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入围作品
海青少布和安达组合《科尔沁走马》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经典化”中的典范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项,是曲艺界的最高奖。奖项包括节目奖、表演奖、文学奖、新人奖、理论奖和终身成就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从5月19日内蒙古曲艺家协会公众号发布的信息获悉: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入围名单揭晓。由内蒙古曲艺家协会报送的《百岁华诞庆繁荣》《走在幸福的大路上》《科尔沁走马》《草原之子》入围。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族民间艺术家海青少布和安达组合联袂出演的创作节目《科尔沁走马》同时荣获了本届大赛的节目奖和表演奖。
继承性和民族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同时,习总书记还提出了“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重要论述。
科尔沁草原被誉为歌的故乡,蕴藏着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这片神奇的土地,先后滋养了色拉西、孙良、琶杰、毛依罕等伟大的民间艺术家。艺术家用流传在科尔沁草原的著名民歌《高秀英》改编创作的歌曲《敖包相会》脍炙人口、唱响全国、流传至今。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在“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成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文艺样板。从同饮一江水、同唱一首歌、同恋一把土的角度,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和身份标识。
民间音乐传承,需要深度挖掘日常生活素材,为创作提供新鲜的构思和创意。本次入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作品《科尔沁走马》词曲,均由来自科尔沁草原的民间艺术家海青少布结合他深厚的艺术传承,根据科尔沁草原的生产生活和乡土民风精心创作。在与享誉世界乐坛的安达组合倾情合作中,从排练、试演、登台到比赛,一直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关心、关注。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内蒙古艺术学院杨玉成教授评价说:海青少布和安达组合演绎的《科尔沁走马》是民间音乐“经典化”的鲜活案例。
民间音乐“经典化”,在构建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科尔沁走马》立足时代、立足传承、立足发展,通过曲艺的形式再现了科尔沁草原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可以视为是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实践中,来自民间文艺作品的时代典范。
原创性和时代性
海青少布出生在中国靓丽北疆的科尔沁草原,是当地享有盛名的蒙古族说唱艺术家。自幼喜爱四胡、民歌、乌力格尔、好来宝等蒙古族传统艺术,在丰富的民间艺术陶冶下,他无师自通地摸索出《金珠尔》《嘎达梅林》《达亚波尔》等传统民歌的曲调和说唱技艺。15岁时他拜四胡大师、蒙古族四胡国家级传承人特格喜都楞为师,学习了四胡、民歌、好来宝、乌力格尔等民族民间说唱技艺。学业有成后开始走村串户,活跃在民间舞台。
海青少布是一位与时俱进,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艺术家。2003年以来,他先后用深受草原人民喜爱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好来宝,依托近20年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鼓舞人心的大背景、大事件,创作了《神州五号》《十九大精神惠万家》《遨游太空》《乾达门和力和》和《科尔沁走马》等系列脍炙人口的说唱作品,并在全国和区域性的大赛中屡获大奖。其中,《遨游太空》2010年在深圳举办的全国第九届艺术节群星奖比赛中荣获金奖。2018年,好来宝《十九大精神惠万家》被选送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2011年被授予通辽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14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科尔沁走马》是他观察时代,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时期创作出来的作品。作品充分发挥了科尔沁民歌叙事性强的特点,以他对《科尔沁走马》深入细微的观察,通过对草原神骏的赞颂,生动传神的歌唱了时代精神,间接反映了美丽乡村建设为草原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
第一段:拿起我心爱的四弦琴/心中涌出赞美的歌谣/现以科尔沁走马的传奇/给大家唱一组好来宝。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巴·布和朝鲁研究员译)
第四段:科尔沁草原上的走马啊/你不会在山岩上滑步/你不会在黑暗中迷路/你不会在挫折中退步/你不会蹩脚失去平衡/你不会排斥你的朋友/越是兴奋/脚力越是强劲/你不是逞强的劣马/而是柔顺的善马/疾走与速行/是你兼备的好品质/遥而远的路/在你的脚下拉近/日继夜的路/在你的脚下缩短/你是世间少有的珍骑/科尔沁上才能孕育的珍骑。
(内蒙古民族大学杨晓华博士译)
歌词创作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抚今追昔、情感炽烈、反映生活。蒙古族音乐理论奠基人、中央民族大学乌兰杰教授曾经提到:对于科尔沁民歌的音乐审美内涵,难以用几句话来进行概括。如果必须举出其主要特色的话,似乎可以概括为:抒情性——哲理性——史诗性。“难能可贵的是,科尔沁民歌尤其善于从宏观角度描绘社会生活,把握事物的本质,富有鲜明的史诗性特点。”
系统性和专业性
海青少布和安达组合演绎的《科尔沁走马》,从中华民族形象的当代呈现、重构与传播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文艺表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个维度,为我们提供了生动、典型、优质的研究范例。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民间音乐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当之无愧的瑰宝。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说:“民间文艺以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形式和风格。”“塑造着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他还深刻的指出: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不只是文艺样式的传承发展,也关系到中国人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精神世界的传承与变迁。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科尔沁走马》是民间文艺系统性和专业性规范和引领的产物,代表着时代民间文艺的复兴,标志着当代审美风尚顺应时势的转变。
2011年7月,内蒙古艺术学院杨玉成博士带领的团队开始推广民族音乐“传承——研究——应用”综合平台,2015年在通辽科左后旗建立了民族音乐传承驿站,希望有更多的人为民族音乐的明天而努力。海青少布就是“流动驿站”发掘培养的典型个例。海青少布在四胡演奏技法上,系统地继承了师父特格喜都楞的各种技巧技法,并融入了自身活泼生动的特点,在说唱艺术上表演幽默诙谐、表现细腻丰富,情感跌宕起伏,深得大家喜爱。他的出现,一举改变了传统民间艺术——好来宝的模式化表演形式,通过和久负盛名的安达组合的优质合作,颠覆了人们对好来宝演出自拉自唱的传统认知,让观众看到了与众不同、更加赋予生机和活力的舞台表现。“时尚化”与“民族化”兼具的演出风格带来的丰富表现、丰沛情感、专业配合,让观众审美领略到了酣畅淋漓、层次通透、别无二致的艺术魅力,饱享了来自民间的地域韵味。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科尔沁走马》中海青少布和安达组合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见,民间音乐在“系统性”“专业性”的语义下创造性的传承和发展,一直贯穿着一条伏脉千里的文化主线。这条主线彰显传承魅力,聚焦文化认同,在民族交往交融、民间文艺交流等方面,蕴藉着丰厚的“人文化成”的审美凝聚。
(作者:美成,文艺评论家、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电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会员;文中图片来源于《通辽日报》)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