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艺界培训这件好事做实_文艺政策_政策理论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文艺政策>正文

文艺观察|把文艺界培训这件好事做实

2022-06-09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文新达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联系统持续开展10年的文艺界培训工作,高度契合了党的要求、文艺家的追求、人民群众的需求,切实增强了文艺界“四个意识”,有力改善了行风艺德,有效促进了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是一件利国利民利艺的实实在在的好事情,得到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在文艺界引起了良好反响,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文艺界培训的重要性已成共识,渴望培训的诉求与日俱增,大力开展培训已成时代之需。不断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培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提高培训对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浩荡文艺大军的贡献率,是文艺界培训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文艺界培训工作迈入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评协第三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开班现场 摄影:王传贵

常态化,是指培训工作处在正常、经常、日常、平常里不断行进的状态,而不是可有可无、时有时无,更不是想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选项,既要有一定的规模又要有相应的质量。开展常态化培训既是文联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所必需,也是文联工作者团结服务引导广大会员和文艺工作者所必备。以中国文联为例,每年参与常态化培训的人数在3万左右。这里,特别强调应注重加强对越来越多的“文艺两新”的专项培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文艺工作者之家’的温暖”。各级文联组织都应当把我们尝到了甜头、收获了喜悦的培训工作常态化地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干在实处。

规范化,是指培训工作应有系统性思考、整体性统筹、制度化安排,思路明确、重点突出,通过一系列的规划、计划、方案、教材研发、课程设置、师资调配、管理办法、奖惩举措等,使培训工作从头到尾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自始至终处于一个全链条全过程的闭环管理监督之中,而不能使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等各个阶段环节相互脱离掉链。开展规范化培训,其核心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既符合培训特点要求、又适应受训者愿望诉求的规定制度办法,把培训的程序、环节、过程用成熟定型完备的制度固化下来、规范起来。各级文联应坚持分级分类,按需施教,着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文艺骨干培训计划、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培训计划、文艺评论新锐人才培训计划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重点项目,齐心协力抓好《2019-2022年全国文联系统文艺人才和管理干部培训规划》的收官工作,把今年中国文联十一届二次全委会会议提出的强力度、大规模、超常规开展文艺界培训的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到底。

科学化,是指培训工作需要以科学的观念、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来认真对待和组织实施。文艺界培训工作具有自身的本质、特点、方式和规律,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去研究、认识、理解和把握,否则,拓展覆盖面,提高质量水平,增强整体效应,那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一句空话。实现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关键做到两点:一是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总结梳理,深化对培训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新经验、挖掘新案例,采用新技术,发挥创新的牵引带动作用,使培训工作焕发出时代光彩。二是打造品牌,扩大宣介。对影响大、作用大的培训项目,对有主题、有特色的教育班次,对打基础、利长远的研修规划,对受欢迎、实效强的学习活动,应当强化精品意识,把它们当作重大品牌来进行科学化培育和塑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更好地释放这些品牌的辐射功能。


延伸阅读:

文艺观察|与人民“艺”起前行

文艺观察|当好新时代文艺生力军

文艺观察|谱写新时代中国文艺更加动人的青春华章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