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见>正文

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时代表达之新(田沁鑫)

2023-06-1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田沁鑫 收藏

编者按:近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先后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此次贺信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研究阐释,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文艺的方向、目标、责任与使命,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发挥专业优势和组织优势,约请数位文艺评论家、艺术家、新文艺组织代表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文艺力量”为主题,自6月12日起以“艺见”发声平台连续推出,敬请关注。

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时代表达之新

田沁鑫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深刻热爱、深度了解、深切尊重,有着宏阔深远的文明气魄和历史担当。在阐释“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随着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深化,文艺工作者应逐步树立新时代新文化的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担当文化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文艺力量。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一、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艺工作者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化自信是前提、是关键。只有在文化上自觉了、自信了,文艺工作者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稳健的节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当代中国人尤其是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信,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源自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历程与成就,更源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指引。2019年以来,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央广总台深度合作,联合制作了大型创新型文化类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影视+综艺”的创新形式,聚焦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涌现的经典文艺作品、英模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聚焦《周易》《论语》《尚书》等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典籍。创作团队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创新创意的时代表达回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时代命题。节目推出后,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文化影响力。这说明,文艺工作者只有立足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立足于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进程,才能够深刻把握、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才能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实现创新创意表达,实现新时代、新文化、新繁荣。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艺的人民性,既是历史的经验总结,更是时代的深邃命题。文艺工作者勇担文化使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抒写人民,歌颂人民,通过文艺作品来反映和助力推动“两个结合”的伟大历程。

中国国家话剧院作为国家级艺术院团,肩负着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质舞台作品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要用戏剧的力量来充分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近年来,国家话剧院依托史料,创作了《谷文昌》《三湾那一夜》《红色的起点》《直播开国大典》《抗战中的文艺》等主旋律作品,力求通过思想创新、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让主旋律作品生动、好看,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抗战中的文艺》海报(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微信公号)

三、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时代表达之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第二个结合”,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文艺工作者勇担文化使命,就需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第二个结合”的深刻规律和重大意义,掌握文化主体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要善于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粮仓,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和智慧,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时代表达之新,践行中国文艺之义理、之审美、之品格、之精魂,善于表达和塑造东方艺术之神韵意象、精神气象之美,在世界艺术的潮流中,思考今日中国艺术之责任,描摹中华艺术之精彩。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文艺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属于文艺的力量。


*作者:田沁鑫,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


签发:杨晓雪

审核:袁正领

编辑:王庭戡


延伸阅读:

文艺作品精神力量的又一重要源泉(王一川)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新文明(向云驹)

田沁鑫:舞台上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

田沁鑫: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