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中国评协顾问王丹彦新书《电视艺术创新 思维进阶》在京出版发布

2023-08-0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中国评协 收藏

7月13日,王丹彦《电视艺术创新 思维进阶》新书读者见面会在首都图书馆举办,来自电视艺术行业、图书出版界、传播界等的专家学者、读者以及中国文艺评论网、传媒茶话会等媒体记者约60人参会。

该书尝试直面当下电视艺术的新型语境与发展困局,整合传播伦理学、文化社会学和多媒体美学等学科的交叉视野,以守正创新的历史站位,多维度聚焦电视艺术创新的主体性问题,着重探讨了重启创新思维的针对性、必要性与实现路径。

该书以鉴往明来的时代意识,筛选了近十几年来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历程中出现的典型性、倾向性、高发性问题,进行了正反案例的剖析,并尝试将探讨引向更深入的层次,将电视艺术创新问题放入人类传播新格局与伦理关系新变化中进行考察。

该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再梳理与管理经验的再反思,力图系统性地评述电视剧、电视综艺、纪录片、动画片等电视艺术创新实践中急需思维进阶的痛点、难点与重点,探讨鉴往知来的理论与实践向度。

附1:作者自序

过去未去 未来已来

笔者因职业背景,时常在管理、研究与创作角色之间切换。日积月累过滤出不少实践与理论思考 。撰写此书的企图心,是想系统地聚焦于当下电视艺术创新主体性问题,梳理困惑,给业界与学界提供一个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的讨论框架。希望对活跃在电视一线的主创者与管理者有所裨益。

本书整合了笔者主笔的两个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社科研究课题“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的历史语境、时代诉求与路径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反低俗监管效能研究”的内容,进而集纳了近些年研究视野的主要收获。出版之际,笔者深深感到,对于电视艺术创新主体而言,过去未去,未来已来,贵在思维进阶,重在创新升级。

十多年前,为纪念中国电视艺术诞生50周年,我们曾在人民大会堂组织了一次高峰论坛,后又制作了一部大型电视艺术纪录片《绽放的力量》在央九黄金时段播出。当时我 是这两个项目的发起者、负责人、论坛主持人和纪录片总撰稿。想起那时巨大的反响似乎仍在眼前。现在面对甲子再出发,好像一切都改写了模样。穿越数字革命的风暴,在网络流媒体的海量传播竞争中,在传媒格局的去中心化、去传统优势的焦虑中,在大众化与分众化的争论中,在艺术创新与传播创新的融合破局中,在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互促中,电视艺术的接收方式、播放方式、传输方式、组织方式、策划方式、制作方式、运营方式、传播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且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电视艺术的内容生产力、技术驱动力、平台竞争力与生态链接力等都正在经受巨大的挑战压力。然而,变与不变同在才是事物的真实面貌,电视 艺术作为大众传播文化中心载体的性质从没有改变,电视艺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综合艺术形态的历史担当依然至关重要。

探讨“变与不变”的内在关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本书的评述内容中。笔者重点讨论了科技赋能与创新升级、美学表达与创新升级、伦理辨析与创新升级、文化价值与创 新升级等问题,面向未来的创新需要系统的思维进阶。相对于当下文化传播生态的视听化、多元化、选择化竞争,电视毫无疑问地拥有先发优势。“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一代代电视人以专业水准与家国情怀,创造了电视荧屏的无数辉煌。保持优势,续写辉煌,优化思维向度,重启创新思维, 用思维进阶提升创新升级,守护电视传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强化有品质内容的感召力,是电视艺术创新的时代召唤。当下,电视艺术正处于由传播优 势加持内容优势向内容优 势加持传播优势的转变之 中。电视台的播出时段在 相当长的时间里,曾经是社会文化生产与消费的“ 稀缺资源”,但是这个概念现已不复存在了。形式各异的多屏文化内容,正在创生着前所未有的文化传播图景。客观地说,电视频道黄金时段的节目播出样态,现已不能简单地用“合家欢”来定义了。生活中经常交替出现重大节庆活动或事件消息的见证 型电视收视现象及热播电视剧或人气综艺的围观型电视收视现象。比如北京双奥、国庆大阅兵、建党百年等相关的文艺活动,或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灾疫来袭事件。有品质的 内容,无论是真实客观的信息、权威可信的评论、走心的故事、英雄的不凡,还是记忆的温度、生活的共情、精神的光芒、时代的色彩等,都会吸引不同圈层、不同年龄的受众群,产生个体性的在场感、仪式感、宣泄感、认同感等心理效应,并聚合互动形成社会生活空间的群体性“热门话题”或“文化现象”,围绕“现象级”节目的信息发酵反馈,又会随着多屏口碑传播与专业点评打分,引发“破圈”传播的触达率攀升,形成社会文化生活的灯塔效应。越是在特殊时期,就越可能形成电视艺术各类型内容的收视攀升现象。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央视和各大卫视春晚及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节日特别编排节目,总收视率与2019年同期相比上涨18.1%。这种收视轨迹是特殊社会生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对有质量、有品质的电视节目的肯定与期许。这也是网剧网综寻求上电视播出、推进网台联动的重要原因。

电视剧《觉醒年代》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展现电视艺术社会影响力、文化 共情力与审美感召力的标志性力作。它再现了中国百年奋斗历程的思想先驱群像,让这些形象走出教 科书后,依然因思想的维度而“赋魅”,因常情的细节而“去魅”,又因重构时代的思想场域,在真实历史逻辑的演进中展现真理的力量,展示先驱的风骨,使一个个历史人物在观 赏者心中又默默“返魅”。笔者在昆明亲眼见到几位艺术界老教授与年轻学生共发追剧观感的情景。这种有典型意义的场面再次证明,真正具有文化品质的荧屏精品拥有“破圈”传播力!这也是一个内容优势加持传播优势的生动证明。

笔者曾在率团出席国际艾美奖活动途中,去哈佛大学做了一场关于“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发展走向”的演讲。当时观众的热烈令人难忘。演讲会结束前的互动环节,七八位中国留学生代表不约而同地问及中国电视荧屏如何治理低俗的问题,这让人十分感慨。中国的电视荧屏牵动着海外学子们的心。因为它代表着中国文化形象,代表着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旗帜。坚定地以优质内容生产力和文化价值引导力建构电视艺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用思维进阶让电视艺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应是回应时代挑战和大众期待的历史选择。

付梓之际,祈望指正。在此衷心感谢笔者的恩师博导罗国杰先生。衷心感谢多年来在学术上、课题中、工作里给予我方多方面支持与帮助的所有人。特别是焦国成教授、夏伟东教授、彭和平教授、季斌博士、陈旭光博士、闫伟博士、陈玮博士、赵聪博士等。还要特别感谢为本书顺利出版付出几倍于常规努力的游浩先生、严燕丽女士、王秀珍女士等。

谨以此书表达对父母二老的怀念与爱。

王丹彦

二零二二年·中秋

附2:作者简介

王丹彦,著名文艺评论家,1957年生于北京。师从中国人民大学罗国杰先生,大众传播伦理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编审,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第二届顾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部特聘教授。连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理论广播学会会长、中央重大革命与重大历史题材审查组专家、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与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央视青歌赛监审、央视春晚审查组专家、 “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新闻奖电视文艺金鹰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评委,创编《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监管细则》,主创《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双年度专著与《中国电视-纪录》《中国电视-动画》杂志并任总编辑,曾任《中国电视》杂志总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主创电视纪录片及专题节目十几次获国家级奖项一等奖。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刊物发表评论文章二百余篇,主编并参与撰稿的理论评论专著有《传统与选择——中国传统道德大家谈》《中国文化传统对话》《哲学问答》《现代思维与改革》《现代领导观念与领导方法漫谈》《国情知识》《共和国法制建设五十年》《同行同心:电视艺术纪录片<绽放的力量>赏析》《飞天评论》《星光观察》《视像观评》《守望荧屏》《品读荧屏》《问道荧屏》等。

文中图片摄影:向浩


签发:杨晓雪

审核:张利国

责编:艾超南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王丹彦专页

王丹彦:时代新语境下影视艺术创优思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