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见>正文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范玉刚)

2023-06-19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范玉刚 收藏

编者按:近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先后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此次贺信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研究阐释,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文艺的方向、目标、责任与使命,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发挥专业优势和组织优势,约请数位文艺评论家、艺术家、新文艺组织代表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文艺力量”为主题,自6月12日起以“艺见”发声平台连续推出,敬请关注。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

范玉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和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并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报告中向全党全社会提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一再强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世界进步和人类文明跃升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伟目标彰显中国共产党强烈的时代使命感

新时代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文化艺术要自觉增强新方位意识,这使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时代的必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中国,日益引发世界瞩目,建构什么样的文明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认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鲜明地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的,包含着当代人类共同价值,这一鲜明的价值取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文化自信和为着人类文明进步而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意识,意味着中华文明复兴的目光是向着远方和人类文明跃升的方向,而不是诉求回返历史曾经的辉煌。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深刻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处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增强了历史主动精神,愈加有能力选择自主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一步坚定走文明型崛起的民族复兴之路;同时,还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以其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在深刻洞察人类文明跃升趋势中,以创新文明理念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抓住了徘徊于十字路口的历史机缘,为各国人民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方向性启示。

刻符龟甲 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7000年)河南博物院藏(来源:“成都博物馆”微信公号)

在中国史的演进中,中华文明有过辉煌的过去,创造了万朝来仪的华夏文明高地;在文明转向中,中华文明也在近代遭遇了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奋斗积蓄了民族复兴伟力,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并在世界舞台上高高飘扬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当前,人类文明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正在催生新的文明观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必然召唤着中华民族担负起时代使命。在世界秩序的东升西降中,中华文明的目光始终向着人类文明的跃升方向,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可以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中国迈入强起来的新时代的逻辑必然。

二、在赓续文脉、传承文化基因中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

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意味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决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赓续文脉、传承文化基因中强化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这一理念高度契合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实践,以无可辩驳的历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创造有时代特点的新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自觉担负时代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文化繁荣、文明兴盛的社会主义中国。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葆有创造时代新文化的自觉。创新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越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越要创造出属于时代的新文化,从中展现当下中国人民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以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使文明中国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巍然耸立。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展品(来源:“成都博物馆”微信公号)

新文化的创造不是随心所欲,必有其根基和来源。究其现实性,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使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深深扎根中华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多重品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必须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在不断健全中华文化传承体系中赓续历史根脉。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面向人类文明跃升的现代视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基础。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阐释工作,在现代文明视野中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新时代文化追求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鹄的,从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文明的跃升和各国人民的选择提供正确指引。

世界文明浩浩荡荡,中华文明以其历史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以及对和平的追求和包容性发展勇立潮头。随着国际体系中权力体的结构性变化,在世界秩序变动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政要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旨在为民族文化发展赢得先机。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百年来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抓住了历史机遇,使当代中国具备了为世界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的实力和能力。前瞻未来,只有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筑牢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思想根基,从中生发出中华民族面向人类文明跃升担当使命的勇气,并以精神的独立自主激发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扎扎实实地推动中华民族从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


*作者:范玉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主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签发:杨晓雪

审核:袁正领

编辑:王庭戡


延伸阅读:

以文脉赓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范玉刚)

人民是文艺之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视角解读(范玉刚)

以又一次思想解放推动新一轮文化发展(徐粤春)

新文艺组织助推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与担当(杨乐)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