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2023民间文学:本体研究与跨学科对话(毛巧晖)

2024-03-2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毛巧晖 收藏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广大文艺工作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务实有为、见地深远,潜心创作、服务人民,文艺的百花园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为总结梳理年度文艺发展状况,本刊约请多位专家学者立足不同文艺领域、不同艺术门类撰稿,盘点成绩、归纳态势、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努力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艺取得新进步、收获新成果。

2023民间文学:本体研究与跨学科对话

【内容摘要】 2023年民间文学在承续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其表现出研究话题更为集中,特别是对民间文学口头性、集体性、人民性及体裁、语境的讨论,彰显出民间文学领域进行理论建设的自觉与学术愿景;而在对学科史、学术史的梳理中,我们所看到的是研究者立足当下面临问题时的思考及结合时代语境对过去学人研究的重新阐释。在民间文学社会价值研究中,我们能看到相关研究成果既有对学术传统的延续,也注重结合时代命题,多维度、立体化地进行理论拓展。当然,无论在哪个论域,我们都能看到2023年度民间文学研究有待提升之处及未来的新趋向。

【关 键 词】 2023民间文学 文学特质 学科史 社会价值

2024年1月18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厦门市副市长庄荣良为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代表颁奖(图片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公号)

作为现代学术兴起的民间文学研究,其兴起之初就有学科独立、理论范式、学术话语的焦虑,不同时期的学人在学术史梳理中都对此发出过感慨,亦就其症结进行过大量反思,数量较多,不再一一罗列。但其问题无疑指向理论取向与学术发展中的学科边界、跨学科对话等,而这也恰是当下民间文学研究要处理的核心与关键。在当今提倡跨学科交流的思潮中,民间文学似乎从一开始就携带着这样的色彩。可以说,19世纪中期以来,民间文学就是文学、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又受到了近现代史学、传播学、翻译学等的关注。在多学科交汇与对话、民间文学出现新变化(如传播媒介、城乡流动引发的民众日常生活的变革等)的背景下,民间文学研究随之出现新趋向,这在2023年度民间文学研究中皆有体现。

2023年,在国家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大背景中,民间文学研究较之前而言,学术论著虽无明显增多,但研究趋向集中,尤其是渐趋指向民间文艺本体研究及基于本学科建设的多学科对话,表现出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自觉与效力。

一、对民间文学基本特质与内在规约的讨论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基本问题,其重要指向就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之内在特质。这一问题可以说从现代民间文学兴起就一直伴随其学术历程,只是在不同时代其表现不同而已。从民间文学走过的百余年历程来看,往往在民间文学引起社会关注或者民间文学渐成“显学”之时,比如20世纪50—70年代,就曾在文学领域掀起民间文学范围和文学性的讨论,其重要背景就是在研究领域将民间文学等同于人民文学并逐步成为文学主流的趋向。在相关讨论中,围绕民间文学的范围,主要集中于民间文学创作主体——人民大众和口头流传特质的讨论,其所对应的是如何处理或看待当时兴起的人民创作和口头文学。当然,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未得到解决,而是在有关民间文学范围、界限和搜集整理的讨论中逐步被消解。这样的学术讨论或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出现,只是当时更多倾向于对民间文学研究中“文艺学”范式的突围与解构,寻求多学科对话的路径与理论突破,不过最后也是“喧嚣”一时,直到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民间文学研究处于学科与学术困境。由于学科归属,民间文学的“一体两面”之民俗学划归社会学,虽然从新时期开始,民间文学就一直处于挣脱“文学”研究范式的进程中,但是其学科之“根”无法更改,再加上大多数从业者的学养基础以文学为主,研究者只能在文学与社会学的范式差异(正向而言则是在学术张力)中前行。21世纪以来,随着口头程式、表演理论、民族志诗学等理论的引入,民间文学研究范式发生较大变化,但其影响更多局限于学科内部,即使亲邻学科——中国文学内部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古代文学等亦了解者较少,更遑论其他。在其他学科视野中,民间文学研究依然停留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民间文学文艺特征或文化内涵的研究中,引起较大关注或引用率较高的大多是概论性质的论著。近两三年来,由于通俗/流行/网络文学(文化)对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主题、形象的广泛借用,以及民间文学理论对于网络文学创作理论的适用性与批评效度,再次引发学界对民间文学的文学特质的讨论。

……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学术史研究”(项目批准号:20BZW19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毛巧晖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2期(总第101期)

责任编辑:王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来稿须知

2024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度重点选题参考

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毛巧晖)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