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评协在重庆图书馆举办抗战文艺讲座。
好的评论将助推好的文艺剧目,有利于打造文艺精品。
近年来,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简称市评协)立足重庆文艺创作现状,关注全国文艺创作发展,积极开展健康的文艺评论。一大批文艺精品如川剧《李亚仙》、话剧《河街茶馆》等在市评协的助推下走向全国,获得各类奖项。
重庆市评协5年来在深入挖掘、发展本土文艺精品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求真,构筑具有重庆特色的文艺评论平台
在重庆市评协主席周晓风看来,优秀的文艺评论可以助推良性社会文化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5年来,重庆市评协对重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以及重庆诗歌、美术、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落红片片》《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阐释》等多部文艺论著出版,为营造重庆良好的文艺创作氛围提供了理论支撑,对重庆文艺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
重庆市评协深入研究重庆文艺发展实际,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发挥文艺评论的引领作用和联系读者与作品的桥梁纽带功能,顺利完成中国文联部级研究课题“当代文学思潮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工作,对于深入研判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外,重庆市评协创办的富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艺评论刊物《重庆评论》(以书代刊),几年来,在不断调整与发展中,为文艺评论家提供了施展才华、发挥影响的专属阵地和理论平台。
务实,积极参与打造文艺精品
5年来,重庆市评协结合重庆市的文艺创作、演出、展览等文艺活动实际,前瞻谋划,主动介入,以务实精神体现了文艺评论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获奖无数、广受好评的电视纪录片《大后方》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和播出后,协会专家参与了指导和推介。话剧《河街茶馆》、歌剧《钓鱼城》、京剧《金锁记》、川剧《鸣凤》、舞剧《杜甫》等,也得到了协会专家的支持。
在连续几届的重庆大学生戏剧节中,重庆市评协也积极组织评论力量,参与打造优秀剧目,促使重庆大学生戏剧季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文艺品牌。
协会还组织文艺评论家为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撰写评论文章,积极参与第二届重庆市声乐比赛的研讨及评论活动,参与第二十一届全国版画展的研讨活动,助推我市艺术创作的蓬勃发展。
开拓,举办各类评论活动扩大影响
5年来,重庆市评协发挥理论优势,积极举办各类评论活动扩大影响;就文艺评论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跃重庆市文艺创作、培养文艺新人等,积极建言献策。协会骨干会员还在媒体发表相关文章,强调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并多次深入基层开展文艺讲座与辅导活动。
“当前重庆市文化建设和文艺创作正迎来新的高潮。”重庆市评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文艺评论对活跃重庆市文艺创作,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