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见>正文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新文明(向云驹)

2023-06-1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向云驹 收藏

编者按:近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先后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此次贺信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研究阐释,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文艺的方向、目标、责任与使命,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发挥专业优势和组织优势,约请数位文艺评论家、艺术家、新文艺组织代表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文艺力量”为主题,自6月12日起以“艺见”发声平台连续推出,敬请关注。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新文明

向云驹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和重要构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弘扬中华文明的事情办好”,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关切的重大问题。他提出了对中华优秀文化要做到“四个讲清楚”,他也表示“我经常想”中国在世界上的四个“独一无二”现象,即“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拥有13亿多人口而又精神上文化上高度团结统一的国家,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形成了适合我国实际、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紧密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长期执政,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2018年1月5日)这四个“独一无二”都事关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中的中华文明及其历史贯穿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归纳和总结了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出的中华文明具有的几个“突出特性”。一是“突出的连续性”,二是“突出的创新性”,三是“突出的统一性”,四是“突出的包容性”,五是“突出的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也是中华文明的精神高度。他在考察时要求,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从四个“世界上独一无二”到五个“突出特性”,既是对中华文明密码的破解,也是对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世界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观战略性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讲话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问题的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坚持胸怀天下”的光辉典范,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时,在兰台洞库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概念的提出,是对“两个结合”战略意义的高度评价和定位。其中最具思想创新的论述是对“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全新思考。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论述“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性给予了突出的强调,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之初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带来的思想解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定位,就能感受到这个“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述的力度和力量。指出,“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这个论断对于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南。二是在论述“两个结合”的总体性、整体性规律时,理论创新点集中突出在“第二个结合”上。“第二个结合”应该全面与“第一个结合”进行交互、并置、相融,“第二个结合”是崭新的论断、全新的理论、创新的洞见,“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使命、科学理论、文化自觉和历史主动性、文化主体性。古老悠久而又生机勃发的中华文明让我们的无数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闪烁着文明的光芒。一个古老文明的现代转型是创造中国奇迹的真正奥秘。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重焕光彩,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今年还在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从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出发,倡导新型的人类文明观,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显而易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深远的历史考量和时代战略性,是立足于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体量、中国人口居世界前列、中国发展速度举世瞩目的发展态势;立足于世界进入中国以来、中国开始越来越进入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立足于中国与世界的“两个交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交织、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发展时期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立足于国际关系中相当一些发达国家曲解、误解中国发展的目标与结果的情形;立足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定位、时代方位和时代命题的考量。习近平总书记从文明和文化的宏阔视野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论断和精辟的思想,为建设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清晰的战略目标,擘画了宏伟的蓝图;为中华文明赓续不绝、传承不断、绽放时代光彩,展开了世界文明图景的新画卷。

每一个文明都具有多维的向度、独树一帜的艺术形象和美学现象。独特的艺术性文明是一个独特文明的标识和形象,它既代表着不同文明的不同样貌,它的创造性、想象力、形式美本身也是文明的重要要素和文明本体。所以,艺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一直发挥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创造的时代性成果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象的体现,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艺术高峰。每个时代的艺术交流都是自己时代文明互鉴的先行者。“展形象”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以艺术形象展示国家形象,通过艺术感染力,润物于无声、通情于无形、达理于无言,正是新时代中国文艺的职责所在,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命的题中之义。


*作者: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签发:杨晓雪

审核:王庭戡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向云驹专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再思考(向云驹)

以诗性写作向人民的史诗性历史致敬(向云驹)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