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会员朋友们:
今天,我们汇聚北京,共同见证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对文艺评论界而言乃至对整个文艺界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蒙组织的充分信任和会员同仁们的厚爱,选取我担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诚惶之至,不溢言表!
多年来,我曾联名全国政协委员多次提出成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提案,呼吁成立一个全国性、综合性、打通各艺术门类界限的文艺评论组织。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中宣部、民政部的支持下,特别是在中国文联的直接推动下,今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终于成立了,这是对全国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深切期待。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我从事了40多年的文艺评论工作,组织上和同志们还期望我能够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工作贡献一点微力。在此,我向大家汇报几点体会。
第一,坚持正确导向,担负起文艺评论的社会责任。当前,必须认真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是头等大事,也是关键所在。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两个巩固”的指示,关于必须“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的“两个结合”的指示,关于“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的指示,关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以及“四个讲清楚”等指示,都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重要成果,是指导我们搞好文艺评论的理论指南,是保障中国当代文艺真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指导思想。不仅具有高超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智慧,而且蕴含精深的学理思辨和学术内涵。
我以为,导向为魂,导向是文艺评论的生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论语境越是复杂,导向就越是重要。“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这是我多年的切身体悟。重视文化软实力,在中国,就是重视文学艺术的养心、怡情、怡性的重要作用。文化要化人,不是化钱;艺术要养心,不是养眼;文化鉴赏要引导,不是迎合。文化宝塔塔尖上的,理应是靠文艺评论推出的,是能够代表民族审美思维的最高水平的优秀的文艺家及其经典作品,这正是文艺评论的职责和使命。评论家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知识分子,理应发出科学的声音,引领民众攀登更高的思想和审美台阶。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必须牢牢把握文艺评论的正确导向,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坚持强化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民族学理,坚持以开放的视野吸收世界文明中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用的学术资源,真正做到既各美其美,又美人之美,并在美美与共上狠下功夫,旗帜鲜明地反对盲目西化和食古不化的错误倾向。要珍视中国文艺评论的历史传统、艺术积淀和基本国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评论发展道路,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坚持团结协作,发挥协会的组织功能。做好协会的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会员、依靠理事会和主席团。理事会,汇集了全国优秀文艺评论家和评论工作者,协会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联络协调服务,激发全体会员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和谐的学术团体,努力营造浓厚的既旗帜鲜明又团结和谐的评论氛围。要提倡实事求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说真话、述真情、求真理的学风,提倡认真攻读、深入生活、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享受孤独、潜心学术的学术品格。真诚希望会员朋友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积极参与协会的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把我们自己的“家”建设得更权威、更温馨、更美丽、更和谐。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扩大文艺评论的影响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当前,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如报刊等处于困境,新型传播阵地如网络、手机等文艺评论又呈现过度娱乐化倾向,文艺评论影响力和权威性受到挑战。新媒体格局下的文艺评论工作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必须扩大阵地,拓展渠道,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不断建设好文艺评论平台,重振文艺评论的雄风。这是客观条件。就主观条件而言,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哲学、历史、美学学养和素养,践行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读点哲学”、“读点历史”和“读点鲁迅”。也就是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在北大谆谆告诫的“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他还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应当成为我们互勉共进的座右铭。
这是我想讲的三点,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让我们大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引下,在中国文联党组具体指导下,为艺一生,造福于民,“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