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文艺生产的同质化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对以个性化、差异化为特征的文艺创作与生产而言,同质化是应该努力避免的,这是常识,是文艺领域最浅显的道理,即使那些生产了同质化作品的文艺家也都承认这一点。要避免同质化,就要把同质化产生的原因弄清楚,才能消除同质化,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我们不能不对下面几种因素引起重视。一是文艺消费的需求在极速扩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这种提高不但包含着物质供给,也包含着精神文化供给。现在,文艺生产的消费在普通人生活中的比例已经越来越重,它迫切需要大量的文艺产品。事实上,文艺生产与文艺消费之间的不平衡早就出现了,为了满足文艺的消费,创作与生产不得不提高产能。这样的产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创,一是建立在原创基础上的复制,这在许多大家名家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文艺消费希望得到名家名作,而名家名作又根本满足不了大量消费者的需求,有时,价格的杠杆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而在许多文艺领域,特别是书画艺术领域,同样内容的复制又非常便利,比如,同一种书写内容,同一种书体,同样的尺寸,可以反复书写。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摄影:斯庆)
第二,是市场的因素。在市场经济形成之前,文艺产品是有商品化属性的,但是,不明显,人们更强调,或者文艺作品显示得更多的是它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它的社会与审美功能。市场经济形成后,文艺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了流通,既然是商品,就有价值和相应的价格,就可以产生利润,也就成为利益、资本追逐的对象。而商品要产生利润,生产的规模是利润扩大化的手段之一。创作者、生产者、投资者都会进行成本核算,都会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如果同一种题材、同一种风格、同一种制作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没有哪个生产者会只做一锤子买卖。相比另起炉灶,用同一种模具生产是最合算的,生产得越多,成本就越低,这是最简单的边际经济学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创作个体与团队反复推出同质化作品的市场动力。另外,不仅是某一生产者如此,其他生产者也会跟风模仿,因为模仿也是最经济的,可以减少生产中最大的研发成本,这就是为什么某个时候,同质化的作品会漫山遍野充斥市场的原因。
这一点与第三点紧密相连,这就是流行趣味对创作的主导作用。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总是在一定的时候推出社会的流行趣味,这些趣味会左右社会成员的情感、判断,甚至价值观,会左右一个人的社会定位从而形成个体的社会评价期待。流行趣味就是具有这样的霸权地位与强制逻辑,如果社会个体不认同、不选择这样的趣味,就意味着你是落伍者,是非主流的,是可能遭到社会抛弃的。而最能体现流行趣味的就在消费领域特别是文化消费领域,文艺产品又是首选。为什么会有流行书风?为什么会有流行画风?为什么会有流行的影视题材、故事模式乃至演员形象?其背后都是流行文化在作祟。
第四点,信息社会、网络环境、文艺生产方式与现代科技为同质化提供了便利。在信息传播不太发达的社会,文艺创作的个体化较为普遍,文艺家的社会与艺术地位、文艺风气的形成等等都是在较为自然的环境状态下形成的,有着严重的滞后性。除了少数的大师名家,一般的创作者大都处在自在的创作节奏中。但是,信息社会形成后,情形立即改观,作品的行情、文艺家的社会评价、什么作品流行、价格如何等等会共时性地被创作、生产与消费所知晓,你不顾及都不行。文艺生产与文艺创作都处在寻求社会承认的焦虑之中。为了赶上节奏,他们不得不研究市场,研究行情,研究一切可以占据文艺流通的因素,而认同一切流行的因素成为文艺创作与生产的必修课,这样,同质化在所难免,甚至是自觉自愿。而现代文艺的生产方式与现代科技又为同质化文艺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在影视、戏剧、城市雕塑与装饰艺术、建筑等大型艺术创作中,如何建立团队、如何融资、如何设计创作与生产流程、如何炮制脚本、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复制产品等等都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就会出现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文艺生产状况,东边刚刚出现了所谓走红成功的作品,不几天,四面八方便雨后春笋般批量出现了。这大概就是当代社会同质化艺术成为常态的几种原因。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原因,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是情绪化地,而是理性地去思考,去寻找克服文艺创作与生产同质化的办法与途径。因为,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不可能脱离现代文化,不可能让文艺产品退出市场,而且还要更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他们在文艺消费中的幸福指数。我们只能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思考避免同质化的举措。我们当然应当坚守文艺创作的初心,重申文艺原创与个性的原则;我们当然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社会奉献精品力作;我们当然要为艺术史负责,为人类文明负责,为未来留下经典,为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我们每一个艺术家也要为自己的艺术生命负责,为自己的社会形象负责,甚至,将创新作为自己的艺术伦理。在不断阐释、重申这些艺术理想之外,各方通力协作,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崇尚创新、崇尚个性的艺术风气非常重要。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同质化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是艺术家、不仅仅是艺术生产者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用现代艺术社会学的观点看,任何文艺现象的产生都与所有文艺参与者相关,是社会文艺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产生于文艺产品生产与流通的第一个环节。因此,我们要不要加强对消费者艺术鉴赏力的提高,建立起正确的文艺消费观?而且,这样的艺术教育要从社会成员的启蒙教育开始。我们要不要建立有针对性的文艺作品评价机制,将同质化列入文艺创作与生产的风险提醒?针对这一点,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和改进文艺评论,发挥文艺评论的批评与导向作用。如何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属性,真正发挥两个效益,在繁荣文化产业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同质化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仅以口号式的正面提倡或简单的反面批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在全社会形成了积极健康、崇尚创新创造的艺术氛围,才能摆脱同质化的困扰。
(作者:汪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