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能沟通世界。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从一个国家的文学艺术中感受其气质形象,体悟其价值理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在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始终一致的。
8月16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天山会议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开幕。这也是西湖论坛首次走出浙江。
本届论坛以“‘一带一路’·文艺交流·文明互鉴”为主题,旨在研讨十年来“一带一路”文艺交流经验。如何将文艺创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发展面向世界的文艺,以文艺形式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这场论坛或许提供了答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舒勇教授认为,符号是最简洁、通俗,最具传播力、影响力的通用语言,也是呈现价值观最便捷的语言。
目前,我们拥有的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化、文明遗产还藏在深山,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应用,更没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易知、易感、易于传播的现代性文化符号。许多文化符号,特别是超级文化符号,是可以产生穿越时空的成绩效应,这种具象、通透、直击心灵的话语叙事方式更能够凝聚民心共识,激发自下而上的努力,能够跨越文化时空的隔膜,突破意识形态的偏见。
当然,毫无疑问,我们也看到,在当下世界体系里能够体现出鲜明深刻的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具备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品格的精品力作还很稀缺,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极其不相符。国际社会也迫切想看到能够在思想内涵上立足于新时代中国政治力上的,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新时代中国文化符号。我们需要也应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国家文化符号,作为最简洁通用的语言,向社会传递我们的友好情谊、和平发展愿景,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所思所想、价值理念。
实际上,此次西湖论坛也提出要推出更高水平的文艺对外开放。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在比较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发挥文艺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进不同文明互鉴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文艺理论组分论坛上,宁夏大学人文与民族学部二级教授、伊朗德黑兰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王锋认为,应当建立文艺合作的常态化机制。注重推出“一带一路”与影视作品、“一带一路”与音乐舞蹈、“一带一路”与美术摄影、“一带一路”与文博展、“一带一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艺合作的常态化机制。
此外,应在客观现实、内外结合、开放互补的事业中将文艺数字化智库建设作为交流互鉴的重中之重。因为,数字化资源建设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新趋向,拥有数字化平台就能站在文艺交流的前沿,建立文艺研究的交流传播大数据平台,有利于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供给、传播、分享与应用能力。
在戏剧影视分论坛上,有关专家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民族歌剧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专家认为,应当持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民族歌剧可以考虑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机构、剧团、演出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参与艺术节、演出活动,这样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艺术创新,提高作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其次,在提高创作水平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要强化中国民族歌剧演绎者的跨文化表达能力。中国民歌剧演绎者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素质,理解和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历史、习俗和价值观,培养演绎者自身对多元化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闭幕式上,中国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总结了西湖论坛·天山会议达成的五点共识:第一,文艺对自身文明要有高度自觉,对自身文化要有高度自信;第二,文艺要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拥抱人类文明;第三,文艺要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四,文艺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第五,文艺要成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使者。
西湖论坛是彰显青年文艺工作者朝气锐气的舞台,也努力成为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进行跨国度、跨民族、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与会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一致表示,要广泛传播本次西湖论坛·天山会议丰富的思想理论成果特别是五点共识,并在今后的文艺实践中发挥切实有效的影响。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