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典型示范及其他——红色文艺经典的修辞美学思考(王一川)

2021-05-2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王一川 收藏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推进文化强国建设,2021年3月22日,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西省文联等在江西赣州举办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研讨会,回顾总结百年来红色文艺创作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共同探讨红色文艺经典的时代价值和未来发展。本期刊发部分与会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典型示范及其他

——红色文艺经典的修辞美学思考

  内容摘要:红色文艺经典的修辞美学是红色文艺经典在艺术媒介技巧、艺术形式风格、艺术形象塑造和艺术情感思想等修辞方式上所体现的美学特征,如典型示范、转型再生、破旧立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等。应当将红色文艺经典纳入中国自己的文艺经典传统链条、并且参照世界文艺经典去衡量,使之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化成就精华的一部分。它既留下宝贵的修辞美学经验,也同时铭刻下一系列沉重的教训。今天的主题文艺创作要想成为新的文艺经典乃至文艺高峰,需要鼓励长远眼光的创作态度和个性化创造精神。

  关 键 词:红色文艺经典 修辞美学 典型示范 转型再生 破旧立新

现代京剧《红灯记》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回望,这百年风雨里程中矗立着一座座曾经感动过观众、至今仍然令人回味再三的“红色文艺经典”。这个词语自从流行以来至今已被赋予过若干种不确定的含义或用法,引发种种争议。要对它的形成、内涵、影响和效果等意义作全面而系统的总结,需要多方参与和协作,这里只能在简要辨析其含义基础上就其修辞美学特点,谈点个人的初步思考。这里的红色文艺经典修辞美学,是指红色文艺经典在艺术媒介技巧、艺术形式风格、艺术形象塑造和艺术情感思想等艺术修辞方式上所体现的美学特征。考察这种美学特征,有助于了解百年间中国现当代文艺的创作经验和美学成就,为第二个百年文艺发展提供借鉴。

  一、经典和文艺经典

  “红色文艺经典”或“红色经典”,是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活跃和流行的一个词语,在本文使用之初有必要对其含义作简明理解,而这需要从经典和文艺经典说起。经,与作为编织物的横线的纬字相对,其本义为编织物的纵线,引申而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如经书。典,在甲骨文字形上为“册”字,下面是大字,本义为重要的文献、典籍,也即可作为标准的书籍,如典籍。这样,经典最初就是指经书或宗教典籍,后来一般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1]。经典也可以说相当于那种“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典”范性作品。一般来说,一部作品被视为经典,应当至少经历一个世代即30年以上的时间检验才可。由此看,经典即是那些具有典范性和传世性的作品。

  至于文艺经典或艺术经典,应当是指在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性和传世性的作品,也就是那种在艺术某方面对后世具有示范性或规范性意义的范本。在中国文艺传统中,《诗经》、《离骚》、《史记》、陶潜、李杜、苏轼、范宽、董源、黄公望、汤显祖、《红楼梦》、吴昌硕、鲁迅、黄宾虹等,都是受到确认的文艺经典(当然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在西方文艺传统中,经典(或译古典)一词的通常含义在于,它“暗示着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血脉传承”,同时也可以宽泛地指“任一领域或任一时期中某一个类型的最好或最具典型性的范例”[2]。这表明,经典一词在西方文艺传统中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古希腊罗马艺术范本,二是宽泛地指所有的具有典范意义的艺术品。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王一川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4期(总第67期)

  责任编辑:王朝鹤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4期目录

  《悬崖之上》:洁白雪国中红与黑的较量(王一川)

  电视剧《经山历海》的启示:乡村振兴与齐鲁文化精神(王一川)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的风雨群雕(王一川)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