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的兴盛与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这一号召,为文艺工作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文艺工作的前行路径指明了新方向。“文化自信自强”,既是延续几千年历史、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所带来的底气底蕴,同时也是奋进新征程、欣欣向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砥砺实践。自强基于自信,自信更来源于自强。
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多项重要方针与举措,指出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文艺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的造就与建设,将带动文艺理论与文艺创作的勃发。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如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如何保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得以涌现,都是我们在文艺实践工作中需要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作为文艺理论与文艺创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文艺评论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新征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报告的指引下,新时代的文艺评论更应不负时代,铸就辉煌,承续传统,面向未来,在文化自信自强中开展评论实践,一方面为文艺创作把好方向盘,弘扬正气,去伪存真,另一方面,也为文艺理论的建构提供更多前沿观察,立足实际,言之有物。
文艺评论与当代文艺创作紧密结合。坚持正确的方向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艺评论,将有助于发现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近年来,如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优秀文艺作品,既为观众带来了审美感官上的美好体验,同时也为观众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革命年代为寻求真理上下求索,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贤,新时代为共赴美好生活,团结一心、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他们共同成就了文艺作品中一个个光辉的人物形象,推进了文化自信自强。发现这样的优秀作品,探讨其中的创作规律,解读其中的精神力量,正是文艺评论工作的一项重要实践。
文艺评论是文艺理论建构的重要参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的深厚积淀,为文艺理论的建构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理论并不能也不应与现实脱节,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更应在现实生活中接续传承。文艺评论如能及时发现文艺发展过程中的现象与趋势,将有助于理论与现实的连接,使得文艺理论的建构更加贴近于现实。近期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中秋奇妙游》,以及舞剧《只此青绿》等一系列作品,都在立足传统的同时有力结合了现代科技,因此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下文艺发展面临着新变,既要承续传统,也要面向未来,融媒介等技术变革,正在悄然影响着文艺创作的形态与理念,在文艺评论中应及时关注这些现象,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健全文艺评论标准,把思想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参考与思路。
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需要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则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文艺作品在这些方面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发现优秀作品,关注文艺现象,解读创作趋势,则是文艺评论工作的特殊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实践是理论之源,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的新时代文艺评论实践,也将为新时代的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想提供不竭源泉。
“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伟大号召,正引领着文艺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雍文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