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战狼》剧照
在视觉文化占据文化发展主导地位的今天,影视作为视觉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借助强大的包容力和传播优势,表现出了无可比拟的社会效力,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人的社会生活。某种意义上说,谁领跑了影视文化,谁就在掌握商机的同时抢占了文化先机。无可否认,“影视不仅是主要的产业形态,还是一种不能再被人忽视的文化形式” ,一方面影视艺术是读图时代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商品形式,需要满足观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是科学技术催生下的现代化艺术形式,需要承担这个时代的艺术使命和文化使命。那么,影视创作何以弥合文化与大众娱乐的冲突,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何以解决艺术真谛与商业价值的悖论?答案就在此次研讨班的主题里:将中华美学精神以喜闻乐见的影视艺术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这是影视创作者和影视艺术评论工作者共同的使命和担当。
作为电影评论工作者,要深刻地认识和反省电影艺术批评存在的严峻问题。即批评网络化、便捷化带来的电影批评的随意性、游戏化,不负责任或缺乏责任,喧嚣、浮躁、肤浅的批评话语不断滋生,真正的电影艺术批评在大众传播平台上严重“失语” 。致使电影艺术批评整体水平上缺乏专业性、建设性、权威性。其次,缺乏科学精神及文化价值导向是当下电影批评面临的又一困境。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批评网络化的催生下,人情批评、商业炒作等消极现象不断出现,降低了批评的有效性、严肃性、学术性,电影批评面临身份危机。那么如何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呢?
首先,电影艺术批评需要坚守符合中华美学精神的真善美的价值判断。任何一部经典的艺术创作,一定拥有人类共同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或是对时代、社会、精神生活的深刻反思。不论艺术的形式如何变化,真善美的理想都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永恒追求。这也是伟大的艺术创作能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中打动人、感染人的缘由。这个层次上,即是社会性批评,反映了艺术评论工作者进行价值判断的基本操守。
其次,电影艺术批评需要从艺术自身表达和观众接受规律入手,对艺术作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判断。电影评论工作者需要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研究能力,研究和发现中华美学精神潜移默化到电影创作中的途径,给出符合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符合观众接受心理的创作形式的有效建议。不但要掌握普遍的艺术审美规律的认识,即美学的认识,更要了解电影艺术形式本身,用镜头说话,借助视听光影的表达手段,展开批评。不隔靴搔痒,多出好的评论作品,才能切实提升电影批评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这个层次上,即是艺术性批评,是艺术评论工作者进行艺术品鉴的基本素养。
动态性与多元化是当代电影批评的一个显著特征,网络媒体的兴盛和商业化的加深使电影艺术批评的写作方式、传播方式、功能价值发生了变化。坚守电影批评的独立精神和价值立场,从艺术形式自身规律出发对艺术本体进行批评判断,使电影艺术传递真善美,以独特优势实现人的审美化生存,将“思”性智慧和“诗”化生活相融合,才是电影艺术评论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林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