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应观照艺术现场_文艺政策_政策理论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人民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也为文艺理论评论提供了精神滋养。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只有熟悉人民、了解生活、读懂人生,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作品、洞察本质、抓住规律。
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应把“为什么人”的问题作为安身立业的根本,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当作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把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使命和任务。这就需要格外重视文艺理论评论的语言和文风,多讲一些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大众语言,少讲一些诘屈聱牙、自说自话的抽象概念,更好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赢得受众、影响观众,引导和提高群众的审美鉴赏水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实践出作品,实践出真知,这是文艺创作的规律,也是文艺理论评论的不二法门。当前,文艺创作与理论评论存在脱节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掌握创作规律、不熟悉艺术实践,很少抵达艺术现场,理论评论缺少专业的深度和学术的精度,自然说不到点子上。美学家朱光潜说:“不通一艺莫谈美,不通一技莫谈艺。”舞蹈表演艺术家、评论家资华筠在舞蹈表演、舞蹈理论、舞蹈教学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提出要有“三真精神”,即“对作品的真实感受、心口如一的真诚表述、对艺术真谛的求索与揭示”。实践证明,没有深入的艺术实践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就很难谈出、讲出真切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体验,开展的文艺理论评论也就很难让人信服。一切有情怀、有追求、有担当的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都应该葆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心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深入艺术实践,潜心学术研究,深挖艺术特点和规律,把自己锻造成为艺术家认同、同行认可的行家里手。
文艺理论评论的生命力在于权威性和影响力,客观、理性、专业、权威是需要时刻牢记的核心词、关键词。客观才能理性,理性提升专业,专业确保权威,这需要广大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积极介入当下文艺实践,紧密联系创作实际,对重点作品进行密切关注和跟踪,多角度、全方位、历史地、辩证地对文艺创作和文艺实践进行研究,注重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努力创造出与新时代文艺高峰相匹配的文艺理论评论经典之作、扛鼎之作。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