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正文

新时期的曲艺创作

2015-05-25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姜昆 收藏

 4月16日 第三堂课

  从理论的角度讲,曲艺是一切说唱艺术的总称。从严格意义上讲,说唱的唱不是唱歌的唱,而是说书、讲故事的那种唱。曲艺艺术应该是属于文学范畴之内的。著名作家赵树理先生曾经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他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什么叫文学?文学,就是说和唱的艺术,说就是散文,唱就是韵文。 ”散文和韵文结合在一起就是文学。他有著名的《李有才板话》 ,就是那些说快板的人,平常怎么编顺口溜,怎么用顺口溜来描写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生活、愉悦他们的生活。

  今天大家面临的是什么?面临的是说唱艺术究竟要如何反映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说唱艺术怎样从老一辈所创作的一个又一个在群众中有影响的作品当中,再往前走一步,写出新时代的面貌来。我自己感觉到,现在有瓶颈。每个搞创作的人,必须有危机感。中国的创作有很多通病,现在“宣传”这两个字,过于浓重地体现在我们的艺术创作当中。我曾到上海考察,其中看一个家庭妇女的节目,穿得花里胡哨,唱的是保税区三项政策真是好。我在那儿听了半天,脑子里产生了很多疑惑,她究竟为什么这样写呢,是领导让她这样写,还是觉得写了能符合领导要求,还是真心被三项政策感动了呢?我觉得我们应该换换腔调了,换上“时代腔” ,要深入生活,了解这个时代。评论家在评论作品时,也一定要看它跟时代是什么样的关系。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按照规矩出牌了,他们经常颠覆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颠覆得有没有道理?过去相声演员说绕口令:“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着五斤鳎犸,打北边来了一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鳎犸的喇嘛要拿鳎犸换北边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别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换提鳎犸的喇嘛的鳎犸。提鳎犸的喇嘛非要拿鳎犸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提鳎犸的喇嘛抡起鳎犸抽了别喇叭的哑巴一鳎犸……”现在的年轻人说这段绕口令怎么说?“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着五斤鳎犸,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提鳎犸的喇嘛要拿鳎犸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哑巴说:不行!我不愿意换。 ”他把包袱搁在这儿了。观众听完先一愣,转眼哗就乐了。这完全是一种颠覆,但是它符合相声规律,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也是一种荒诞的、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如何看待年轻人的创作?他们有时候胡闹搞穿越不可取,但是他们时常在创作过程中闪现出很机智的时代火花。

  我们的老的传统的节目,有很多非常可取的地方,这个传统必须继承,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必须要有创新。在姜昆说相声专场当中,我写了一段《虎口瞎想》 , 28年前我写我掉老虎洞里了,有人来救,女孩子解裙带,男的解皮带。今天我掉到老虎洞里了,全拿手机给我照相,一边照一边还说:姜昆摆个POSE。然后转身说哥们发微信了,姜昆又掉老虎洞里了,来,点个赞。节目中还加进了晚高峰堵车、不敢救怕说是他推下去的等等,我把社会上所有的事情搁在一起,在过去的传统的基础上重新演绎了一遍,掌声从头到尾,笑声也从头到尾。

  现在看了很多作品,似曾相识,非常陈旧,套路陈旧、思想陈旧、手法陈旧,这都严重地阻碍了我们创作艺术的发展。我觉得,四个方面不要去写,就是陈旧的套路、过去的题材、似曾相识的作品,还有人云亦云的话语。而且面对今天的观众也要进行分析,要为不同层次、不同文化需求的人提供不同的精神食粮。

  姜 昆(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由中国艺术报记者何瑞涓根据授课现场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