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本文致力于探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核心代表人物维克多•霍塔的整体性设计美学及呈现方式,并认为他创造性地走出了现代性的另一条路径。文章首先将“整体性”置于现代性语境中审视,以探究霍塔的创新之处及现代性意义;随后通过具体分析霍塔整体性设计美学的四个不同层面:媒介/材质的整合性、空间的“开放式平面”、风格的多元统一以及感官的联动体验,深入探究其实践路径、历史意义及美学价值,并思考其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启示。
【关 键 词】 维克多•霍塔 现代性 整体性 室内设计 设计美学
“人民之家”大礼堂
在艺术史和设计史上,有些人物和流派如同过眼云烟很快被人忘却,有些则反复被提及和热议研讨,他们的作品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维克多•霍塔(Victor Horta,1861—1947)及新艺术运动即如是。新艺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主要出现在比利时、法国、英国等地,后席卷至广阔的欧美地带。霍塔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开风气之先,对新艺术运动影响至深,他最负盛名的塔塞尔住宅(Tassel House,建于1893—1895年)被认为是第一座新艺术风格的建筑,其标志性的“S”形鞭形线(the whiplash)揭示了新艺术运动最具特色的曲线美学特征。然而,由于资料匮乏及其作品被拆除或毁坏等原因,关于霍塔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太大进展。直到1970年代,随着霍塔的重要文件和档案被不断整理和出版,霍塔私人住宅和工作室被作为“霍塔博物馆”(Horta Museum)开放,相关研究才变得日益丰富起来。进入21世纪,更多有关霍塔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总体而言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本文将霍塔置于现代性的语境中进行审视,并试图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即霍塔创造性地走出了现代性的另一条路径——一种整体性的设计美学。如果说现代主义追寻自身的独特性或主体性是不断“自我分化”,通过规避一切非本体因素的融入而确立自身的纯粹性,那么霍塔寻求创新的方式则是不断“创新整合”,他对艺术媒介、材质、空间、风格、感官等不同设计要素进行全局把控,最终形成了他自身独特的“整体性设计美学”。这种“整体性”与从理性出发、不断分化的现代性有所不同,它呈现为“从分化走向整体”的美学特征,强调协调性和关联性。它将媒介、材质融合在一起,打破封闭结构而形成开放式的空间,营造空间整体的一致性风格,甚至还将主体的感官体验融入到室内空间的设计之中。它通过融合来避免极端化,从而保持室内空间构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下文将尝试探讨霍塔的这种整体性设计美学的不同层面及其现代性意义。
一、从分化走向整体
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研究表明,“现代性”是一个不断“从整体走向分化”的过程。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认为,现代性的分化首先是宗教和世俗领域之间的分离,而进一步导致了社会各个价值领域的分化。就艺术而言,中世纪的艺术服务于宗教或道德,因此尚不存在独立自足的艺术。而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使得艺术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审美价值不再依附于宗教伦理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所以说,现代性指的是现代社会形成了许多自主的价值领域,它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整合统一性。如此看来,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持续不断的“分化”,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不仅导致劳动的分工、知识的划分,“艺术”也进行着深刻的自我分化。曾经集园林、建筑、雕塑、绘画和装饰于一体的古典艺术,逐渐分化成彼此独立的五门艺术,曾经需同时掌握这五项技能的艺术家,逐渐变得只限于在一个领域里创作。到19世纪下半叶,现代主义艺术更是因追求自身的“纯粹性”而将一切其他外在因素都排除在外,格林伯格对现代主义绘画的美学批评就明确地指出,绘画应不断剔除一切来自其他艺术媒介的元素和观念,在不断“自我批判”中寻找自身独立性的标准。由此我们看到,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这漫长的五个多世纪中,随着现代性的逐步深入,“艺术”也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分化”。现代性艺术的发展历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以说是“整体性”美学不断式微的历史过程。
……
作者:王兆 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11期(总第98期)
责任编辑:王朝鹤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