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当下扶贫剧创作和传播得失管窥(薛晋文 张自清)

2021-02-1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薛晋文 张自清 收藏

  内容摘要:当前,扶贫剧是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中的佼佼者。荧屏叙事主体具有浓郁的时代性,典型人物塑造追求“诗艺”和“诗意”的有机统一,主题内涵具有厚重性和开拓性。与此同时,扶贫剧在传播方面探索借力年轻实力偶像传播主流内容的可能性,通过台网联动,助力口碑营销,扩大内容传播,以平民化的生产理念有效拓展了受众范围,新时代的扶贫剧为传统农村剧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然而,当下扶贫剧并非白璧无瑕,存在着史诗性作品匮乏、表现题材和内容过于狭窄、叙事本土化和大众化用力不足、网络宣传营销的自觉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

  关 键 词:扶贫电视剧 脱贫攻坚 中国故事 农村剧 电视剧评论

  纵观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农村剧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播出的《一口菜饼子》就将镜头对准了农村和农民。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反映扶贫和脱贫攻坚实践的农村剧更加引人注目。其实,关于扶贫剧的创作,我们可以追溯到六十多年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扶贫剧蓬勃发展,《桃园女儿嫁窝谷》(1961)、《幸福岭》(1960)、《养猪姑娘》(1960)是第一代扶贫剧的代表。作品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视野中颂扬和欢呼农民主体致富的积极性,新农民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开始扬帆起航。改革开放以来,《葛掌柜》(1986)、《新星》(1986)、《篱笆•女人和狗》(1989)是第二代扶贫剧的典范,讲述突破计划经济的新型农民在市场化浪潮中开始了新的脱贫致富旅程,有技术、有文化、有头脑的新时期农民大量涌现,他们以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助推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历史使命。1990年代以来,《一村之长》(1998)、《党员二楞妈》(1996)、《牛玉琴的树》(1995)是第三代脱贫攻坚农村剧的代表,反映了农民群体在现代文明冲击和挤压中求生存与求发展的两难窘境,生命的欲望、生存的艰辛、道德与伦理的破碎、离土与守土的焦灼在撕扯和折磨着乡村儿女的心灵。新世纪以来,《希望的田野》(2003)、《静静的白桦林》(2008)、《永远的忠诚》(2011)是第四代脱贫攻坚农村剧的典型代表,荧屏中的农民主体直面新农村建设的艰难困苦,在脱贫攻坚中自觉守望乡土社会的精神家园。新时代以来,《索玛花开》(2017)、《一个都不能少》(2020)、《花繁叶茂》(2020)、《枫叶红了》(2020)、《绿水青山带笑颜》(2020)、《最美的乡村》(2020)是第五代脱贫攻坚农村剧的代表,基层干部、返乡大学生和“第一书记”成为扶贫队伍的主力军,在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民群体对脱贫致富的实践更加自信和自觉,农民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建设者”,转变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改革者”。从根本上而言,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欲了解中国历史首先应深入中国乡土社会,欲了解中国农村首先应走近中国农民,只有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社会,“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上的农村,而且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1]。基于此,我们的影视工作者有责任向伟大的乡村变革致敬,扶贫剧在电视荧屏上的回暖和热播,也为我们提供了总结思考农村剧创作和传播趋势的良好契机。

  一、扶贫题材农村剧的创作新特征

  当下的扶贫剧既承续了中国农村剧创作的优良传统,又努力推陈出新。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农村剧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坚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把脉中国乡土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在“剧以载道”“剧以明德”和“剧以亲民”等方面皆有传承创新之处;另一方面,在人物形象、叙事主体建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画面造型、艺术风格等方面努力开掘新的创作空间,可以说,当下的扶贫剧在传统农村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皆有新颖独到之处。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薛晋文 张自清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总第64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目录

  呼唤文艺评论的新气象和新作为(薛晋文)

  青年电影在守正创新中拥抱新时代(薛晋文)

  《故事里的中国》:传播经典文艺的时代内涵(张自清 薛晋文)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