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发布_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2020)_年度推优_中国评协_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年度推优>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2020)>正文

《中国艺术报》专版|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发布

2021-01-29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中国评协 收藏

  (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中国艺术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10129/index.htm?page=/page_5/202101/t20210128_527175.htm&pagenum=5;本文原刊于《中国艺术报》2021年1月29日5/8版)

[中国文艺报道]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成果云发布典礼在京举行

  1月2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承办的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董耀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副主任彭宽,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路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叶培贵、向云驹、张德祥、傅谨,以及爱奇艺、北京精彩、泰洋川禾、奇树有鱼等主创方、演职人员、播出平台的代表出席云发布典礼。夏潮宣读《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关于表彰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的决定》。云发布典礼由徐粤春主持。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合影

  经过推荐单位初选,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共报送作品309份,其中著作50部、文章259篇。经过初步审核和复评,最终评选出26件优秀作品,其中著作4部、文章22篇。“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涵盖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书法、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杂技、电视共12个艺术门类,旨在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精神,推出优秀文艺评论作品,激励优秀文艺评论工作者,推进全国文艺评论的创新和繁荣,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活动每年举办一次,2016年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4届。

  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同期发布成果。该活动围绕“因网而生,向美而评”的主题,紧扣2017年以来的网络文艺开展评论,创新精选重要网络文艺作品145部,评论范围包括网络演展、网络影视、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网络文艺各门类各领域。自2020年10月启动以来,收到国内百余家高校院所和报刊网站来稿700余篇,57篇文章入围网络票选,终评参考网络投票推选出30篇优秀评论文章和2家优秀组织。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宣读《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关于表彰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的决定》

  据了解,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两项活动特点鲜明,参与推选作品的作者绝大部分具有专业的艺术学科背景,评论著作和文章都是文艺理论评论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现实观照,评委都是国内顶尖的文艺理论评论家,绝大部分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或中国评协理事;报名人群涵盖约全国30家文艺家协会团体会员、1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数十家文艺报刊网号的编辑和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爱好者,涵盖老中青年、各地域、各民族,包括来自回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39位作者;评论紧密结合创作实践,参选作品都是对近年来的文艺作品或现象展开评论,普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彰显批评精神,对文艺实践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年度推优和优选汇多数作者年龄比以往更加年轻,其中第二届优选汇700多位作者的平均年龄是32岁,30篇优秀评论文章的作者平均年龄是37岁,青年评论力量快速涌现、茁壮成长。本报特摘登专家推选意见,以飨读者。

1月21日上午,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行

关于表彰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文艺评论的重要指示批示,按照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做好文艺评论工作激励”的要求,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2020年,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开展了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决定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等4部著作、《网络文学创作与评价的路径选择》等22篇文章进行表彰。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0年12月21日

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专家推选意见

  王次炤等:《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主编及其合作者,以音乐美学视野来观察、分析、研究博大精深之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观念、审美特征和人文精神,从中得出诸多有创新意义的结论;全书视野宏阔、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分析精辟,具有较高的哲理性和学术价值。

  邢建昌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及其相关问题》(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为主线,对于知识生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建构,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文献充实,主线分明,具有鲜明的学理性、时代性,有梳理、有反思、有建构,是一部学术价值、批评价值颇为丰富的学术著作。

  朱平:《感官联觉机制的历史书写——从古代绘画到当代艺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从感官联觉机制阐释人类艺术的历史,并以此分析中西艺术特征及其成因,别有心得,可谓小中见大、平中见深。从视听融合的分析,到当代无界艺术,理论视野较为开阔,言之成理,且有不少学术亮点。

  陶庆梅:《当代剧场与中国美学》(三联书店2020年6月出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的突出贡献在于以深厚的史论为基础,结合多年的现场观剧经验,对“当代剧场如何处理中国美学”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提出了以中国自身的文化自觉建构东方戏剧美学的建设性思路,是一部有新意、有创见的批评著作。

年度优秀评论文章专家推选意见

  >>马季:《网络文学创作与评价的路径选择》(刊于《网络文学评论》2019年第6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由网络文学20年发展过程中关注现实的加强、向传统文学致敬、IP开发产业链重塑等,论及网络文学评论体系建设、创作发展路径的选择,观点鲜明、论据扎实、说服力强。

  >>王金胜:《现实主义总体性重建与文化中国想象——论陈彦〈主角〉兼及〈白鹿原〉》(刊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以两本长篇著作为例,论述现实主义的总体性,既有现实观照、文本细读,又有理论建构,特别是对于文学书写和文化中国关系的解释,别开生面,颇有启发。文字晓畅明快,是一篇理论和评论结合较好的评论文章。

  >>卢文超:《是欣赏艺术,还是欣赏语境?——当代艺术的语境化倾向及反思》(刊于《文艺研究》2019年第11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语境”,或者说将已有的“语境”思想,加以集中并理论化,运用于当代艺术的判断。这有利于解决或深化对当代艺术作出审美判断的准确性,也有利于引导大众对当代艺术作出恰当的审美,化解疑惑。本文具有创新价值,逻辑性强,言之成理,是难得的较好的艺术批评文章。

  >>白惠元:《性别·地域·国族——话剧〈德龄与慈禧〉的文化坐标》(刊于《艺术评论》2020年第4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对话剧《德龄与慈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性别、地域、国族3个文化层面对慈禧、德龄、光绪的形象塑造、文化内涵、艺术特征作出了综合论证。

  >>任娟:《关于杂技剧的辨析与构想》(刊于《杂技与魔术》2020年第2期)

  专家推选意见:

  杂技剧近年来发展迅速,剧目较多,本文对杂技剧的起源、发展、重要剧目、艺术创意的新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与研究,选题有现实观照,有问题意识,有理论思考。观点鲜明、资料翔实,见解独到。

  >>刘大先:《从后文学到新人文——当代文学及批评的转折》(刊于《当代文坛》2020年第3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由后文学时代纯文学创作生态出现新的变化,以及导致既有批评方法与研究方法必须调整入手,认为新人文批评方法可能会开辟出新的批评表达途径,从而深入探讨了当下文学与批评的转折等问题,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有很强的启发性。

  >>刘小波:《反规约:当前长篇小说的无理据书写》(刊于《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3期)

  专家推选意见:

  基于对当下主流叙事模式的“反叛”,当代小说创作、尤其长篇小说确实存在着一些非自然的叙事构造,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讨论,对其成因及走向作了比较具体的论述。内容贴合创作实际,文风也清新可喜。

  >>许薇:《舞剧〈长征·九死一生〉的时空叙事与舞台意象》(刊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专家推选意见:

  舞剧《长征·九死一生》是近年来舞台创作中罕见的以现代舞语言表现红色题材的优秀大型作品,立意高远,具有普适性的人文诉求。本文从舞台本体视角切中舞台呈现的叙事性和意象特征,评述详实、分析细致,对现代舞表现主旋律题材舞台创作作了及时的理论评价。

  >>孙媛媛:《中西声乐艺术的融通与回归——兼论西洋美声唱法如何演绎中国作品》(刊于《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5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从国家艺术发展方向和人民大众审美需求的高度出发,探讨中西声乐艺术融合贯通、中西合璧的声乐艺术规律。文章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也有清晰的历史感,更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表述准确流畅。

  >>杜晓杰、张靖池:《“疏野”之境与国产动画古典美学的意境呈现——以〈山水情〉〈白蛇:缘起〉为例》(刊于《四川戏剧》2020年第4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以当前动画电影创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中国传统美学对当前电影的影响,也论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探索意义,对于中国动画美学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性。

  >>李宁:《何去何从:以数据为中心的当代书法研究》(收录于《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引入数据统计方法审视、分析中国书协展览中的现象与问题,指出“文化缺失”是问题的主要根源。论证客观、批评中肯,对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创作反思大有裨益。

  >>杨子:《再造“地方”:新的文化治理视域下上海戏曲文化空间的生产》(刊于《戏剧艺术》2020年第3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再造‘地方’”的提法有新意,作者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谈上海地域性文化建构,重点谈上海戏曲剧场分布、戏曲生产机制、戏曲分化布局对城市文化地标的功能、意义。选题新颖、见解独特。

  >>辛尘(原名胡新群):《关于近年来篆刻创作几种倾向的思考》(刊于《中国书法》2019年第8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作者对近期篆刻创作的几种审美样式进行了风格取向、审美依据与历史制度对比分析,叙述清晰、论证明确,在理论相对贫弱的篆刻界显得较为突出,是理性分析当代篆刻艺术形态的一篇质量上乘的批评文章。

  >>张均:《当代文学研究史学化趋势之我见》(刊于《文艺争鸣》2019年第9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针对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史学化倾向,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讨论,对其长短得失以及“以问题为本”还是“以史料为本”,作了比较恰当的分疏,尤其指出须克服此类型研究的“平庸之恶”问题,值得肯定。

  >>张德明:《新中国诗歌的七十年》(刊于《诗刊》2019年7月号上半月刊)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70年的诗歌历史,强调在新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上,对现代性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人们对现代化的普遍向往,新时期诗歌开启的现代性启蒙理想,新时代对人民的现代化的强调和渴望走向现代化强国的期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品中都有明显表现。本文立论扎实,视野开阔,是一篇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意识的诗歌评论。

  >>陈冬梅:《时代之声与青年成长——评长篇小说〈海边春秋〉》(刊于《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10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经络围绕着“时代和青年”的逻辑线索展开论述,呈现出新时代的纵深和壮阔,特别重视文学批评的青年问题,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观察、理解和期望。

  >>尚辉:《现实主义的中国化探索——新中国油画70年的审美再造》(刊于《美术》2019年第11期)

  专家推选意见:

  在关于新中国70年美术发展回顾反思的众多文章中,本文以其讨论主题的重要、分析探讨的深入引人关注。文章对油画中国化的历史分期较科学,对美术家及作品的评论、分析都很精当,学术视野开阔、观点鲜明且结论富有启示性,是一篇学术性很强的研究论文。

  >>周邓燕:《摄影大众化与影像真实性——以解放战争中的晋察冀画报社为中心》(刊于《文艺研究》 2020年第5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以晋察冀画报社的摄影观论争和摄影队伍整顿、思想转化为中心展开当时关于大众化和真实性的理论梳理,有史论价值,也有当代意义。文图结合,史料较扎实,是值得推荐的文章。

  >>周宪:《艺术跨媒介性与艺术统一性——艺术理论学科知识建构的方法论》(刊于《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的理论内容比较充实,说明艺术跨媒介性的意义在于深入把握艺术统一性原则,这种统一性包含了各门艺术理想的融合,以及审美和社会的理想投射,使艺术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文章把艺术的跨媒介融合与艺术社会功能的融合统一起来,有利于充分认识发挥艺术创新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秦喜清:《全球化时代的疫病隐喻:病毒电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刊于《电影艺术》2020年第3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以现实与影像对照的方式探讨病毒电影的文化想象与意识形态,论述清晰缜密,从病源的探寻、隔离与叙事冲突设置、末日文化景观几个角度的分析探讨都深入细致、富于创见。

  >>程兴旺:《1949年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的回顾与思考》(刊于《音乐研究》2019年第4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秉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的运用、阐释、发展过程及相关文论和作者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作了较详尽的梳理、释析和总结,认为唯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对中国音乐史学中诸多疑难命题作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

  >>谢纳、宋伟:《历史诉求与当代向度:历史哲学视域中的新时期文学艺术书写》(刊于《文艺争鸣》2019年第10期)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运用历史哲学视域考察新时期文艺状况,在回顾既往文学艺术史书写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文学艺术史书写的新思路,传达出历史性与当代性结合的强烈意向,体现了艺术理论创新的锐气与胆识。

优秀评论文章作者代表感言

  ■王次炤(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成书有一个漫长的经历,它从一个学科方向的创意开始。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以往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始终循着两条平行的线索,一条是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另一条是中国音乐观念的研究;但事实上某种艺术形态与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以及与它在同一块文化土壤中产生的文化观念不可能没有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有时并不那么直接,但却根深蒂固。所以,把音乐的观念和形态放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中作综合考察应该是音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表面上看,中国传统音乐的观念和形态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但从内在的规律上来看,它们却牢固地统一在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一些文化精神之中。1989年我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了一门选修课,作为这个创意的实践尝试,这门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开课的基础上,撰写了数篇论文,先后在《音乐研究》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2008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招收《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研究方向的博士生,陆续培养了8届博士生。在这期间,我于2013年申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立项。我的四位博士生陈燕婷、程乾、段蕾和冯晓,以及我的同事苗建华博士作为课题组成员,经过四年的共同努力,完成课题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一书。

  这本书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成果,也是在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支撑下完成的一个集体的成果。它能获得第五届“啄木鸟杯”推优入选作品,得益于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的的支持。课题组的成员还将继续努力,为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工作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尚辉(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艺评论工作的积极推助。揭晓的所有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作品,都代表了对当下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理论化思考,是通过对文艺作品的敏锐评析和对当下中国文艺发展现象、规律与特征进行的美学判断。因而,这些评论作品都集中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探索,是新时代建立在文艺作品之上的思想智慧结晶。

  就美术而言,2020年度有许多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美术作品,也有许多有关这些作品的美术评论和展览评介。这些评论不只是对展览和作品展开了艺术评判,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文艺评论在社会美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为,作品是图像的,是感性的,是静止的,只有评论对其展开的语言描绘和思想发掘,才再度赋予它美感传递的能量,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作品的主题意涵,让更多的人懂得如何欣赏作品、体验美感。对于评论工作者来说,我们都是社会美育的引导者、传播者。文艺扶贫、美育扶贫,一定程度上比经济扶贫更艰巨,任重道远!

  评论是美育的语言传播,更是思想交织和碰撞的平台。在2020抗疫美术创作中,我们听到了不同的评论声音:有的通过对西方灾难作品的评介,质疑抗疫美术作品缺乏对疫情的正面暴露;有的批评那些在疫情第一时间创作的速写式的作品,质疑画家没有深入抗疫现场,只是视频、摄影的模仿。也许,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听到主流评论的声音,最需要站出来为那些在第一时间为英模造像的美术作品说话,因为他们的作品讴歌了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英模事迹,他们通过美术作品鼓舞和激励了那个需要鼓舞人心的艰难时刻。评论离不开作品,但作品同样离不开能够为其发出社会公正判断的评论。而2020年度中国文艺评论就有许多值得载入史册的评论。

  2021年我们迎来建党百年的大日子,有关描写、再现党的百年历程的文艺作品将在今年喷涌,文艺评论是推介这些作品、进行社会美育必不可少的工作,而最重要的可能是对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百年进行研究与梳理。从更深广的意义来说,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是通过正确的文艺评论来引导开展的,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文艺评论的国家气象与民族风貌,这意味着文艺评论工作者能够更加自觉地探索中国文艺理论与中国评论的特点与规律,而不是照搬外来的艺术理论评论。我相信,今天获得年度文艺评论推优的这些作品,都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呈现了对中国文艺评论的理论自觉。

  ■白惠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我是一个学院体制内的“斜杠青年”,坚持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并行。但是,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而实现研究与创作的互融互哺?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命题。此前,我的学术研究集中于中国电影与大众文化研究,文艺创作则集中于戏剧舞台,戏剧编剧作品曾多次入选乌镇戏剧节、北京青年戏剧节等当代中国戏剧现场。诚然,一边是学术,另一边是创作,我虽然已习惯“两条腿走路”,但从未放弃寻找能将二者打通的契机。

  于是,才有了这篇获奖论文《性别·地域·国族——话剧〈德龄与慈禧〉的文化坐标》。这是我的专题研究“中国话剧史对戊戌变法的舞台再现”的第一篇系列论文,关注不同时代中国话剧作品对同一重要历史事件的重述,比较其舞台叙事策略,探究其背后的价值观差异及社会意识形态嬗变。可以说,这是一次将“文化研究”的经典方法引入当代戏剧评论的尝试,即由“当代文艺如何讲述中国故事”这一问题意识驱动,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艺术门类的相关作品视作可进行公共讨论的文化星丛,进而叩问当代中国的主体位置与观视方式。我想,方法创新的锐气与学科破壁的勇气应是“啄木鸟”的题中之义。

  重要的不是历史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历史的年代。话剧《德龄与慈禧》2019年“内地复排版”何以是崭新的?本文从剧中慈禧、德龄、光绪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出发,梳理本剧从粤语到普通话的接受历程,进而确立性别、地域、国族三个文化观察坐标。基于“文化研究”的方法,只有把话剧《德龄与慈禧》放置于重述晚清历史的文化网络中,以德龄的英文畅销书《御香缥缈录》、中国香港导演李翰祥的清宫历史片系列、田沁鑫的话剧《北京法源寺》等文本为参照,我们才能真正洞见其文化症候。其中,慈禧被剧作塑造为去政治化的母亲,德龄的表演口音预设了“外来者”的观看位置,光绪的选角策略则寄寓了“少年中国”重述自我的历史化冲动。

  能够写出这篇论文,一方面得益于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所经受的学术训练,另一方面也受惠于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所开设的相关课程。从戏剧创作方法、大众文化研究到中国当代文学史,一部部中国话剧经典之作穿行于我的课堂。在一个个紧张角力的戏剧冲突瞬间之中,我们师生共同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命题的一次次重访。

  编剧身份使我关注戏剧剧作的文学性,学院知识分子身份更让我追问当代戏剧现场的思想性。在影视与新媒体文艺强势霸屏的今天,戏剧何为?我认为,现场的审美体验、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实时辩论的价值观抉择应是戏剧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而发掘、解读、捍卫这种不可替代性,正是我们当代戏剧评论人的使命所在。

  最后,再次感谢评委会对当代戏剧评论的支持!在向前辈不断学习的同时,期待能有更多的同龄人加入中国文艺评论事业,发出充满锐气与勇气的新声!

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优秀评论文章和优秀组织

  一、30篇优秀评论文章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化表达的现实意义》(点击查看原文),曹峻冰,四川大学教授,2971票。

  《是漫步云上,是熠熠星光——〈文学的日常〉中的“诗与思”》(点击查看全文),董晓可,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2574票。

  《论网络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媒介与传统的交融》(点击查看全文),邓韵娜,西南科技大学讲师,1779票。

  《“请别让我那么快长大”——我看“小戏骨”系列影视剧》(点击查看全文),罗梦琪,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11642票。

  《网络文学对文学等级的消解与重构》(点击查看全文),李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3177票。《文艺报》2020年8月24日

  《回溯原点,重返现场——由“方舱舞蹈”评网络文艺的在场性》(点击查看全文),胡昕恬,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5995票。

  《“网改剧”〈庆余年〉的时代价值》(点击查看全文),鲍远福,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3652票。

  《〈绘真·妙笔千山〉:国风游戏的审美理想》(点击查看全文),姜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2744票。

  《网文“爽感”对现实题材的一次植入》(点击查看全文),付李琢,中国传媒大学教师,1394票。《文汇报》2020年4月22日

  《经典何以走向当代社交文化空间——自B站央视版四大名著弹幕文化谈起》(点击查看全文),唐祺林,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1800票。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之间——长篇小说〈宰执天下〉文本解读》(点击查看全文),马季,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一级文学创作,3671票。

  《〈清平乐〉与古装剧审美风格的转向》(点击查看全文),黄帅(黄西蒙),中国青年报社编辑,3134票。光明网2020年5月14日

  《短视频中的乡土世界及其美学建构——以“蜀中桃子姐”为例》(点击查看全文),李雨轩,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生,2515票。

  《要“硬核”,也要人文精神》(点击查看),陈进,安徽警官职业学院,21919票。

  《“云模式”下的综艺众生相》(点击查看全文),凌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生,13227票。《江西日报》2020年4月2日

 

  《对“高糖无虐”甜宠剧的观察与思考》(点击查看全文),李智、黄新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研究生,1891票。《中国艺术报》2020年7月13日

  《三农Vlog:把美丽乡村写在影像中,写在大地上》(点击查看全文),秦兰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4666票。

  《“Z世代”的文艺:走进人心,观照生活,深入精神——网络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的“出圈”爆红及其他》(点击查看全文),马明高,山西孝义市作家协会主席,4008票。

  《“二次穿越机制”与爽文世界观——从〈庆余年〉到〈诡秘之主〉》(点击查看全文),高翔,西北大学文学院讲师,2261票。

  《网络电影〈毛驴上树〉:开启农村题材网络电影精品之路》(点击查看全文),任飞帆,人民日报社编辑,6274票。

  《后疫情时代的京剧“新现场”——〈瑜你台上见〉对于京剧传播的示范价值》(点击查看全文),李阳,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6226票。

  《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点击查看全文),欧阳友权,安徽大学教授,5639票。《光明日报》2020年1月8日

  《中国网络文学之现实主义问题》(点击查看全文),房伟,苏州大学教授,2249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0日

  《一部画风独特的“强剧情”悬疑作品——浅谈〈大理寺日志〉对国产网络动画创作的启示》(点击查看全文),宋磊,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研究部主任,1704票。《中国艺术报》2020年6月15日

  《线上还是线下,这对戏剧是个问题吗?》(点击查看全文),孙晓星,天津音乐学院讲师,3142票。《钱江晚报》2020年5月10日

  《疫情期间短视频艺术发展的新态势》(点击查看全文),胡智锋、陈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讲师,2113票。《中国文化报》2020年6月2日

  《时代与时代中的复调——简评〈长安十二时辰〉》(点击查看全文),许源,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12324票。

  《中国网络动画:以守正凝人心,用创新聚人气》(点击查看全文),赵贵胜,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12393票。

  《舞蹈影像:镜头视角与肢体表达的“跨界共舞”》(点击查看全文),张文海、胡晓娇,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宣传部干部,16411票。《中国艺术报》2020年5月18日

  《以技术弥补遗憾——评“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点击查看全文),谢坤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16294票。

  二、2家优秀组织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

  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专家组评语摘登

  >>曹峻冰:《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化表达的现实意义》

  专家组评语: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参选评论文章有15篇。本文指出了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现实意义,深刻剖析了网剧电影化表达在确立质量、建构艺术范式、引领大众审美、高扬精品方向的现实意义和作用。行文具备理论深度与思想厚度,论证角度新颖,逻辑清晰,文笔优美,既专业又具传播力。

  >>董晓可:《是漫步云上,是熠熠星光——〈文学的日常〉中的“诗与思”》

  专家组评语:

  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由网台联合出品与播出,同类主题的参选评论文章有8篇。本文论述逻辑紧凑,有理有据,观点鲜明。作者从诗意、哲思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凸显了文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力量。评论文辞优美,有较为强烈的网络评论风格。

  >>邓韵娜:《论网络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媒介与传统的交融》

  专家组评语:

  网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参选评论文章有3篇。本文把握了剧中媒介技术与传统戏曲相得益彰的特点,客观深入地分析了媒介与传统的融合,体现作者对传统艺术和新兴媒介的思考与关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文章立意良好,论述新颖,评论细腻。

  >>罗梦琪:《“请别让我那么快长大”——我看“小戏骨”系列影视剧》

  专家组评语:

  文章分析《小戏骨》的利弊,探讨电视、网络加速对儿童心理意识的“塑形”,很有价值。作者提醒成年人的越位让儿童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引用波兹曼的观点,批判了类似节目取悦观众、消费孩子的负面影响。评论角度很好,逻辑缜密,观点清晰,体现了批评精神。

  >>李强:《网络文学对文学等级的消解与重构》

  专家组评语:

  文章提出了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版图的丰富与重构意义。结合传播学理论,深入论述我国网络文学,不仅写出了其对传统文学等级的消解和冲击,也提出了其对新文学格局的重构。论述清晰,深入浅出,思辨深刻,学理性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胡昕恬:《回溯原点,重返现场——由“方舱舞蹈”评网络文艺的在场性》

  专家组评语:

  文章论述了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方舱舞蹈借助网络技术成为突破时空限制,慰藉人心的有效方式。由此指出网络文艺的勃勃生机、更深远的价值和积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小处着眼讨论文艺现象,逻辑清晰,有网感,可读性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

  >>鲍远福:《“网改剧”〈庆余年〉的时代价值》

  专家组评语:

  网剧《庆余年》的参选评论文章有6篇。本文从人物、主题、视觉影响等多个方面细致论述,且能超越剧集本身思考网改剧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维度。通过横纵对比和举例,加强了论证的力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论证充分,主旨鲜明,可读性强,意涵深厚。

  >>姜磊:《〈绘真·妙笔千山〉:国风游戏的审美理想》

  专家组评语:

  文章对游戏个案进行艺术批评,除了技术与可玩性,更运用中国画、中西方美学理论,论述《绘真·妙笔千山》里中国形象的意境,提炼“可望、可行、可游”三方面优点,肯定国风游戏的社会、文化价值,对游戏批评有借鉴参考意义。视角新颖,简洁清晰,值得体味。

  >>付李琢:《网文“爽感”对现实题材的一次植入》

  专家组评语:

  网络剧《我是余欢水》的参选评论文章有6篇。本文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准确指出该剧不足。集中讨论“普遍性”与“典型性”的问题,对当下现实题材网剧创作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评论角度新颖、观点深刻,作品分析较为独到。

  >>唐祺林:《经典何以走向当代社交文化空间——自B站央视版四大名著弹幕文化谈起》

  专家组评语:

  文章思路清晰,论述弹幕的特性,回应反对弹幕的言论,批判了对弹幕一刀切的评价。通过分析B站上四大名著的弹幕内容,从媒介、艺术和青年文化的角度,阐述弹幕的可取性,提出让弹幕在当代社交文化空间承担拨乱反正功能的独特观点,有深度及现实意义。

优秀评论文章作者(组织)代表感言

  ■宋磊(中国动漫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谈到要“守正创新”,我想这也是对动画评论工作的要求。所谓守正,首先是做评论的初心要正。坚持批评精神,绝不收钱写软文。比如有些网络动画描写有钱人在游戏中挥金如土。我在评论中就指出,要警惕网络动漫中拜金主义和用金钱换特权的思想。一开始,有的片方看到我写的批评文章,觉得我是收了钱的写手,后来他们发现,原来这个人对任何片子都是以一种客观视角去评判,久而久之很多我批评过的影片的导演反倒都跟我成了朋友。我从大家的认同中也不断收获感动与支撑。

  守正,还要坚持用评论弘扬正能量。2015年,最被国人记怀的一部动画片可能就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了,但那一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动画片却是只上映了几天的《少年毛泽东》。这部红色动画电影非常接地气,非常令人感动。于是,我撰写了一篇影评,把暮鼓晨钟之感表达出来,一是挖掘少年毛泽东身上的家国情怀,二是挖掘用红色动画作品继承革命文化的正能量。

  再来谈谈创新。今天的动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再到传播和功能都需要不断创新。我在2020年3月疫情期间创办了一档短视频栏目“宋天师聊动漫”,目前已在腾讯视频、喜马拉雅等平台推出80多期短视频和近100期音频节目,点击量近150万次。创新形式让我接触到更多网友,也让我的评论影响更多受众。我也与一些权威影视活动加强了联系。比如为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海电视节、南京(国际)动漫创投大会的入围获奖动画作品进行点评等等。同时,我还努力前置评论,在剧本阶段就开展评论,提供“诊断”服务,使其在前期就有效避免走弯路。

  总之,动画评论的内容、形式、传播和功能都应不断坚持守正创新,让评论成为影响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赖洪波(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2020年10月启动以来,北京、江西等省市评协都发挥高校等的专业优势,积极行动组稿,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北京评协持续关注网络文艺评论,引导评论家投身文艺现场。一是聚焦市场与网络,举办大型论坛引导评论家关注焦点话题。北京评协的品牌活动——“北京文艺论坛”,分别以市场与文艺、网络与文艺等为年度论题,回应社会关切,探讨评论与时代的互动发展。二是通过专业研讨,鼓励评论工作者在网络时代积极发声。创办“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项目,举办“新时代的网络音乐”等系列专题研讨四十余场,引导文艺评论工作者对各个艺术领域最新动态、最热作品迅速出击,突出文艺评论的时代性和当下性。三是推选优秀网络文艺评论作品,激励文艺评论创作。通过北京文艺评论年度推优项目,评选出《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等多部优秀文艺评论文章和著作,激励文艺评论工作者多出网络文艺评论精品佳作。四是着力培养青年文艺评论家,壮大网络文艺评论后备力量。每年举办“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读书研讨班”,鼓励青年评论家关注网络文艺评论,分享研究成果。设立“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丛书”项目,出版十余部文艺评论专著,为青年文艺评论人才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对于北京评协来说,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周多前,我们刚刚召开了编制内北京评协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凝聚了人心,壮大了队伍,为北京文艺评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障。紧接着,成立了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推动高校面向行业、面向社会、面向大众,营造优势互补、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文艺评论生态。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评协对北京文艺评论工作的大力支持,感受到社会各界对文艺评论寄予的厚望与期待。

  北京评协获得“优秀组织”的荣誉,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北京评协将继续加强和改进首都文艺评论工作,在互联网与文艺深度融合的时代,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表达形式和评价标准,充分融入网络环境,增强创新意识,跟上时代步伐,打磨好网络文艺评论的“利器”,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评论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优秀著作/文章作者(组织)代表感言

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等成果云发布》

(扫描以上二维码查看报纸原文报道)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他们喜提“啄木鸟杯”和“优选杯”,中国艺术报两大专版和央视等35组报道来啦

  中国文艺评论网·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

  中国文艺评论网·年度推优

  报道集萃|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办

  视频集锦|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名单及专家推选意见

  专家组怎么评?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优秀评论文章和优秀组织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