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中国文艺评论近期论坛研修>正文

罗宁:长安美术文化的传统与现在

2016-09-20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罗宁 收藏

长安美术文化:传统与现在

罗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我想以陕西个案谈谈陕西的美术文化、长安美术文化传统与现在。对此,我有三个观点:一是辉煌与失落,二是探索与追求,三是坚守与创造。

  第一,辉煌与失落。如果说美术文化的形态是由建筑、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几部分组成的话,我想长安的悠久历史最能证明美术文化的辉煌和发展了。周秦汉唐时的艺术家原作中,绘画流传非常罕见,只有工艺美术品较好地保留下来,也是现在看见的很多文物。商周有青铜器,秦代有兵马俑,汉代有雕塑,唐代有绘画和工艺美术作品。从汉代的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人对恢弘和厚重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唐昭陵六骏,这是洛阳的一件石雕,让我们能感受到唐人的自信和气度。在唐代,山水画作品开始形成,唐代韩休墓内有中西文物,可以印证唐代繁荣发达的文化交流。墓内美术作品上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画的运笔线条。到五代宋元时期,唐代长安积淀下的精神依然在继续缓慢地发酵,出现了范宽这样的大画家。明清时期的长安美术对旧传统的弘扬乏力,又缺乏新的表现力。

  第二,探索与追求。20世纪初,随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端,王子云、赵望云、石鲁,这三位横跨了旧中国与新中国的画家,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构成这一时期长安美术文化的主要奠基石,他们是社会转型期长安美术文化的开拓者。王子云先生的主要贡献是在上世纪40年代领导西北文物考察团,对西北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艺术贡献。他是一位留法的美术青年,在回国后毅然转向对民族文化的追寻、保护和表达中,这说明他那一代的艺术家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赵望云的速写非常有名,他关注生活,关注民生,构成了长安画派的艺术精神。石鲁是四川人,曾经接受过延安革命文化的熏陶。他是作为一位革命者进入美术队伍的,所以其胸怀和气度不同于一般画家。他的作品中表现的陕北和其他主题性创作,领袖所占的位置很小,却能让观众感受到博大的意境。我们说在创新中转型,如何用旧的传统表现现代的生活呢?长安画派三位奠基人在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交融中不懈探索和追求,最终形成长安美术文化新的传统。

  第三,坚守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美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进入了新的阶段。美术家也需要在坚守与创新问题上作出自己的思考。秉承汉唐遗风,力显厚重与大气,这就是陕西美术界所追求的精神。方济众、刘文西、崔振宽等,他们在长安美术文化传统与现代坐标中都有个人重要的支点。方济众是长安画派当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当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人物。刘文西对中国人物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塑造的陕北农民形象十分饱满厚重。他的写实造型追求极致,他探索中国笔墨的现代化,对陕西乃至西部的人物画都有影响。崔振宽的中国山水画里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个性色彩,有着厚重的审美追求,也是长安画坛不可忽视的画家。我还想介绍下罗平,他跨越传统水墨画的范式,进入到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创造中。长安画派中还有一位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中年画家晁海,他的创作独具一格。石鲁把山当做人物来画,赋予山人的灵性、人的精神;晁海将人当做山来画,使人物像山一样厚重与博大。晁海的绘画看似对先辈的一种反叛,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继承和发展。

  当然,构成当今长安美术文化景观的艺术家,还有像张锦秋这样的建筑大师。建筑本身是一种美术,也是一种文化。长安,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的艺术家们没有落伍这个时代,而且蕴藏着再创辉煌的巨大能量。一方面,长安美术文化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更新观念;另外一方面,要广泛地吸纳各地人才,让人才结构更加开放、有活力。这样,长安美术文化就能在光辉历史的基础上再创灿烂的未来,大踏步健康向前发展。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主题 · 中国文艺长安论坛

  中国文艺评论工程个案:罗宁学术研究结题座谈

  惠安女的风采:“罗宁写生作品展”海陆丝绸之路的交融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