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19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编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2019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一书包括总论和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文艺评论、网络文艺13个篇章和年度大事记。报告把脉2019年度中国艺术发展动向,展示最新成果,透视艺术现象,探究热点问题,把握发展规律,将为社会各界观察中国艺术发展提供重要视角和窗口,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理论评论工作者的案头书和各大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必备书目。中国文艺评论网独家呈送该书总论篇的“发展前瞻”部分。
2019年我国艺术发展呈现出观念加强、创作提质、产业增稳的基本面貌,创作者们以饱满的热情、端正的观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描摹新时代中国的壮美画卷。展望未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文艺工作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重大主题创作成为文艺实践主轴
新的一年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深入理论学习,把坚定的信仰和对人民的热爱体现到创作实践之中,用艺术的方式展现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紧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广泛扎实开展主题文艺实践活动。如举办脱贫攻坚主题戏剧作品晋京展演、“一个也不能少”全国脱贫攻坚摄影大展、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巡礼、脱贫攻坚主题书法作品大展、“小康欢歌”新创歌曲演唱会、金钟之星“一带一路”民族音乐会、大型原创交响合唱“奋进新时代”全国巡演等各类展演、展映、展示、研讨活动,充分展现新时代文艺的蓬勃面貌。另外,各种常规艺术节展也将顺利开始,如第2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巡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巡展、第10届中国曲艺节、第8届中国舞蹈节、第12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第13届摄影艺术节、第13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中国农民艺术节等,寻求创新点、保持高质量,展现中国精神、大国形象和与之匹配的艺术水准。还将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计划等。此外,“我们的节日”“中华情·中国梦”中秋文艺展演、长江流域戏剧节、“听见中国听见你”歌曲推选、马街书会曲艺展演等活动将继续举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主题文艺实践活动将在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基础上,注重提高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发挥文艺振奋精神、鼓舞人心的独特作用。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文艺战线迅速行动,投身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有效鼓舞斗志、振奋人心、凝聚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贡献。
第三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海报
(二)主旋律、现实主义与多样化齐头并进
优秀作品的创作永远是文艺事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文艺工作者将进一步延续近年来主旋律基调、主题性创作、主流价值作品的强劲发展势头,更深入发挥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同时也尊重艺术创作的多样性规律,努力创作更高品质和更丰富多样的艺术精品,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建设。2020年,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国家各级文艺组织将深入开展或推进大型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主题创作工程,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文艺工作者要在创作导向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创作理念上,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题材选择上,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创作方法上,始终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创作评价上,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创作心态上,始终坚持摒弃浮躁、增强定力。积极观照改革进程中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积累鲜活生动的素材,以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展现时代的变迁,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多彩人生,创作出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同时,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把创新贯穿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大力拓展文艺的题材、内容、形式和手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介,追求丰富多样的表达。艺术创作者秉持开放的胸襟,吸收一切先进、前沿的艺术营养,在思想、观念、情感和形式语言等方面吸收国际认识的同时,将之熔铸进富于民族色彩的表达之中。文艺工作者要努力锤炼艺术语言,提高对艺术媒介、材料、形式的认识,探索多样的表达方式,用富于探索的艺术精神表达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思考。
(三)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被关注
新一年里将继续努力培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做好团结引领“文艺两新”工作。制定做好新的文艺群体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搭建面向“文艺两新”的行政管理与行业建设协同平台。积极推动新文艺群体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从业资质认定等工作进入操作性阶段。建立“文艺两新”健康发展专项扶持基金,继续实施创作扶持计划。协调有关部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规定,支持“文艺两新”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新文艺群体在各级文艺组织中的构成比例。密切关注“文艺两新”聚集区,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探索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新模式,推动团结凝聚“文艺两新”工作迈出新步伐。新一年将继续加强行风建设和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崇德尚艺、潜心耕耘”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督促文艺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继续开展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展现文艺家高贵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操守,让全社会看到文艺界的主流和良好社会形象。继续实施“艺坛大家”和“艺苑百花”项目,开展音乐骨干人才培养、顶尖舞者工程、曲艺名家专家创作示范工程、电视新文艺群体英才培养“登攀计划”等。将开展行业组织评价体系调研,逐步推进分级分类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建设,推动各艺术门类的行业自律制度建设,明确惩戒措施,发出主流声音,加强正面引导,共同维护健康的行业发展生态。将进一步完善优秀作品扶持奖励机制,重点在前期策划、采风创作、评论引领、激励表彰等环节给予精准扶持。建立健全评奖标准,强化评奖导向功能,推进“互联网+文艺评奖”建设,强化权威发布,不断提升文艺评奖引导力影响力。巩固评论阵地,团结更多优秀评论人才,对文艺思潮倾向、热点文艺现象、重点文艺作品开展客观、理性、公正、有效的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新会员网络专题培训班
(四)艺术市场面临挑战,数字艺术抓住机遇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和艺术市场开局不利,全球艺术市场遭遇巨大挑战。贺岁档电影全面撤档,这一全年最重要的档期几乎颗粒无收;电视艺术节目现场录播、文化旅游、艺术博览会、展览、剧场演出等文化艺术产业损失严重。针对这一严峻挑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保持战略定力,充满自信地积极应战,更加努力繁荣文艺市场,扩大行业影响力,力争完成全年创作及产值等目标。影视艺术产业应改变既有的两极化现象,努力增加优质作品,建立优质内容的可持续生产机制。尽管影视行业呈现出提质减量的显著趋势,然而优质内容的供给不足仍然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影视行业显露出过度依赖爆款作品的偏向,患有所谓的爆款依赖症。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电视剧《都挺好》《亲爱的,热爱的》等爆款作品被奉为艺术市场的救命稻草。实际上,“头部”作品在影视行业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数量更多的“腰部”作品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石。这种爆款依赖症导致行业的两极分化更为突出,市场前景并不稳定。[1]因此,在中国影视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的发展转型关键时刻,如何建构起良性循环的优质内容可持续生产机制,是考验影视从业者的重要难题。在疫情蔓延时期,网络文艺、数字内容、云录制和云直播、在线展览等成为人民群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内容,这进一步体现出数字技术的优势。直播、即时通信、云处理等数字技术成为疫情期间的文化艺术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支撑,如电视节目采用嘉宾各地连线直播,小成本电影采用网络首映、主创云见面会,博物馆美术馆转而在线进行虚拟展览,拍卖会变身在线拍卖等。新一年里将大力发展5G技术等各种数字技术,为国家文化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网络文艺也将继续提升质量、规范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文艺工作者们需要开拓创新,拓展思路,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敏锐捕捉接受方式的变更,调整工作方式,更加努力地为新一年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