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光音乐会·老友记》为例
近些年来,尽管音乐综艺不断试图打破传统综艺模式的内在限制,但选秀、竞技类依旧是主赛道,大多尝试只是在题材上进行翻新。这些以选秀、竞技类为底色的音乐综艺,由于节目的流程、叙事和情绪节奏等综艺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最终还是过度透支了自身的收视率和公信力。即便一些选秀类音乐综艺试图微创新,在导师、赛制方面上不断升级,竭尽全力找寻新的综艺模式,但由于广大观众已经厌倦了所谓快节奏和雷同的煽情套路,音乐综艺也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出现像上一周期那种具有广泛“破圈式”传播度的代表作。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音乐综艺就放弃了综艺模式的创新探索。2017年,以湖南卫视、浙江合心传媒联合推出的《向往的生活》为代表的慢综艺逐渐异军突起,一系列慢综艺代表作相继出现,也开始触发了音乐综艺的新的可能性。2021年湖南卫视推出《时光音乐会》的第一季,就开始尝试吸收户外慢综艺模式的优点,对音乐综艺进行大胆的模式创新,将上一周期音乐综艺的快节奏和所谓的戏剧冲突大幅度舒缓和淡化,以超过公众预期的方式出现在荧幕上。从第一季登上微博热搜的《水中花》到第二季成为抖音热门背景音乐的《许愿》,《时光音乐会》将许多经典曲目翻唱,并创造出了多个舞台名场面代表作。与上一周期音乐综艺几近截然相反的方式,《时光音乐会》以自己独特的慢节奏、治愈系风格在当代综艺模式生态中为自己找到了清晰的定位,也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观看体验。
随着主题为“老友记”的《时光音乐会》第三季的不断热播,没有竞赛、没有点评,音乐人之间的自然交流分享,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本周《时光音乐会·老友记》以“时光不停歇,友情永不老”为主题迎来收官,一系列热榜话题既有热度也有口碑。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打造了“时光之家”的概念,不同于前两季的户外设计,这次在舞台设计上更类似于家庭餐桌的形式。此外,最令人惊喜的是,后弦、徐良等一些“消失”已久的歌手,通过节目再次出现在观众视野中,并在相对舒缓的节奏中将广大观众带入到对上一周期一些流行文化经验的怀旧和追忆。
从第一季到第三季,《时光音乐会》始终在追求一种真切的现场感,这也是音乐综艺的一大革新,以慢综艺的沉浸方式满足观众对综艺陪伴感的心理需求,音乐综艺在当下正发挥着上一周期所没有的文化功能。 《时光音乐会·老友记》正是在慢音综的基础上寻找着新的主题、新的内容,经典曲目之所以会被反复传唱,不只因为旋律、歌词,更是因为特定时间节点的共同集体记忆和个人际遇蕴藏在其中,听众可以与其一再共情、共鸣。因此,在演唱前的交流,几位歌手在餐桌前朋友间的对谈,既是对歌曲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也让观众更全面更深入地进入到了对歌曲本身的审美聆听。这也是《时光音乐会·老友记》在其音乐类综艺模式创新探索中所找到的新方向和新节奏。
当下,音乐类综艺市场正呈现出越来越细分的发展态势,多种类型模式的综艺节目相继涌现,但类似上一周期的大爆款却越来越少。显然,音乐综艺不仅只是好听的曲目和音乐人炫技的舞台,必须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找到当代观众情感节奏、心理需求的同频共振点。以音乐本身的旋律,通过最真诚的方式打动观众,这才是音乐综艺的最大价值。《时光音乐会》这一IP能够延续三季,并依然具有生命力,正是因为没有盲从于一时的市场热潮,遵循了综艺模式的客观规律,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身的生存空间和节奏感。无疑,以音乐综艺的模式创新为代表,我国的综艺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表意空间。
(作者:张耀月,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生;孙佳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