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网页如上“来源:《中国艺术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01202/index.htm?page=/page_2/202012/t20201201_517511.htm&pagenum=2)
影视创作必须“魂有所依”
——由电视剧《隐秘而伟大》《雷霆战将》说开去
近日,以“亮剑3”为噱头的抗日题材电视剧《雷霆战将》引起普遍质疑,停播下架。几乎同步开播的年代战争剧《隐秘而伟大》则因质量较高,收获口碑与好评。这个现象引人反思。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容遗忘与篡改,抗战中,抗日战士与人民群众“以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付出惨痛代价,革命历史题材剧正是当下观众回望历史的窗口,关乎世道人心,关乎一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维护与培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
当下影视剧追逐票房、收视率,以“流量”“鲜肉”等时尚形式吸引年轻观众,这无可厚非,但如果逐渐走向偏颇,将抗战剧、历史剧、职场剧、抗疫剧等各类题材影视剧均进行偶像包装,成为披着抗战/历史/职场/抗疫等外衣的偶像剧,不论主角本身是谁,统统化身为“霸道总裁” ,这恰恰是对青年的误导,低估了青年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反倒会引起青年及广大观众的集体吐槽。相反,偶像的存在并不是一部剧被吐槽的关键因素,与《雷霆战将》几乎同时上映的电视剧《隐秘而伟大》讲述了大时代下小人物追求正义、追随信仰的故事,接地气而富有正能量,获得广泛好评。可见,一部剧的成败,重在其是否有培根铸魂的积极意义,只有符合核心价值观,符合人民心声,才能引起广大观众共鸣。
走好电视剧创作高质量发展之路
傅守祥
最近,电视剧领域发生了两件相关事件。电视剧《雷霆战将》开播不久就因“脱离历史情节”而被下架。与此完全相反,电视剧《隐秘而伟大》人气与口碑不断攀升。这两部电视剧播出后一下一上的“易位”,凸显出我国电视剧创作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
分析当前的影视剧创作及其社会影响状况,必须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好影视创作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一是抓自身,所谓“打铁尚需自身硬”,从内部从制作方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差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在影视创作方面一厢情愿甚至是财大气粗地违背“美学和历史的”基本规律,终究是蒙混不过去的;二是优化外部环境,以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四个意识”强化服务型监管,严密防范“劣币驱逐良币”“资本操纵舆论”等非正常事件发生,不断夯实文艺的社会事业属性、大力增强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功能。
走好影视创作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要抓自身、强调内容为王。具体来说,首先,充分发掘优秀传统。作为一个独具特色且拥有五千年历史传承、文明积淀的大国,我们一定要不断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吸收、转化,将数不尽的各类文艺“经典”不断翻检、不断化用,既要虔诚地“入乎其内”又能超越性地“出乎其外”,力争将五千年文明经典融入影视创作人员的血液,将中华美学的优秀传统与精气神灌注于影视作品的创作与制作中去,既要有其“形”又能有其“神”,既能经得起当代人的批评与指摘又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既要有亲身经验与素材,也要学会从历代经典里寻找生命经验和人性素材。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有“中国气派”的电视艺术,要求艺术创作者们坚持创新与“化用”并重,以此来确立新时代电视剧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思想品格。
《隐秘而伟大》剧照
其次,深入提炼当代“经典”,不断提升创作品质。最近的30多年间,我国电视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优秀剧目在数量上不断积累,在质量上也取得了亮丽的成绩。总结回顾过去的30多年,像《大宅门》《琅琊榜》《雍正王朝》《大明宫词》《人间正道是沧桑》《潜伏》《亮剑》《闯关东》《父母爱情》《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北平无战事》《舌尖上的中国》等一系列内容精彩、制作精良的类型剧/专题片都赢得了好口碑和高收视。以《大宅门》为代表的当代经典,不仅很好地平衡了创新与“化用”,而且以其精湛的剧本创作、精彩的荧幕表演和精准的文化再现,成为中国电视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电视剧佳作,也为中国电视剧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借鉴。
再次,切实提高对编剧环节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比重,从源头提升影视创作品质。鲁迅先生说,改造国人的精神首推文艺。当下的共识是,建设精神家园,离不开文艺。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作为大众文艺的主要形式,影视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而作为影视创作源头的编剧,特别是优秀的编剧确实缺口很大,同时,编剧还连带到影视作品的定位问题。
当代中国正处于大转型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广大民众都在寻找精神依托,很多固化的思想糟粕都在等待打破,人们需要填充营养和价值,这恰恰也是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最佳机遇,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出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名人”与文艺“偶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艺术先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借助“空位填充”爬到了时代之巅,因为他们都属于稀缺的“生产要素”,殊不知,其负面影响却非常深远。传统产业的衰退,又让热钱加速流动到文化、互联网等产业,即使现在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但娱乐工厂生产和批发“明星”的速度还是远远慢于热钱的涌入速度,在这种供求关系下,必然会产生“明星”及其相关产业的价格泡沫。
由上可见,资本对文化、媒体、艺术甚至娱乐的渗透以及操纵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对文艺作品内容的专业批评性审查、对“失德”艺人的行为监控、对资本的各种形式的操纵的监管等,不但不应该减少,反而应该加强,以杜绝影视文艺创作、生产与传播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等危险。
针对当前文艺界的各种乱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为影视创作指明了方向,也是影视创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
(本文原刊于《中国艺术报》2020年12月2日第2版)
(作者:傅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温州大学特聘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