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各地评论家研讨《吴王金戈越王剑》

2015-12-09 阅读: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收藏

  2015年10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戏剧戏曲艺术委员会”在上海戏剧学院佛西楼举行了成立仪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傅谨受聘担任第一届“戏剧戏曲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担任副主任兼秘书长。共有17人被聘任为第一届戏剧戏曲艺术委员会委员。与此同时,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也正式揭牌,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和上戏院长韩生共同揭牌。

  当天的仪式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评论家和专家为正在上海演出的北京人艺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会。该剧是北京人艺1983年的作品,讲述了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但最终却重蹈吴国覆辙的故事,剧中的历史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激起了很大的思想波澜,演出也因此受到很大波折。2014年,北京人艺复排了此剧,并参加了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

 

  84岁的编剧白桦和87岁的导演蓝天野昨天都参加了研讨会。几乎所有专家学者都对白桦编剧的《吴王金戈越王剑》给予了很高的敬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总经理杨绍林就表示,“剧评需要有语境环境,当大家不在一个语境环境的时候,很难进行对话。而今天是有共同的语境的,就是向历史致敬,向白桦先生致敬。我们搞精神产品、做戏剧,我们的戏剧精神是什么?戏剧最大的功能就是社会净化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北京人艺,包括今天这个戏的家国情怀这一点是非常突出的。”

 

  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表示:“在1980年代在我还没有开始文学创作起步的时候,就被这部作品感动过。白桦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1980年代第一线的作家、艺术家他们身上有一种使命,有一种自觉的批判意识,而这种批判意识的动力来源于他们自己彻骨的痛。我们今天依然能够在作品当中感受到,1980年代的那种思考的痛,震撼依旧。这一代作家、艺术家,不仅是白桦先生,还有蓝天野先生,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诗性,他们对于现实的批判、反思还是带着一股浓浓的人文色彩和知识分子艺术家的诗情。”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