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文艺评论为何滞后于时代与创作?新时代新媒体如何焕发文艺评论新力量?网络文艺评论如何提质增效?在近期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中,学者们结合网络文学、视频动漫、美术摄影、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等文艺评论实践,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不同角度深化了对网络文艺评论的认识,并在新时代、新媒体、新青年三个层面展开思考,以期把握网络文艺评论发展规律与态势,有效集聚起新的文艺评论力量。
在新时代中奋进
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如何守正创新、如何融汇中华美学精神?如何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何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写好文艺评论文章?这些都是文艺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艺评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代现象,回应时代关切;文艺评论家要积极认识和运用新媒体,接受新场景和新语境,与时代同频共振,进而影响和推动当下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认为,在互联网、全球化、市场经济和社交媒体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转型期发展中的问题,每个评论家都有思考的权利,都有探索的义务,也都要有共同推进解决这些问题的使命和担当意识。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毅达认为,从“大哥大”到5G,从卡拉OK到直播,传播媒介正在随时代进行巨大的跃迁,但有些文艺创作还停留在“唱卡拉OK”的阶段,文艺评论更滞后于时代和创作。他呼吁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站在时代的高度。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周根红表示,文艺价值观事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需要艺术、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宏大境界,进行作品评论和现象评论时要具有宏大的视野和时代的站位。
庞井君
陈毅达
强化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裂变式的跃迁,是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和不可逆转的。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网络视频用户7.59亿。在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在文艺创作和社会发展中启明瞭望的作用越发凸显。尽管“新媒体”“网络文艺评论”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表述,但融合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宽泛,也越来越有为。为此,网络文艺评论的媒介能力不能缺失,议程设置亟待加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辩证看待蹭热点、时评应景、学院派与社会派评论等现象。面对新一代受众,评论必须有“青春表达”,强化互联网思维。与会者认为,“网感”有如“神助攻”,服务于需求,顺应于场景,契合于时宜,应与美感同步,顺势增力而不强行取悦;“热度”就是扎根当下,与时间接轨;“内容为王”是永不过时的,只要秉持批评精神、评论良心,不妨搭乘新媒体的顺风车。有学者表示,面对移动互联网传播的信息碎片化、场景化等特点,也可以对传统报刊纸本上的评论文章做影像化的改造和可视化的呈现,实现向新媒体的迁移和分类分众传播。
毛时安
青年要勇为先锋
新时代新媒体对文艺评论家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艺评论是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评论家要有立场,要在现场:首先要站稳立场,“立场”是基础、前提;“在场”方能在短兵相接的快时代中更加发挥作用和价值。文艺评论要专业,还要有热情,要求批评者在火热的现场发声、亮剑。“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要敢当先锋,不做过客,不当看客。评论中最重要的还是标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白建春认为,坚持“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是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文艺评论工作的根本指针。
白建春
评论不是庸俗表扬信或红包评论,批评不能变得越来越没特色。说“坏”要有勇气,说“好”要有眼光。无论说“好”说“坏”,都要言之有理。要秉持批评精神,在评论者与创作者和读者之间有效破圈并重建信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勇认为,评论既要寻美以引领读者,也要求疵以引领创作。
评论家需要兼有哲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文章家的精神品格,不能成为宅在书斋象牙塔里的老学究,不能成为专业细分背景下的论文写手和信息时代的文字匠,不能满足于吃现成饭和套路化,而要生产思想,体现出理论的深层力量。当代文艺评论不仅要探索创作规律和发展趋势,还要思考技术、输出、传播等一系列新情况。当“浏览”“已阅”“打卡”成为常态,更需要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提供及时而深刻的评论。要注意新媒介、新表达、新方法,例如视频、漫画、H5交互页面等呈现形式。在当下“互联网+文艺”深度融合中,跨艺术门类的交流碰撞和评论思考将会促进艺术门类的融汇发展。
(作者:何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网络信息处处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