见塑料假花作为拍摄对象。他觉得无论是家庭中的假花, 还是公共场所见到的假花,往往被看做为绚烂的标本,是人们对美的向往,每当看到,便会注目。这也引起了他的思考: 他认为, 人们是被假花这种没有时间概念的、美的“假态”所吸引了。

  他收集了大量的塑料假花和枯花,并重新进行“加工”, 同时, 采用大画幅相机进行拍摄, 由于大画幅相机摄影具有机械带来的 复杂操作和毛玻璃背后的冷静观察, 可以更好的在取景框内描绘景物、添加取舍、体验细节, 似乎在这一层面上它更接近于绘画的含义。其实, 树楠一直对古典主义绘画、雕塑、音乐等非常感兴趣, 他对古典主义作品最直接的评判就是在有限的、狭小的空间范围内超越框架本身的束缚,爆发出强大的张力和能量。他在家中用投影仪、Led光源、激光笔等多光源,还有烟油雾化器、干冰机、大型加湿器、烟柄等造雾装置作用于拍摄体。水雾和光线与植物交织在一起。当“状态”遇到“状态”的时候, 他自己与相机、与假花、与空间中弥漫的“生命起源要素”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场域。在画面 呈现上,不可避免地与他熟知的古典主义散发的气质产生了密切的关 联:他仿造了一个古典主义的“局域”空间,再将毛玻璃取景看到若隐若现的色块、线条、反光, 又以古典主义的视觉体验和审美特性用摄影语言表述出来。每一张的构图、光线、景深范围、影调控制使画 面呈现一种古典主义的典雅与庄重,也暗含了古典主义的虚假真实和永恒。在我看来,他使用“取代”绘画的现代媒介——摄影,来模仿古典绘画的气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反诘。

  我觉得, 画面呈现的第一层含义是仿真。树楠执拗地在家中的 “实验室”给予塑料假花生命起源的可能性: 光、水汽、氧气、适合的温度。将没有生命假花注入生命, 但这些也只能滋润其表面, 眼前呈现的是生命的假象, 具有“欺骗性”的效果。其实,从摄影角度来看, 相机本身被注入了一种记录真实的概念, 往往拍摄即合理, 而树楠却以“假”表现一种“真”。挖掘了我们视觉经验所产生的分离感。探讨图像带来的虚拟的“真”和活生生的“假”。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真实, 又从深处挖掘出另一种真实, 也许, 他表达的只是记忆中的“真实”。

  另一层含义是无时间性。假花一直处于持续盛放的状态,它们 没有过成长, 永远娇美, 自然也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凋零。在它们的身上也体现不出来时间的痕迹,进而引发了在时间线上的终极拓展——永恒。我们察觉不到这些画面到底是发生在早上还是晚上? 是昨天还是今天?没有时间、也没有地点。时间的过程在这些画面 中似乎被完全抹去了,留下的思考的空间却大大延伸了。这正是当 代艺术作品探讨的主题:发生在我们当下, 却和当下并无关系。

  花这个题材,在摄影史和艺术史中屡见不鲜, 往往都避及不谈,而树楠拍摄的假花,是从符号本身出发的一种时间延续。物像本身的符号特性,更多的是象征和比喻摄影最初吸引他的东西, 就是这些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出现的草地和天空, 一张底片或一张照片 能够承载的最大可能性。 而照片最终的呈现才是真正使之散发魅力的地方, 树楠有意让作品落实在散发着金属光泽的硫化钡纸张上, 呈现出的光泽类似于老照片边缘泛银氧化的效果,营造这种效果目的也是主动去淡化时间性,使不因时间而产生变化的被摄体从时间概念中抽离。达到一种永恒。另一方面, 也是为了让金属光泽与被摄体相互碰撞产生了一种质感上的调和。

  其实, 树楠对时间的探讨早在上一组《吠盲》作品中就已体现出来了,他从动物那里开始学会了凝视和体验孤独。他使用的保质期到1995年左右的过期胶片拍摄, 由于存放时间过长, 动物的形象与胶片纸背上的数字以及斑驳的画面印在一起。看似不光滑、不完美的胶片 所承载不仅仅是影像,还有时间的痕迹。另外,摄影具备一定的偶然性, 快门释放的瞬间根本说不清到底记录下来什么, 只能通过回放照片, 才能知晓当时的情境。 所以摄影最大的魅力所在也是记录时间。

  而他选择用过期的胶片的不可控性, 提升了对未知画面的期待,更是将这种偶然性和时间性放大了。 同时,他将动物拟人化, 甚至是比喻成自己。他觉得动物在笼子中反而是没有被禁锢的,因为动物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在这之中,它们大都是一种悠然自得、回避社会的隐居状态,这也正是树楠所向往的。

  时间到底是什么? 能给我们什么? 我们往往很难定义。在树楠 的画面中,时间是一个度量单位, 而他对假态的关注、复原的形 象化的记忆、提炼的隐喻的个人图像所表现的时间的意义是生命、 是永恒,就像电影《星际穿越》的暗示:在宇宙中什么才能证明我们曾经存在过? 那就这一小段时间了。

  邬树楠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专题 · 走近创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