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晨似乎是一个梦。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整整一夜。天刚亮,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便把我叫醒。推开窗子,一股湿润的空气迎面扑来,连同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香气一起钻进鼻孔。向外望去,被窗子含着的是一个清新凝丽的世界。
呵,好一个美丽诱人的春晨!
寻着春的脚印,我出了门。脚下踏着的是一条夹杂着石子的黄土小路,有些发粘。路的两旁铺满了刚长出不久的嫩绿小草,零星的小花散落其间,好像是眨着的嫩草的眼睛。小草被细密密的雨丝浸润了一夜,水灵灵的,愈发惹人怜爱。门前是一条活蹦乱跳的小溪,水底是一片被不停地梳理着的水草和一些叫不上名儿的藻类。溪水顺着石头的缝隙往下流,像无数细碎的白玉在石头和水草间跳动着,飞溅着。
小溪流到平坦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水潭。潭中寸许小鱼,历历可数。趁着这清凉凉的晨,她们把脊背紧贴着水面,自由地追逐着,嬉戏着,不时地在水面耕起一道道浅浅淡淡的波痕。忽听“咚、咚”两声,打破了小潭的幽静,原来是两只岸上熟睡的青蛙,被惊醒跳到水里去了。它们那绿绿的夹着黑色斑纹的身影,悠悠地游到小潭的那一头,把身子轻轻地漂浮在水草上。身子和水草一个样儿,辨不出,只看见像露珠一样圆溜溜的眼睛愣愣地盯着对岸。
小溪的两岸长满了柳树,又高又齐,像两条碧绿的堤坝将溪水夹在中间;又像是春的绿裙子,掩映装扮着小溪。枝叶紧紧挨着,微风习习吹来,一起有节奏地摇曳摆动。有的枝条伸到跳动着的溪水里,好像在与溪水亲昵而又害羞地交谈着什么。柳叶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一只蝉静静地栖在上面。听大人说,蝉和其他一些昆虫都是靠喝早晨的露水活着的。我一边凝视着它,一边思忖着这个说法。几只白色的水鸟站在树尖上,唱起了婉转悠扬的歌儿,像是在议论着我想的问题,又像是在向我宣告,是它们第一个迎来了这清新润泽的春晨。待我走近时,它们却又高高地飞走了。于是,心底涌出了宋人戴复古《江村晚眺》中的一句诗:“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细一想,意境相似,对于眼前的景色到底有些不确切了。
沿着小潭向上走,进了一个小山坳。坳中桃花盛开,一片绯红。这情景令我心中的感觉愈发殊异。于是,又有昨夜刚读过的《红楼梦》中描写白海棠的一些诗句杂乱地浮现在脑海里:什么“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什么“出浴太真冰作影 捧心西子玉为魂”,什么“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云云。虽然写的是海棠,但拿来描写眼前的桃花也还有几分神似。然而,无论如何,我还是捕捉不到她那花间带露、粉面含羞、意态流芳的生动气韵。无奈我只好想了一个偷懒的办法:把眼前这一片桃花想象成春的笑脸,将春的一切新、一切纯、一切美全都赋予她,全集中到她身上。可是,等我爬到山顶,向远处眺望时,我惊诧了,那奔来眼底的群山到处都开满了一望无际、如雪如云的山杏花。这花的海洋将一切的一切都消融在里面了。她们又是春的什么呢?是春的精神,春的气质,还是春的灵魂?我再也没有更好的词汇、更好的比喻来描绘眼前的景象了。
“驾!”一声吆喝把我从沉思中惊醒。原来,农民已在不远处的梯田上耕作了。接着,又有一缕歌声和笑语声从山谷林中传出,清凉凉的,像杏花上的露珠飞进心田,那是晨起进山采药的姑娘们回来了。
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来了,晨来了,人的生命也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这样默默地想着,不知不觉一轮红日早已把我融进朝霞之中了。
本文发于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延伸阅读:
专题“艺评现场”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