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戏曲美学范畴的辩证思考——读安葵《戏曲美学范畴论》有感(陈鹏)

2021-03-1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陈鹏 收藏

  内容摘要:安葵先生新著《戏曲美学范畴论》,以“剧诗说”为建构设想,以形而上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下的戏曲理论及丰富的舞台实践为支撑,以“形神论”核心范畴为主轴,通过“虚实论”“内外论”“功法论”“流派论”“雅俗论”“悲喜论”“新陈论”“教化论”“美丑论”系列范畴的辩证发展,从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文本与呈现、主体与客体、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次、多个视角,完成了理论体系的范畴架构,呈现出鲜明的创造性、体系性、实践性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 键 词:《戏曲美学范畴论》 戏曲美学 范畴体系 理论实践 书评

  此前,听安葵先生说要出一本关于戏曲美学范畴的专著,心里就有些疑惑。以先生的学识和功力,出一本戏曲美学“体系”的专著是没有问题的,多少人都在说“体系”,为什么非要从“范畴”论起?读了《戏曲美学范畴论》(以下简称《范畴论》),心中释然……突出的印象有以下几点。

  一、范畴的创造性

  首先是范畴的重要性。《范畴论》是中国戏曲美学研究中少有的从范畴研究入手的专著,这个角度的选择传达出作者对范畴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范畴其实也是一种概念,但它与一般的概念不同。一般概念是给事物定性的,如“水”“火”“桌子”“本子”。而范畴(或者说是用作范畴的概念),则主要用于表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有”“无”“肯定”“否定”等。因为范畴具有反映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功能,所以范畴是系统理论思辨的支撑点,就像一个建筑的四梁八柱。没有四梁八柱,就没有整个建筑的有机结构和合理空间,就没有房子的完整统一和“勾心斗角”,就难有系统化的深入思考。所以作者说,“戏曲美学体系的建设从何处入手?我认为需要从范畴概念入手,因为一个理论体系、美学体系是由一系列范畴概念进行表述的。”[1]而且在作者看来,忽视范畴的研究,可能正是戏曲美学研究难以深入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范畴的民族性。《范畴论》选择了“形神论”“虚实论”“内外论”“功法论”“流派论”“雅俗论”“悲喜论”“新陈论”“教化论”“美丑论”这十对概念作为戏曲美学的范畴。不难看出,这种选择坚持了戏曲的民族文化基因传承。作者对近40年来我们引进西方各种文艺理论却消化不良,导致中国当下文艺理论失语的状况表达了担忧,提出了中国戏曲美学建构的“主要资源和基础”问题。戏曲是综合艺术,它所综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多个文学艺术种类中的精华。戏曲是一个地道的中国菜系,做戏曲的文化大餐,用做西餐的工具和配料是不行的。所以,作者认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是它的主要资源和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吸收借鉴外国的理论养料,特别是要总结新的创作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的层次,丰富发展现代戏曲理论。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建立起中国戏曲美学体系来”。[2]应该说,作者的这个选择是值得称赞的,但这个选择也是有挑战性的。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陈鹏 单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2期(总第65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2期目录

  诗、史、哲:昆曲改编古典剧作的三重世界(安葵)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