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电视剧《少帅》研讨会发言摘要

2016-03-25 阅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鲍盛华 收藏

历史与人性的细腻表达 口碑与收视的双赢佳作

——长影年度历史巨制《少帅》研讨会发言摘要

  《少帅》海报

  重大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新探索

  作者: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成员 李准

  新年伊始,电视剧《少帅》的播出成为整个荧屏的亮点。这部作品的创作和成功播出,既是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新的探索、新的收获,也是张学良题材影视作品的新成果,为当前影视创作带来了不少新的启示。

  《少帅》用艺术把握事件的方式来看待张学良这样一个创作对象和题材,寻找、开拓了表现张学良题材的一个新的视角——个体生命体验,或者说是从大文化的视角来看待张学良这个人物,写了一个东北少年的成长、一个民族功臣的诞生。它把张学良的情感生活、跟别人的情感冲突作为整个叙事的主要线索。所有的重大历史,包括人物刻画、人物关系都是由这样一个情感线带出来的。

  这部作品的主创人员,抓住了张学良成长过程中一系列与本性产生巨大反差的事件,从他的行为到情感,从他的事业到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的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的选择,从他少年时候开始就有的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生活状态,到他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维护个人生命尊严,维护东北、维护整个国家民族的生命尊严,用生命体验的方式来凸显张学良的性格,凸显张学良鲜活的形象。这也是《少帅》最大的特点,给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多种启示,还包括生存状态、行为方式上的启示。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重要人物,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这也是我们重大题材进一步发展、开辟全新创作方式的一个重要成果和经验。

  共济同舟 少帅梦酬

  作者: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市电影家协会主席 国家一级编剧、电视剧《少帅》总策划 张和平

  第一,长影是“摇篮”。从大的方面来说,长影在共和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作“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白毛女》《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等作品,代表着新中国电影创作的高峰。长影的辉煌,注定了它在历史长河当中的特殊地位。从中的层面来说,我对长影的“摇篮”地位感触颇深。我第一次涉足电影正是从长影起步的,就是1996年那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包括编剧、导演在内的主要创作班底,全都是长影人。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少帅》这部电视剧。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东北重要的文化企业,少帅题材也是东北的资源,面对黑土地丰厚的地域文化,长影有义务也有责任从中挖掘创作题材,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

  第二,生活是源泉。策划《少帅》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生活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摄制组的全体成员,都把参与拍摄《少帅》当成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从导演张黎、老戏骨李雪健和青年演员文章重走张学良之路,到编剧在松花江边上找到一间屋子,听着松花江的水流声创作剧本。深入生活的过程,燃起了我们的创作欲望。

  第三,共济同舟,少帅梦酬。《少帅》从萌生创意到亮相荧屏,经历了六七年艰苦跋涉的过程。这个题材错综复杂,在一次次反复修改中,我们的创作团队和投资制作团队做到了共济同舟。“少帅梦酬”则是指在一个复杂的、矛盾的社会当中,人们苦苦追寻着中华民族该往哪儿去。就像张学良最终的选择一样,我们中华民族最后要实现复兴,这才是梦酬的唯一出路。

  中国历史题材人物传记的新突破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仲呈祥

  我把这部作品看成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它是为张学良这么一位有独特经历的、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格内涵的人物,而做的一部传记片。这部作品是一个人的一段历史,但是这一段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一部宝贵的人性资源,是艺术表现的最佳对象。可以说,这个作品是中国重大历史题材人物传记的新突破。

  怎样把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写好?很重要的一条是,坚持以无所畏惧的唯物史观,采用审美化的方式、艺术化的方式塑造活生生的立体的人物。《少帅》所表现的,是张黎导演独到的思想发现、人物发现和审美发现。我以为一个艺术家能有这种执着的追求是最宝贵的,最应该支持的。《少帅》是一部历史正剧而不是传奇,是中国电视剧界的光荣。

  在新时期,要坚守中华民族应该坚守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直面历史,直面人生,对我们所塑造的历史人物真正做到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给予全面客观公允的评价。这样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不仅在历史素养上得到提高,而且在审美层面上得到提升。

  《少帅》这部作品又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深刻地认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复杂性,再用艺术的方式、审美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的艺术作品,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郑重书写 有效表达

  作者: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著名剧作家、评论家 赵葆华

  在文化大背景下,《少帅》对当今影视创作具有引领意义,即在大历史中写大历史人物,郑重书写、有效表达。

  所谓郑重书写。在大历史中,张学良是传奇人物。《少帅》树立的大历史人物是放在重大历史背景下,在历史事件当中写大历史人物的抉择、选择,每一次选择都看到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性情、情怀、目光、优势以及局限。郑重书写,就是要参考历史观,要有科学意识以及准确的艺术观。《少帅》写张学良,遵循了一种从高潮看统一的艺术原则,书写“千古功臣与民族英雄”,既有草莽叙事又有家国叙事,还有情感叙事和英雄叙事。

  所谓有效表达。张学良是一个情感丰富、性格丰富的人,剧中能看到他的精神一步步提升的过程,从反叛的子弟成长为民族英雄,从被称为“不抵抗将军”,然后一点点洗刷自己的罪名,特别是以西安事变来证明自己为了中华民族而抗战的决心。像这些表达书写都是放在大冲突背景下、大选择背景下,非常有力而感人。

  《少帅》具有民族精神和文学精神的特征,这两种精神组合构成了一种较强、较大的艺术力量。如果没有历史精神,大写的历史事件就是脆弱的;如果没有文学精神的支撑,没有写张学良的规定性格、规定情感,以及他的痛苦、忧伤、烦恼、暴躁和抉择,那历史精神也就无从显现。这部作品为同类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好的经验和成功范式,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和借鉴。在尊重历史精神的同时,还要释放出文学精神,让它们组合成一种力量,真正做到郑重书写、有效表达。

  艺术真实: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反映历史本质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汪朝光

  要表达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历史。但我们不能以历史真实来要求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反映历史本质。比历史作品更能反映历史的真实,这才是艺术工作者的贡献所在,而不是仅仅强调表象上的真实。我觉得看电视剧《少帅》,比看很多历史著作得到的历史更本质。

  《少帅》的成功究竟成功在哪儿?

  第一,政治化和生活化。《少帅》很好地处理了政治事件,而不是用所谓的生活化反映这个事件,这是它成功的一个方面。但是在历史上,具有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成长史的一批人中,为什么张学良得到更多关注?如果没有“九一八”,没有西安事变,张作霖和张学良会得到现在这样的关注吗?我想不会。所以我觉得《少帅》在这个方面,比较好地处理了政治化和生活化的关系。

  第二,比较好地处理了大局和细节的关系。文艺创作一定是需要细节的,但是太注重细节,可能大局反而模糊在细节之中。如何把握大局和细节的关系,《少帅》做得也相当成功。

  第三,比较好地处理了许多历史的节点。如对张作霖为人处世的刻画。张作霖是一个军阀,当然可能是一个挺另类的军阀,他先得日本恩惠,又跟日本决裂。另外一个节点,郭松林事件。郭松林、张作霖、张学良三角关系是一个很错综复杂的关系,很难用道德标准衡量。这样几个关节点处理好了,这个剧大方面就可以站住。

  第四,《少帅》有强烈的戏剧张力,以剧情的跌宕起伏吸引了广大观众。

  刷新中国历史题材正剧的品质上限

  作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王丹彦

  《少帅》这部戏是精彩的、成功的,用传奇又真实的独特历史叙事开启了民族历史认知的正能量。

  这部戏对历史题材开掘有“三不”的特征。一是不回避历史真实的曲折性。二是不困顿于历史人物的多面性,特别是像张作霖这样的历史人物。三是不简单化心理逻辑的复杂性。正因为有这三个特点,所以它才能用丝丝入扣、娓娓道来的人物叙事,把历史的本质揭示、呈现给广大观众。特别是在如何处理外辱与内患的关系、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关系、个人与家国发展的关系上,这部戏给予我们对历史认知的更多视角。

  《少帅》用精湛走心的表达,刷新了中国历史题材正剧的品质上限。这样一个素材、一个题材,主创者可能有多视角的切入,或者多种选择摆在面前。一是对故事人物群像与人物主线关系的把握上,很有功底,很有分寸,而且是很成功的。二是视听冲突的呈现,把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内在冲突,选择用空镜头、一段音乐来表达。我觉得这是导演张黎对自己的一个超越,看似闲笔不是闲笔,看似好像要表达一个清晰的镜头,但是不拘泥清晰和反差的对比来表达人物内心的纠结、痛苦、彷徨困顿,这种镜头语言很有嚼头。三是音乐和闪回的运用。《少帅》是以人物命运来诠释这段历史,就是从北洋到抗日这段独特历史轨迹,张学良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以他的命运言行来烘托这样的气氛,剧中音乐和闪回的节奏把握得很有自己的章法和逻辑。我觉得,在现在电视荧屏上很多的艺术表达探索中,《少帅》做出了很耐人回味、令人拍案的一种表达。

  克制之美 立体之美 生活之美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周由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14年5月,到目前为止只召开过三部电视剧的研讨会。2014年召开了《北平无战事》的研讨会,2015年开了《平凡的世界》的研讨会,2016年则是《少帅》研讨会。

  从《少帅》的收视情况和观众反馈来看,证明它是一部有沉淀感、有号召力的历史正剧。第一,《少帅》有一种克制之美。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具有天然的戏剧性。这部电视剧不但紧扣历史脉络,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没有走向社会上部分人所期待的那种过度娱乐的泥潭,而是呈现了刚正的价值观,也是我们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第二,《少帅》有一种立体之美。开播以来,可能更多的人是以“少帅”之名看“老帅”,李雪健是老戏骨,他对张作霖的演绎真的是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而且在人物性格形象的呈现上让人大呼过瘾,所以现在大家担心老帅的戏份结束后少帅能不能立得起来。我认为,这两个人都是很复杂的生命个体,同时也都是复杂的历史人物,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也是很复杂的,难以做出定论。这种立体的美,也促使更多人在观看电视剧以后去思考,不仅思考他们两个人,也思考自己。第三,《少帅》呈现出一种生活之美。通过描写张学良的父子戏、家庭戏、战友戏、战争戏,揭示出在历史的绝境中要做出人生的选择是每一个个体都可能面临的,特别是他的情感选择可能更能够吸引观众。

  《少帅》讲述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史,它承载的既是历史,也是现实。这种历史题材,它源于生活,映射的是时代,但是最终它应该是指向未来,这正是《少帅》这部作品的魅力和吸引力所在。

  树立历史正剧的创作标杆

  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尹鸿

  第一,《少帅》为中国的历史正剧创作树立了一个标杆。它的意义在于,不是用史、用事去写人,而是用人去写史、写事,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突破。把人着重放到历史情境、历史关系当中去塑造,创造了历史正剧的新的范式。

  第二,《少帅》体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结合的历史观。历史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去实现,没有一部历史是按照个人意愿完成的。从这部作品中能非常明确地看到,无论是东北的事变、华北的事变,还是西安事变,都是在历史的必然性和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偶然性的结合,剧中把这种历史观体现得非常好。

  第三,《少帅》对于年轻人成长和父子关系的处理,是中国影视作品近年来少有的成长叙事。张学良与张作霖的父子关系,与郭松龄、杨宇霆、蒋介石等长者的关系写得非常扎实,把国家历史的命运与个人的成长动机、心理动机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情感价值和情感真实度,令人印象深刻。

  第四,《少帅》在艺术完成度方面是这些年少见的不浮躁、不急于用某种商业性去影响观众,而是真正用“人”来立剧的电视剧。把人写活,剧就起来了。而且演员的表演非常舒服,都是努力往人物上靠,人物跟整体创作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点之间达成了非常好的契合。

  《少帅》的成功给我们启示

  作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 李京盛

  第一,在影视作品、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年代,我们给观众提供的既有思想文化内涵又有精美艺术呈现的作品还是太少。《少帅》这样一部充满历史文化含量的厚重之作,能够取得好的播出效果,提醒影视工作者应该更加看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文化使命。这部剧的成功,让坚守文化品位、坚守文化阵地、坚守以文化人的文化工作者更加坚定了信心。

  第二,为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成功范例。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在电视剧创作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市场上反响较好、收视率较高、投资较大、能够形成现象的历史题材作品都是那些相对把历史题材做得很大、用虚构的方式来表达的作品,这样就慢慢形成一种收视习惯。近年来,影视文艺作品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元素和表达方式,在个别的评论中,没有把电视剧放在文化范畴之中,而是放在娱乐范畴之中。

  第三,在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要创造一种正剧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开掘历史题材这座宝矿。希望通过《少帅》的成功,让我们对历史题材的创作能进行一些深入思考,用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来传承那些流传至今,还要继续流传和弘扬下去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美德。只要我们认真地站在思想文化和艺术高度,作品一定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部别具魅力的历史正剧

  作者:著名编剧、电影评论家 李超

  我想从历史正剧的角度谈谈电视剧《少帅》的魅力所在。关于历史正剧这个概念,我觉得是探讨《少帅》很重要的出发点或者落脚点。《少帅》具有引领作用,应该站在这个高度来看它的成就。

  第一,从历史和戏的关系来看待历史正剧的成就。《少帅》特点是人物众多,而且基本上都是真名实姓,每个人物都有关于历史的考证,这部电视剧在这个方面的处理可以说是做到了既尊重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具体有三个方面,我感受比较深的。一是《少帅》对历史的尊重最明显的体现在不以正和反来为人物定性画线。张学良犯的很多错误这个电视剧都没有回避,没有避讳。二是历史本身往往充满戏剧性,突出亮点在于对张学良命运的把握。张学良是一个被历史所绑架的人质,很多事他都是身不由己,但是他努力要挣脱,要反抗,但是一次次的挣脱,一次次的落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少帅》把人物的性格抓得非常准,表达得也非常充分。三是情节戏和内心戏,这是导演一个有意识的、纵观全剧的艺术追求,对这部电视剧品位的提高提升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世界,起到了舒缓调节全剧节奏的作用,也令全剧充满抒情色彩,甚至是诗意的光芒。

  第二,红花和绿叶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作为红花的张学良和作为绿叶的张作霖、郭松林、杨宇霆、蒋介石等等这些绿叶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好。导演是在竭力地控制感情这条线,这些控制十分恰当。

  延伸阅读

  专题“特别关注”

  //www.yunnian777.com/zt/guanzhu/gz/type-84.html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