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疫情歼灭战,文艺评论奋发有为
——重庆市评协组织广大评论工作者奋战在文艺抗疫前线
重庆自今年11月中旬以来,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赴重庆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要求,要集中力量坚决打赢抗疫歼灭战。重庆市委宣传部要求全市文艺工作者行动起来,“艺”起战疫,共克时艰。
重庆市评协坚决执行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决定,立即召开主席团会议,群策群力,研究当前“艺”起战疫工作,向全市会员和基层文艺评论组织发出倡议书,动员大家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从人民群众当前的需要出发,积极配合全市文艺界推出的线上文艺活动,密切与各市级文艺家协会和各艺术门类艺术家的联系,分层次、分门类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评论,引导居家市民欣赏艺术作品,精神获得享受,心灵得到滋润,审美得到提高。
重庆市评协召开五届九次主席团会
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和评论爱好者积极响应,充分发挥一专多能的优势,潜心创作,现已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00多件,其中市级重点推介文艺作品50多件,除了各文艺门类的评论文章外,还有诗歌、散文、小说、书法、美术、摄影、 音乐、舞蹈等,已基本形成全覆盖、多层面的创作态势。市评协副主席李永东带领他的团队为居家市民推荐本土作家冉冉的长篇小说《催眠师甄妮》,以集评的方式深受大家喜欢,短短几个小时,点击量已近3万,市委宣传部干部处已将其作为党员干部以文艺的形式抗疫的典型案例。会员何真宗创作的歌曲《志愿者之歌》在网上传播成为爆款,点击量已超过10万。总结前期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重庆市评协副主席李永东和自己的团队在线上推出“评论家向居家市民推荐一本好书”系列活动
一是主席团领导有力。市评协主席段运冬带领市评协主席团一班人凝心聚力,全身心投入“艺”起战疫工作。他作为高校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在做好本单位防疫工作的同时,更是协会工作的主心骨和排头兵,亲自参与重点活动策划,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确保工作快速推进;副主席别必亮、邱正伦、李永东、凌孟华、何桂彦、周津菁、邓伟、严亚等人充分发挥各专委会的积极性,组织评论家围绕线上文艺活动撰写评论文章,并且身先士卒推出文艺评论作品;秘书长王贞华带领秘书处的同志加班加点工作,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全面推动工作,同时还策划了重庆代表性老书法家线上展览等活动,撰写了评介文章。
二是团队务实高效。秘书处工作团队按照分片包干、协调推进的原则,主动为联系的副主席和专委会服好务,从活动推进、稿件收集到稿件把关、推荐,全链条参与,确保工作高效运转。参与者多数是协会兼职人员,在本职工作中都是骨干,工作压力大,每天要参加各种工作视频会议,在线上推进工作,有的小孩要上网课,有的小孩面临高考,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会员积极参与。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艺”起战疫工作中:盘存量,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向协会推荐各艺术门类(包括书籍)的赏评文章、短视频,为居家市民提供精神大餐;抓增量,根据当前线上文艺开展的需要,结合各文艺门类展演活动中的作品,推出赏评文章、短视频,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促进文艺作品和受众的呼应感。66岁的会员周其伦针对“云剧场”推出的经典剧目撰写评论文章, 激发观众的欣赏兴趣,分享自己的艺术感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欣赏水平。有会员在投稿附言里说:“今天下午楼里又有两例阳性感染者被送走了,我一边写稿一边感到后怕……”但无论有多难,他们始终坚守在“艺”起战疫的最前线。
四是精心策划活动。“抗疫文艺评论有奖征文活动”:通过抗疫题材文艺创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阐释,突出文艺在抗疫中的重要意义,推介抗疫题材精品力作,并就创作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开展讨论,提出批评,指导创作。“线上文艺系列评论活动”:对全市文艺界开展的线上展播、展演的优秀作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活动,通过主流媒体和各新媒体、自媒体平台连续推出系列评论文章,让文艺评论与线上文艺相得益彰。“评论家和你走进艺术系列鉴赏活动”:从评论家的角度,为居家市民推荐一本好书、一幅好画、一 件好书法、一首好诗、一部好电影、一首好歌……通过短小精悍的文章、形式多样的短视频,短短几分钟,就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生动活泼,深受市民喜爱。
五是主动调整状态。我们将为居家市民服好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文字、图片和影像的优势,探索文艺评论的多种呈现方式,让群众看得懂,有收获。很多知名评论家创作了生动鲜活的短视频,几分钟时间评论一件作品、推荐一本好书、鉴赏一件艺术品,甚至阐述一个理论命题,让不同层面的受众都感到受益匪浅。从而改变了评论家在一般人眼里高高在上的印象,让人感到可亲、可敬,让 冷冰冰的评论文字有了温度,让受众直接感受到评论家的态度。通过这些尝试,也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处理普及与提高、 专业评论与大众评论等方面的关系提供了实践经验。
六是全面整合资源。为了突出工作效果,工作团队主动与市级各文艺家协会对接,详细了解各艺术门类开展的活动及展播、展演的作品,提前在微信群列表告知会员,让大家选择感兴趣的作品或话题开展评论,并且互通信息,避免“撞车”。在呈现方式上,大胆探索,在保持文艺评论专业品质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让其更符合大众传播的规律。在传播平台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人脉,有效整合主流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传播功能,拓展受众的接触面,提升文艺评论的整体效果。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文艺评论的影响力明显提高,真正做到了有为有位。
上:重庆市评协副秘书长唐忠会加班加点审读评论稿件;重庆市评协副秘书长郑静正在组织大众评论活动;66岁的重庆市评协会员周其伦坚持文艺评论创作。
下:重庆市评协会员何真宗不顾痛风的困扰,在坚持创作之余,还要负责当地文艺简报的编辑、发送;重庆市评协支部党员杨柳在线上推出“评论家和你走进艺术”系列活动;重庆市评协专职干部郭静正在收集有奖征文活动的稿件,统计上报有关资料。
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广大会员要总结经验,针对市民封闭在家时间越长,其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以及对文艺需求的变化,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评论质量。要克服盲目乐观和松劲懈怠的情绪,把好思想关、艺术关、传播关,避免忙中出错。要做好会员的再动员、再引导,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团结广大会员听党话,跟党走,在“艺”起战疫工作中作出文艺评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