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学中国,博览艺术新知,活跃理论争鸣,传承华夏文脉。”创办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文艺报》历来紧跟时代步伐,把脉文艺发展,致力于构建当代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家园。这份具有优良传统的专业报纸,始终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密切关注文学艺术动态,推出丰富多样资讯及报道,围绕有价值的文艺话题展开争鸣,对不良文艺现象进行批评,及时评介优秀文艺作品,力推新人新作,为促进作家艺术家成长和文艺事业繁荣持续发光发热。
近期,报社推出四卷本“《文艺报》文丛”,以记录自己走过的坚实步履。文丛包括对话卷、理论卷、评论卷和外国文学卷。这四卷文字,是从2012年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的几年间,发表于《文艺报》上的文字中萃选出来的。这是报社同仁与作家艺术家共同绘制的一幅幅时代文艺发展的难忘景象,这是文艺大家对人生与创作的独特回望与感悟,更是我们和理论评论家携手对近年来中外文艺走向留下的一份份独特见证。该文丛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文艺报》编选,梁鸿鹰主编,马识途、屠岸、雷达和南帆分别为文丛各卷题写书名。
对话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文丛“对话卷”《水流云在》精选了66篇访谈,访谈的对象是来自文学、理论和艺术界的名家。从这些访谈文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思想,更包括人生、心灵和精神品格。比如,终归于极简与至真的马识途老人历经风云,永远怀着一颗赤诚的初心。在他看来,当代中国仍有许多需要表现、描写的人物,好的作品应该从思想上推动人类进步,影响世道人心。“历史”、“方向”、“胜利”,这些无法称量的关键词,也终究是要由每个时代的人们去承担和推动的,记者在采访、写作时的感叹,大致能够反映出大家的共同心声。
理论的智慧光焰具有长久力量。“理论卷”《思辨的火光》精选的85篇理论文章,大致分为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美学问题、现实主义、文艺经典等不同专题,涵盖了当前理论界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试图从整体上呈现当下中国文艺界在理论上的探索。这些文字,以极富智慧的光亮,映照着当代文学艺术发展中绕不开的来去路径和指归,体现着当代理论工作者高度的思辨自觉。其中,不少文章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的理论实践命题,从不同角度由务虚反思,归于对当下创作面临难题的破解。书中不少评论家提到,面向未来的我国文艺创作,欲强精气神韵,立美学风范,必然要着眼于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不忘开放进取现代价值取向的弘扬。正如文学理论家张炯所言,我们的目标是“共建人类共同体的大同精神”,“只有这样,我国文艺才能不独以真善美相统一的精美的艺术性唤起人们审美的怡悦,也能以高度的思想性获得全球人类的热切共鸣,从而为世界文明作出新的贡献”,这些论述极富启发意义。
文艺评论向来是引领创作的重要力量。“评论卷”《追寻意义》涉及的领域最广,既有对当代文学热点作品的聚焦,也有对网络文学、儿童文学、华文文学、艺术舞台等特定领域佳作的关注。这100多篇文章体现了评论家们对作家艺术家劳动创造的激赏、对更多优秀作品的期盼,以及对更加清正批评风气的呼唤。正如评论家雷达所说,“健康有力的文学批评的出现需要一个个质地坚实见解独具的文本,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语境,而批评家自当具备一种在公正立场‘说话’、直面作品的批评伦理。倘若能进一步改善历史文化语境,能斩断作品与它后面种种非文学因素的联系,大量没有意义的过剩与复制自然就会减少,一种深入到作品内部的有效批评和探究文本奥秘的‘美文批评’也才有可能更多地出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文学卷”《绚丽星空之下》中的百篇文章,选自《文艺报》“世界文坛”、“外国文艺专刊”等版面,为读者展开了当代外国文艺的多彩画卷。同在“绚丽星空之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艺术呈现着不同的风韵。当然,越是在这样多元化的世界,我们更要坚守自己的立场,越要回归经典。诚如学者陈众议认为的那样,在资本和文化消费主义强劲推动的时候,在“全球化”时代“去民族意识”、“去意识形态”甚嚣尘上的时候,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不能“轻易瓦解作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价值认同和审美认同重要根基的文学经典”。
《文艺报》文丛的推出,是对近几年文艺状况的一份记录。如今,新的征程业已开始,文学新作不断涌现,文学新人迅速成长,让我们一起呼唤和期待中国文艺发展新的更加美好的图景。
(文/尚羽)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