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元旦》 作词:毛泽东 作曲:章绍同(福建省音协名誉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网编者按:
本专题通栏原载于《中国艺术报》2019年9月23日第6/7版,六篇文章包括:四篇专家授课《新时代文艺评论家的精神品格》《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文艺评论家要写好作品评论》《文艺的特质及其批评》,两篇综述《让评论更有力量——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综述》《聚焦网络文艺评论,研讨碰撞激活思想——学员研讨综述》。
让评论更有力量
——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综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的指示要求,8月26日至30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福建省三明市文联承办,中共沙县县委宣传部、中共泰宁县县委宣传部、沙县文联、泰宁县文联协办的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在福建省三明市圆满举办。培训班以“如何做好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为主题,邀请庞井君、陈毅达、毛时安、白建春等四位文艺评论方面的专家分别为学员做了专题授课,来自全国27个省份的60位文艺评论骨干参加培训。
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旨在进一步引领方向、加强业务、增进交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网络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切实发挥好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6月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生,从网上近300位报名者中精选60名优秀的网络文艺评论写作者作为学员,专业覆盖了文学、戏剧、影视、书画、民间文艺等十余个艺术门类;有来自文艺类网台报刊媒体及高校院所的青年才俊,也有来自民营企业的新文艺群体代表;跨学科、高学历,朝气蓬勃、面貌清新。培训班共开展四次专家授课和两次学员文章点评,设有互动研讨、小组讨论、学员汇报发言和现场教学,课程安排紧凑,理论结合实践,具有突出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启发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工作者把握四个“新”特点。
新时代:坚守中国立场,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奋进新时代。从“大哥大”到5G,从卡拉OK到直播,新时代正在生成新的社会语境、传播格局、审美风尚和精神需求。“面对纷纭复杂的转型时代,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每个评论家都有思考的权利,都有探索的义务,也都要有共同推进解决这些问题的使命和担当。”庞井君说。他与陈毅达、毛时安、白建春等评论家授课时都强调了文艺创作与评论的时代站位和初心使命。陈毅达说:“文艺是时代之树,作品是树上之花。文艺评论家既是护花者,也是赏花人。”毛时安强调新时代文艺评论家要坚守文化立场,确保文化在场。白建春重申“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是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是文艺评论工作的根本指针。学员们深切体会到,文艺评论家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艺从“高原”迈向“高峰”。评论工作不能言必称西方、话必说欧美,网络文艺评论更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
新媒体:拥抱网络时代,把握网感热度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新媒体裂变式的跃迁是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和不可逆转的。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网络视频用户7.59亿。随着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网络文学、网络视听艺术、数字艺术、人工智能艺术等令人应接不暇,传播结构正在发生巨变。时效性快、便捷性好、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的新媒体为评论家发声提供了新平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为文艺评论开辟了新阵地,激发出文艺评论的勃勃生机和清新活力。新媒体影响推动艺术跨界融合发展,网络文艺评论的跨学科、艺术性、传播属性和理论品质等综合特征突出,强调现场感、穿透力,注重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要求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活泼、传播符合网络规律。“网感”“热点”等青春表达成为高频词汇。培训班注重网络文艺评论写作实务,邀请毛时安和白建春采用“盲审”的方式,有针对性地点评学员文章,引导善于用网络但理论功底和写作功力不足的学员校准站位、明确标准、提升笔力,有效避免套路化。
新青年:激发青春力量,激活艺评新貌
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肩负新使命。青年要勇敢当先锋,不能当过客、做看客。有专家在授课中提出:青年文艺评论家是文艺评论事业的希望所在,应该成为文艺评论界的中坚力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艺评论队伍从结构到能力都面临着一些不适应: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文艺评论工作者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评论尚未纳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体系;传统文艺评论工作者知识老化,不善于用网络,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亟须补充新鲜血液,发现和培养活跃在互联网以及新文艺组织中的热爱文艺评论的新锐才俊,吸引大家成为文艺评论界的骨干力量。此次培训班学员平均年龄36岁,最小的23岁,正处在思维活跃、富于创新、青春奋斗的美好年华。培训班有效激发他们旺盛的创造力和表达热情,引入历史的尺度、未来的维度、生长的效度,帮助建构新的参照系和主体视角,以敏锐思维锋芒、理性逻辑表达和感性艺术呈现凸显问题意识、现实针对性、网络在场性,成为具有时代精神气质的评论家,推动网络文艺评论从边缘走向主流和前沿。
学员分组研讨
新格局:生成新的机制,共话美好前景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生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一个时期以来,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新文艺组织大量涌现,新文艺群体十分活跃,评论格局也发生很大变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于2014年成立,带动各地成立评协组织,强化人才队伍、作品研讨和平台阵地建设,让全国文艺评论工作者更有归属感、凝聚力和引领力。“互联网+”正在重建文艺格局,新媒体正在重构文艺评论生态。尽管文艺评论工作面临各种挑战,但我们对文艺评论的发展前景持自信和乐观态度。学员一致表示将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创新思维观念和方式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努力提高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艺评论氛围。
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在福建省三明市集中学习五天。三明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11次深入三明调研指导,提出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念好‘山海经’、画好‘山水画’”等殷切希望。学员们在追思红色记忆、返归绿色家园的同时,也积极投身网络文艺评论蓝海,培训结束后向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提交了网评文章40篇,向《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投稿20篇。奋进新时代,拥抱新媒体,团结新青年,共建新格局,网络文艺评论家将勇敢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
(归纳整理:王璐)
新时代文艺评论家的精神品格
庞井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汹涌来袭,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一系列创新所带来的物理时空、社会时空、精神时空和虚拟时空的相互融合与激荡,正在重新改变和塑造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理想。与以往相比,当今的文艺发展逐渐呈现出大众化、消费化、信息化、媒介化、科技化和生活化的态势,普通受众参与文艺欣赏、消费甚至创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文艺评论当中来。“文艺评论”和“评论文艺”的界限日渐模糊和变动不居。针对今天文艺评论的现状,特别是针对青年文艺评论家的成长,我认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新时代文艺评论家要努力培育四种精神品格。
文艺评论家要培育哲学家的思维品质。我以为,每一个伟大的、一流的人文学者都应具备哲学家的精神品格。目前主要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知识结构和理论框架陈旧,面对转型时代超出已有理论范式的复杂文艺现象和文艺潮流,常茫然不知所措,要么老调重弹,要么干脆失声;另一个是评论活动和理论探寻碎片化、机械化、浅表化、庸钝化和同质化,缺乏鲜明个性、精神气韵和生机活力。解释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哲学家的思维品质。诚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哲学家,但至少应该具有哲学方法、哲学精神、哲学视角。哲学思维的特质是指向全部、终极和理论体系。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哲学视野,你会发现我们的文艺评论只有观点,没有框架,只有零碎性的东西,而缺少一种体系,只有现象的描述和技术分析,而缺少理论的定位和透视。文艺评论失去了应有的锋芒性和穿透力。
文艺评论家要具有艺术家的审美通透。艺术是人类精神感受性的制作、呈现和传达,这种感受性指向人类心灵深处所渴望的深刻超越性,具有超技术、超概念、超逻辑、超生活、超感官、超预知等特征。文艺评论家与政治评论家、历史评论家、社会评论家等不同的地方在于评论对象是艺术。文艺评论是感受性和认知性的统一,是审美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文艺评论家应该是学者、作者和读者三重身份的交汇和融合。在互联网时代,无论艺术形态怎样变化,艺术方法和介质怎样翻新,文艺评论家都要了解和体验艺术的创作方法、路径和规律,具备像艺术家一样丰富的、敏锐的、复杂的、通透的审美感受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写出有深度、有价值、有感染力、有精神魅力的作品。更进一步说,文艺评论家最好能熟悉或掌握一两门艺术创作方法,不一定成为艺术家,但至少要具有艺术家的感性积淀和精神品质。
文艺评论家要强化思想家的使命担当。思想家不同于哲学家、理论家的地方在于,思想家的问题意识、现实针对性、在场性和思维的敏锐性、锋芒性更突出。文艺评论在理性和逻辑的表达之外,感性的抒发和呈现更强烈。在人类精神活动中,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激荡最容易产生新思想。鲁迅不是哲学家,但却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国家、民族和人类命运有一种深深的关切,那些深刻的、革命性的、波涛般的思想,今天我们依然能强烈地感觉到。从主体创造的角度看,产生思想的动力和源泉是理想。没有真正的理想,便难以产生深刻的思想。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家应有一种高远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应有一种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文化担当和历史使命。正如北宋学者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文艺评论家要具备文章家的优美表达。文艺评论家必须以作品说话,应该写出具有感染力、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文章,成为新时代的文章高手,而不仅仅是专业细分背景下的论文写手和信息时代的文字匠。好的文艺评论本身就是艺术作品,是美文,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能挂住人,让人读完爱不释手,回味不已。在互联网、全球化、市场经济、社交媒体和高科技所共同塑造的全新文化时代,要在文体的建构与风格的形成两个方面着力,自觉探索创造更有感染力、穿透力的创新性话语表达和崭新文体,形成新时代独特的艺术生态和文化语境。文艺评论家要培育“真”“实”“新”“特”“美”的文风价值向度,培育古雅清新、自由自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培育意象鲜活、意境深远、意匠精巧的文章风采。特别是我们的青年文艺评论家具有旺盛的创造力和表达力,要自觉地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用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用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培养高超的文章写作能力,成为具有时代精神气质的文章家。
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使命与担当
陈毅达(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作协主席)
第一,新时代文艺评论应把握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始终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和智慧结晶,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等均高度重视文艺理论评论之于文艺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一脉相承,表明文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赋予文艺评论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职责使命,为新时代文艺评论立足新方位、找准新坐标、展现新作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把文艺评论单列出来,和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等其他艺术门类相并列,也是因为理论评论本身拥有独立的体系,需要去发现和建构。新时代文艺评论面临新的价值、新的语境和审美取向的转变,需要寻找新支点、获得新动力、注入新活力。文艺评论事业需要跟上政治、经济发展的步伐,适应世界文化发展新格局,构建具有强大引领力、与历史方位和时代价值相契合的文艺评论格局,推动新时代文艺评论事业走向更好更强。
第二,新时代文艺评论要充分展现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顾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在文化上很多时候是不自信的”,譬如长期以诺贝尔奖、奥斯卡奖为衡量文艺作品好坏的指标,甚至出现削弱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迎合西方思潮的现象。但我们用4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追赶上西方经济发展将近200年的历史,我国文艺事业在不断发展,广大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文艺创作、研究与传播等,文艺评论和创作理应有更多文化自信。当前的文艺研究不仅要探索内在规律,还要研究输出、传播、走出去等一系列外部问题。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尤其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定力。
第三,新时代文艺评论要有力量。本届培训班“让生活更艺术,让评论有力量”的题旨很好,新时代的文艺评论确实需要“有力量”。一是要有时代站位,要能立足时代岗位。文艺评论应站在属于它的时代岗位上,站在文化高度、时代高度上。网络文学兴起,直播短视频当时,有些文艺创作还停留在“唱卡拉OK”的阶段,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整个传播媒介正在进行巨大的变化更替,文艺评论家也要走出卡拉OK的包厢,积极认识和运用新媒体。无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都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精品,才能够真正提升新时代的文艺。二是要有概括力,要能提炼精神标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其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不仅是我们思想的精神内涵,也对解决人类问题有重要的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也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意义的精髓提炼出来。三是要有引领力,要能引领时代风尚。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把握大势,要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第四,文艺评论要葆有批评的核心价值力量。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丧失了批评的精神。要抨击“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这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的思想和现象,文艺评论需要重新找回文艺家和读者的信任,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课题。新时代文艺评论亟须重建与文艺家和读者的信任,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只有重获信任,才能起到引领创作的作用,文艺评论才能有价值。有了真正的评论,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关心指导下,福建省也成立了文艺评论家协会,坚持发展闽派批评,成为中国文艺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由衷热切期盼优秀的青年才俊和有识之士投身新时代的文艺评论事业。
新时代文艺评论家要写好作品评论
毛时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何为“好的作品”?人民需要怎样的艺术?如何成为评论家?如何写好作品评论?我认为,新时代文艺评论家要做到以下几点:
新时代文艺评论家要有崇高的使命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评论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要深刻认识时代使命,正如北宋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评论家首先要有准确的价值定位,“为天地立心”,用今天的视角和眼光去解读天地、宇宙和自然;“为生民立命”,敢于为老百姓讲话,为文艺工作者讲话,要讲真话,讲家常话;“为往圣继绝学”,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不断创新;“为万世开太平”,拥有政治家的视野和抱负。从事文艺评论不仅要有能力、意志力和耐力,还要有才情、有运气、有力量,借助内因外力做出成效。
新时代文艺评论家要坚守文化立场,确保文化在场。在极速发展、前进的新时代,要用评论来表达对文艺发展的观点和思考,回应时代和人民的内在精神诉求。文艺评论家要有基本的文化立场,一是要有价值观,将社会需要和个人爱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二是要有方法论,文艺评论要有形式逻辑、辩证逻辑,避免绝对化和片面化;三是理论和批评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基础理论修养,做到鲁迅先生所言“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同时要讲在点子上,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想法;四是不赞成、不认同过度的市场化;五是强调文艺最本质的属性即精神性,要作用于人类的心理、精神世界和灵魂,如老子所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当代评论中的学院派注重理性、学术深度和言出有据,但要有现场感,对现场的文艺作品要有穿透力的把握;社会派评论鲜活生动,接地气,但要加强学院理论教育修养。不要强行拆分学院派和社会派,而宜辩证看待蹭热点、时评应景的话题,并且了解自然科学的最新动态,帮助在品评作品和认知世界时产生强大的穿透力。
新时代文艺评论家要转换话语方式,实现青春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华民族是青春的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青春的国家,始终葆有青春的力量。这个时代和受众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戏剧、美术、曲艺、舞蹈、杂技等艺术面对的是新一代的观众和群体,必须转换话语方式。现在不少评论的讲话方式、语汇概念还是老式的,脱离了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评论要有青春的表达。
新时代文艺评论家要从“高原”迈向“高峰”。我从事文艺评论已经四十年了,和无数文艺工作者一样,这一路走来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努力。一代接着一代,像黄浦江的潮水,一浪接着一浪,生生不息地向着艺术高峰做无畏的攀登。在“几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为什么你可以成为评论家?如何成为优秀的评论家?当下文艺评论界与创作界同样面临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要写好作品评论,一是眼光要准,辨别选题能否精准把握;二是准备要足,要有准确的思想,写文章之前要先在心里琢磨,或者和朋友交流,反反复复推敲,最后形成观点;三是评论要新,敢于挑战自我,每篇文章都努力写出新意,防止套路化、程式化;四是下手要狠,评论也是创作,要有文学性,旗帜要鲜明,观点要明确,讲得要有针对性,要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当下正是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需要文化繁荣发展,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思想准备,付出努力,都可望成为合格的文艺评论家。
文艺的特质及其批评
白建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同时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复杂的环境和来自多方面的冲击。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进一步繁荣,就必须切实把握和自觉遵循文艺规律,充分认识文艺的特质,切实做好文艺评论工作。
一、文艺的价值取决于特质
艺术是人的本质规定。文学艺术是人和人类回归自我、滋养本真、本体和本性的生命脐带,童年、故乡、亲情和爱情等成为其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文学艺术的需求尤其迫切。和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优秀作品一样,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将大地、故乡和亲情融为一体,以其成功表达彰显出巨大的魅力。
艺术是科学的先导。贡布里希认为,艺术的实质是记忆的唤醒。“记忆的唤醒”正是想象的本质特征,记忆女神是文艺与科学之神共同的母亲。回首人类近300年的科学史,具有哲学气质和艺术气息的科学家们以其超凡的想象力及理性求证,开辟了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艺术与科学正在成为神奇的伴侣。
艺术是信仰的后盾。信仰是人类对于未知世界坚信不疑的答案,是人的内心世界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是人的内在精神对外在世界的弥漫。它可以使个体的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未来联系在一起,获得超然物外的力量,达到确信的神圣与永恒。在追求超越的过程中,人和人类需要以艺术的方式塑造自身,滋养精神的成长。因此,歌剧《江姐》历久弥新,一直传唱。
二、文艺的功能依赖于特质
实现情感需求。文学艺术作为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活生生的存在方式,并不是抽象思维的附属生产。无论是文字浩繁的鸿篇巨制还是小巧玲珑的抒情短诗,都是汇聚在一点上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创作还是欣赏,文艺作品都是寄托情感的最佳方式。唐诗宋词之所以世代流传,是因其不朽的生命源于情感的价值。
促进人性完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和历史学是我们探索人类本性的最有力的工具”。文学艺术以人为根本,以情感为动力,以想象为翅膀,使人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本真,得以实现完善,走向完美。鲁迅的伟大与不朽,在于他深刻揭示了民族的特性,可以不断唤起人的警醒与自身的提升。
推动社会进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性必然与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相联系。正如为无产阶级贡献了一生的摄影大师列维·海因所说,“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同时,这种目的又是通过深化文艺的内在本质和完善文艺的固有特性来实现的,《白毛女》等红色经典产生了光芒四射的示范作用。
三、文艺的批评立足于特质
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新的发展及其中国化的时代表达。这就是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也是文艺评论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指针。
文艺批评的应有作用。一是价值标准的坚守。“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评论家要当好人民的代言人。二是思想理论的引导。切实“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发挥引导潮流、匡正时弊的作用。三是发现作品与人才。要学习鲁迅的批评精神,把优秀作品推进人们的视野,倾心于“造出大群新的战士”。
批评家的自我建构。一是应当具有革命家的情怀,以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家国天下的担当精神从事这一工作。二是应当具有思想家的头脑,勤于思考问题,勇于追求真理。三是应当具有艺术家的修为,不仅要精专于某一门艺术的研究,还要对相关艺术门类和人文学科以至更为宽广的领域有所了解,真正具备并不断提升专业的评判能力。
在党的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文艺创作和评论工作占有特殊地位。我们要不负人民的期待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通过评论工作切实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与繁荣。可以坚信,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指引的方向走下去,我们的文艺创作和评论,不但会有“高原”,而且一定会有“高峰”。
聚焦网络文艺评论,研讨碰撞激活思想
——学员研讨综述
何为好的文艺作品?选题怎样更有意义?你如何形成评价标准?你精耕评论又是为了什么?在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毛时安结合《永不消逝的电波》《战狼2》《战马》等影视舞台作品,为学员讲授如何写好作品评论,引发学员沈育晓的思考:“这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成熟的价值观和日积月累的观察来做支撑。如果说立场是文艺评论者与自己内心以及作品的相处,那么在场便是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直接交流。”这名95后姑娘当晚写就1500字的评论《你的立场,你要在场》,翌日刊发于《钱江晚报》。
毛时安授课现场
沈育晓来自嘉兴广电集团,是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的最小学员。培训班组建了临时党支部,选出了班组长,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好学的新集体,并在互动研讨、分组讨论、现场教学等紧凑的课程乃至自助午餐和晚上挑灯论战,唇枪舌剑,深入交流。培训班围绕“如何做好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的主题,紧扣“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如何守正创新、如何融汇中华美学精神、如何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何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写好文艺评论文章”等议题,研讨网络文艺评论的时代站位、思想理论、价值向度、媒介文化、文体文风及写作实践、平台实务和人才队伍、目标方向,碰撞思想火花,激荡真知灼见,在福建三明盛夏不断升温在场的热度。
立场与在场:网络文艺评论要守正创新
“新媒体”是新鲜流变的概念,“网络文艺评论”是否也变动不居?是宽泛的“网络的文艺评论”,还是窄化的“网络文艺的评论”?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选取了宽泛的概念,是因为深刻意识到文艺评论在快速变动但前方高度未知的智能互联网时代举火探路的作用越发突显,而网络文艺评论缺位滞后于时代和创作的问题倍加突出,希望更广泛地团结青年才俊投身新兴事业,守正道,创新局:守初心使命、立场导向、本体本质之正,创思想观念、文风表达、载体形式之新。
学员们表示领悟到评论首先要站稳立场,站稳人民的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立场;站稳“立场”方能“进场”和“在场”。文艺评论家要培育四种精神品格,培养哲学家的思维品质、具有艺术家的审美通透、强化思想家的使命担当、具备文章家的优美表达。鲁迅先生鲜活生动的思想力量,体现在评论文章和金句灼见中。第三组汇报学员张书娟说,网络段子不是鲁迅文风,“鲁迅说过的话”可在鲁迅博物馆官网一键查询,以新方式正面迎对“虚假名言重灾区”。七旬导演谢飞在豆瓣写影评、《大江大河》《都挺好》的犀利网评、“六神磊磊说金庸”等各组研讨中的鲜活案例,生动体现了文化立场和网络在场。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在结业式上总结讲话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主持结业式
本体与路径:网络文艺评论要建树引领
中国评协发挥联系跨艺术门类文艺工作者的资源优势,智联忠、张阳等从不同艺术门类和业界学界角度强调要立足艺术本体。张春梅、殷昭玖等分析了网络文艺评论跨学科、跨文化等综合特征。杨宏鹏与杨仑则强调网络文艺评论的媒介属性、传播属性和理论品质。
中国评协建设新媒体矩阵、举办多届新媒体骨干培训班获得好评。蒋蓓围绕关键词“在场”“转型”“引领”探讨文艺评论作为,分析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从网络标题到活泼表达都与社交媒体文化“接合”,并组织有奖网络答卷、新春艺术家书画送“福”等互动活动,有效扩圈层吸引了互联网的年轻用户。李振伟从专题策划、议程设置等实践层面探讨了网络文艺评论的速度、深度和切合度。打造头部内容,锤炼优质原创评论,推动“快评”“帖子”“拍砖”进阶为浓缩思想、精炼语言的文章。陈岩结合网络视频案例提出评论视觉化和影像化、碎片化和分众传播的路径。
颁发结业证书
网感与影响力:网络文艺评论要硬核力量
围绕“网感”“蹭热点”“避免套路”“有效抵达”和影响力硬核,各组展开热烈讨论,强化了读者意识和互联网用户意识。网感强调互联网逻辑与传播规律,也有赖于对社会生态的深刻洞察。张凌云、张双双、罗曼和袁永洁等学员坚信“内容为王”是永不落幕的法宝,评论要在精神领域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航标;传播效果与评论家的网感和文风密不可分,也离不开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和深入浅出的编辑再创作能力。
中国评协高度重视网络评论,提前部署,建设平台,整合资源,强化队伍,有力促建新格局。学员们思索培训班题旨“让生活更艺术,让评论有力量”,倍感文艺评论家责任与使命之重大,唯有融入网络生态,更新思维话语,才能跟上时代节奏,迸发新的力量。李娜认为网络文艺评论必然是条攻坚之路、创新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马瑶等学员表示要肩负新时代使命,发挥优势,转变角色,书写理性,当好网络文艺评论的排头兵。投身文艺评论事业时不我待,不怕积淀不够,勇敢发表评论:“我们做不到厚积薄发,也可以边积边发嘛!”林天泉等学员认为网络文艺评论是必经之路,呼吁加强激励和引导、强化课题研究、提升评论和美育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第二届培训班是去年首届骨干班的火热延续。首届最小的学员谢士杰一年前是中国戏曲学院大学生,走访基层剧团后深切感受到“文艺评论原来这么重要”,征得老师同意,牵头成立了“国戏青年评论团”,开办了“艺评世界”微信公众号,集结起一批喜欢文艺评论写作的青年。
在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的历史时刻奋进新时代,在网报刊台、高校院所等社会各界,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正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由衷期待新时代新媒体涌现更多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评论家。
(归纳整理:何美)
延伸阅读:
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工作何为——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综述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