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3期目录(总第66期)
■ 专题策划•“新文艺评论”大家谈
4... 新生代文艺批评的“缺席”与“在场”/傅道彬
12... 互联网催生文艺评论表达与传播创新/李明泉
17... 文艺评论需要跟上自媒体的时代步伐/卫洪
■ 理论探索
24... 中国古代画论中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张晶
44... 钟嵘“滋味说”批评标准的生成与启示/余开亮 张烁
54... 说服与距离:论纪录片的修辞艺术/姜常鹏
■ 艺海杂谈
63... 慷慨悲歌 向死而生——抗疫文学与戏剧的中西演进/谢柏梁
75... 戏曲电影的机遇与挑战/罗丽
84... 喜剧表演中的形体夸张美学:以 《虚假丫鬟》为例/韩鑫
92... 从身体里发出诗性的声音——论穆旦与中国现代诗的升华/王学海
99... 从“大人”观念看当代山水画境界的缺失/杨琼
■ 作品评析
107... 在历史烟尘中勘探人性——读长篇小说《七步镇》兼论陈继明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郎伟 杨慧娟
■ 名家专访
114... 惟求淡朴献真爱 俯首甘为“交响牛”——访指挥家曹鹏/采访人:胡凌虹
封二... 中国文艺评论家•高建平
封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巡礼•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封底...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著作推介•《感官联觉机制的历史书写——从 古代绘画到当代艺术》
封二...中国文艺评论家•高建平
高建平,1955年3月生于江苏扬州。1981年获扬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士,198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1989年赴瑞典留学,1996年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学成回国后,1997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2016年起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现任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参加中华美学学会工作,历任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现任会长。参加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工作,历任秘书长,现任会长。参加国际美学协会工作,历任执委会委员、秘书长、国际美学协会主席。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著有《画境探幽》《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美学的当代转型》《西方美学的现代历程》等12部中文著作,《中国艺术的表现性动作》(The Expressive Act in Chinese Art) 和《美学与艺术:比较视野下的传统与当代中国》(Aesthetics and Art: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China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两部英文著作。译有杜威《艺术即经验》、比格尔《先锋派理论》、比厄斯利《美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代》等四部著作。担任《外国美学》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副主编,以及多种中英文杂志编委。主编多种译丛,并在《第欧根尼》(Diogene)、《国际美学年刊》(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IAA)、《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杂志发表两百多篇中英文论文。
封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巡礼•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1994年11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评协之一。现有会员566人,覆盖12个文艺门类,团体会员共16个。
广东省评协努力构建富有岭南特色并辐射全国的文艺理论和评论高地,擦亮“粤派批评”名片。2016年举办“文学评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生成”研讨会,首次亮出“粤派批评”旗号;2017年举办“粤派批评与当代中国文艺”学术研讨会,并推出粤派评论丛书(至今已出版38本),进一步打造文艺评论粤军品牌;2018年在北京举办“粤派批评与当代中国文艺”学术研讨会,创设“粤派批评•陈桥生工作室”,开启“粤派批评”品牌树立与推广计划。
广东省评协积极推动文艺评论精品创作。开展广东省文艺评论作品年度推优暨推荐参评“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对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作者进行创作扶持。自2016年以来,已对近60件优秀作品的作者发出扶持资金四十多万元,并在广东主流媒体进行专版宣传推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积极性。截至2020年,在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中,广东共有五件作品入选年度优秀著作、十件作品入选年度优秀文章,取得了全国排名前列的优异成绩。组织《岭南文艺百家》大型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集中呈现岭南文艺名家的创作成就,展现广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封底...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著作推介•《感官联觉机制的历史书写——从 古代绘画到当代艺术》
书 名:《感官联觉机制的历史书写——从古代绘画到当代艺术》
作 者:朱平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9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从感官联觉机制阐释人类艺术的历史,并以此分析中西艺术特征及其成因,别有心得,可谓小中见大、平中见深。从视听融合的分析,到当代无界艺术,理论视野较为开阔,言之成理,且有不少学术亮点。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