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理论探索>正文

中国城市文学中的第三空间(苏喜庆)

2020-07-1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苏喜庆 收藏

  内容摘要:本文从城市第三空间的审美特性、他者化倾向、扩散性特征等角度,重点考察了中国城市文学对都市社会性、历史性和空间性的独特审美观照。城市书写不仅描绘着空间沿革的进程,而且其中绵密的生活叙事与城市第三空间保持着密切的同构关系,承载着重构城市立体空间的文化意义。城市文学中书写的“第三化”空间,也被作者赋予了自行解码和编码的能力,具备阅知时空、历史、社会、生活、精神、观念的潜力。辩证的审视第三空间理论,可以进一步充实城市文学的空间内涵,重构一个扩散型的都市审美空间。

  关 键 词:第三空间 爱德华•索亚 城市文学 文化记忆 空间生产

徐梓悦《夜景.上海》(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20世纪末,喜欢游历的美国空间地理学者爱德华•索亚,在继承列斐伏尔的两重空间基础上,打破二元论的表述,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第三空间超越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被描述为一个未完成性的书写方式。

  爱德华•索亚所形构出的第三空间是指盘旋在城市实体与理念之外的审美性空间,是富有激进批判性的空间。这一空间文化的关注和批判性视角,无疑可以为城市文学的空间书写提供理论支撑和阐释视域,也为文学创作拓展了视野。[1]

  一、通向真实与想象的空间旅程

  城市空间的文化记忆是城市书写中最鲜活的鉴证。无论是城市中的文学还是文学中的城市,城市文学书写都会成为第三空间的建构者。文学作品常常把空间记忆作为一个都市发展的灵魂来加以描绘。城市的历史沧桑巨变,空间的斗转星移,人事的悲欢离合,都会投射到诸如十里洋场、租界地、舞场饭堂、官衙府邸、民舍弄堂、勾栏瓦舍之中,空间的沿革(诸如战争、灾难、拆迁、建设),乃至空间细胞的微观剖析,都从不同的视角书写出城市第三空间中的独特体验,而这些内向书写又建构起了城市外向空间的独特灵魂,给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城市赋予了鲜明的人文色彩。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审美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18ZDA277)阶段性成果。

  (文中图片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苏喜庆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6期(总第57期)

  责任编辑:吴江涛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6期目录

    作为“他性”的城市与城市文学(徐勇)

    中日当代文艺对城市化进程的书写探析——以城乡冲突为中心(张文颖)

    “城市诗”美学散论(徐芳)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