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眉 图:孙晋耀
7月25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音乐舞蹈艺术、曲艺杂技艺术、网络文艺委员会成立仪式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张德祥、王次炤、崔凯、尹鸿这四位委员会主任阐述工作报告,畅谈筹备情况和工作设想。中国评协主席仲呈祥讲话,王一川和向云驹两位副主席道贺并寄语。
中国评协主席仲呈祥:文化自信·艺术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在十八大以来强调全党都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特别强调了“文化自信”,并且旗帜鲜明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对本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有学术自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以来,就加强了学术组织的建设。学术上的专业委员会要致力于提升中华民族艺术的思维能力,提升全民族的精神品格。要自觉摒弃长期制约我们的二元对立、好走极端的思维。文艺既不能再笼统地从属政治,用政治取代审美思维、把握世界,也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到另一个极端,用理论思维取代经济思维把握世界。我们应该坚守艺术学的初心,研究的核心是艺术规律,更需要艺术思维,体现哲学关注,面向人的精神本质。
中国评协副主席、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 张德祥
市场化和全球化时代中的视听文艺评论
现在文艺的发展确实和过去不一样,首先是市场化,现在文艺生产也好、传播也好,基本上完全受制于市场这样无形的手,资本的介入都是新的情况;文艺的发展在全球化,尤其是影视艺术,基本上处于全球化语境当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两个前提,认真做好视听文艺评论工作。
中国评协副主席、音乐舞蹈艺术委员会主任 王次炤
乐舞评论“放大招”
第一,建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音乐舞蹈专业委员会的联系,团结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委员。
第二,拟组织委员参与本地音乐舞蹈作品和演出评论工作,与各地大剧院联系建立长久合作。前不久国国家大剧院陈平院长和我说,大剧院演出很多,尤其音乐舞蹈演出最频繁;全国各地的大剧院纷纷建立,有剧院必然有演出、需要有文化产品,但是文艺评论相对滞后、需求迫切。
|
第三,拟与有关单位合作,召开音乐舞蹈评论工作座谈会。专委会在酝酿与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和广西艺术学院联合召开全国音乐评论工作座谈会,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合作召开全国舞蹈评论工作座谈会。
第四,拟召开音乐舞蹈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
第五,拟与中央音乐学院“文艺评论基地”合作,共同举办全国音乐评论培训班。
第六,拟与《中国文艺评论》《人民音乐》《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中国音乐》等刊物合作,筹备出版《中国音乐舞蹈评论文集》。
中国评协副主席、曲艺杂技艺术委员会主任 崔凯
干实事,强队伍,建学科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评论。曲艺和杂技艺术,与全国其他门类艺术一样,正处于机遇与困难并重、繁荣与浮躁并存的时期,形势大好,问题不少。业界存在艺术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垃圾产品不少、在市场经济大潮迷失方向的例子,虽然极少数把曲艺杂技艺术当做摇钱树的从业者代表不了艺术发展的主流,但是偏离正道、唯利是图影响健康发展,应当引起我们警醒和关注。
专委会成立不是设花架子,我们要干点事实,解决点问题。特别要对照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队伍建设、文艺工作者思想修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曲艺和杂技艺术发展中存在的偏差、不足和短板,利用文艺评论和文艺批评的武器,引导从业者端正价值观、艺术观、创作观,说真话、讲道理、扶正驱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促进曲艺与杂技艺术的真正繁荣。
二、加强评论队伍建设。我们要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曲艺和杂技两个艺术在历史上有一定渊源,评论状况有点相似,但各有不同的学术语境,应该从实际出发,有分有合。
三、曲艺和杂技学科建设有所作为。长期以来两个艺术门类都是靠师傅带徒弟或者家族传承的方式培养后继人才,至今没有纳入高等艺术教育范畴,这种状况桎梏了曲艺和杂技发展。可以说所有艺术门类就剩曲艺和杂技没有进入高等教育艺术学学科。我们基础相当薄弱,除了技术和技巧研究之外,在曲艺表演美学、杂技表演美学、观众学等方面研究几乎是一张空白。好在曲艺和杂技学科建设逐渐引起了艺术界和教育界的关注。
中国评协副主席、网络文艺委员会主任 尹鸿
新的组织,全员微信,艰巨光荣
网络文艺委员会在中国各个机构、各个部门都属于非常少见的对新兴文艺形态和业态进行研究的组织,我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参与这个工作。在文联领导支持和关心下,我们委员会顺利成立。我自己感觉担子特别重,互联网进入中国22年左右,现在互联网对中国影响之大超出我们想象,有人说它是操作系统、有人说它是DNA,有人说它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50%,7亿用户,而且网络文学的用户接近3亿,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用户超过5亿,实际上大大扩增原有作品和范围,这给我们网络文艺委员会增加许多工作,对我自己来讲确实是新的学习机会。我想重点做好三方面:
第一是团结组织好网络文艺评论队伍。别的领域以前有专业协会,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组织方式,而我们网络文艺过去缺乏组织形态,委员会来自体制内、体制外、行业、媒体、高校研究机构,现在组织起来、聚集起来了!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38个委员,全员进微信。还有三位文联评协工作人员,保证文联对我们组织领导时时刻刻都在,也是新的工作方式。而且大家在微信群里已经谈到各种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包括网络大电影、网络文学等,既严肃又活泼,这应该是网络文艺评论风格。
第二是发挥网络文艺评论作用。网络视频、网络文艺节目,往往点击过亿甚至几十亿人次,关注度很高。如果不关注这些现象,不把价值观、文艺基本审美精神和这些文艺现象相结合,就没有起到评论作用。而且网络文艺的热门项目跨越了原有的媒介形态,包括音乐剧IP、电影IP等,互相跨界运行的状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频繁。
第三是做好网络文艺学术研究。评论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之上。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才能更好做好批评。批评不是拍脑袋,不是靠个人好恶,不是靠个人价值观决定,而是靠学术研究来建构基础。将来我们的微信群也会成为学术交流群。
中国评协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 王一川
分合·专通·共契
衷心祝贺四个专委会。希望我们理论专委会和四个专委会合作,并向更多专委会汲取灵感。有三点感受:
第一,分为了合。加强文艺评论家协会同已有其他门类协会学会的联系很重要。各门艺术都有专业素养,做贯通性的文艺评论也得依托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我们合起来是为了跨艺术门类共通研究、一般规律的研究,为了更深、更全面地理解艺术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因为艺术意味着文化。就像卡西尔所说,文化有六种形态:神话、宗教、语言、科技、历史、艺术,艺术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我们分开为了更好地研究艺术,是为了把艺术与我们时代文化缝合,向我们自己以及后人证明,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可以上升到文化层面、上升到人类创造最高的精神层面、符号体系当中。
第二,不专不通。虽然要合起来,但没有专就谈不上通。还是要更深依赖于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展开研究。要特别强调尊重各门艺术本身的规律,尊重艺术形态、艺术样式的规律。
第三,相通共契。虽然艺术界类型众多、门类繁复、样式多样甚至姿态万千,但还是可以打通起来共同产生评论,把文艺当成共通的现象展开评论:
1、按照中国古典美学,各种艺术门类可以相通共契,可以打通研究,这点为文艺评论家协会共通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今天的文艺具有多重属性,再也不只是单纯的审美。文艺除了审美属性,还有商品属性、生活属性。文艺交织多重属性,为我们展开文艺评论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3、文艺今天还成了社会公共领域中一大公共话语和公共媒介。电影、电视剧一出来成为公共事物、公共话题。文艺是今天公共领域中很重要的媒介。加强对文艺共同性的评论、研究,恰好可以促进更深研究我们所身处于其中的生活。
中国评协副主席向云驹
打通·交流·网络
咱们协会队伍、声势都在壮大,可喜可贺。
中观与打通。我感觉专业评论是微观的,评论家协会把各个门类整合在一起是宏观的,而专委会实际上处于中观的层次,下通更直接、更专业的基础门类,上通整个文艺研究宏观、共性、普遍、一般的问题,中观层次非常重要。这里有新颖的整合概念,从实践和理论上都有很多可挖掘的新空间、新领域、新天地。例如我们把音乐舞蹈、曲艺杂技进行不同整合,过去有这个传统,后来逐渐分化了。把两个层面整合起来互相借鉴,不光曲艺杂技这两个艺术门类互相之间借鉴,很多艺术门类互相打通也非常重要。
学术的交流。我参加过几次研讨会,有很深的感觉,现在是封闭小圈子,一召开座谈会就是这几个专家,或者纯这个领域,这是不太正常的现象。需要放开、开放、打通,互相交叉。需要有学科建设和发展,促进学术之间的交流和流动。
网络文艺评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非常繁荣,而且现在进入生活方方面面,文艺发展实践走在理论、评论、思考的前面,所以加强理论建设、加强评论迫在眉睫。
作为《中国艺术报》社长,报纸愿意给大家提供平台,希望产生更多文艺评论家。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