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京味儿”(吴明娣 梅松松)

2020-12-1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吴明娣 梅松松 收藏

  内容摘要: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包括以玉器、象牙雕刻、景泰蓝、雕漆等为代表的特种工艺和以京绣、绒花、彩塑、风筝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见证了北京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演进,承载着千百年来北京各阶层人民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与生活记忆。本文从宏观上论述了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美学特征与艺术价值,阐明了其与文化、经济、政治的紧密联系,指出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对于北京地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服务民生的同时,也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形象的塑造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 键 词:传统工艺美术 地域文化 京味儿 民间文艺

“凤穿牡丹”纹地毯

  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在北京地域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玉器、象牙雕刻、景泰蓝、金银花丝镶嵌、雕漆、金漆镶嵌、栽绒地毯、京绣、绒花、绢花、料器、泥人、面人等,不仅是北京的都市文化名片,鲜明体现了千百年来北京各阶层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以及精神诉求,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表征,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时代,使岁月留痕,存续文脉,见证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演进。

  一、京工京艺,精绝天下

  历代能工巧匠创造的“京作”“京样”“京式工艺”纷纭璀璨,光耀京华,名扬四海。元明清时期,主要满足帝王及其他上层统治者需要的宫廷工艺,用料珍贵,制作考究,不惜工本,彰显华贵;而服务于普通民众的民间工艺则因地制宜,虽不以材美工精取胜,但质中见巧、朴而不拙、雅俗共赏。无论是身价不菲的玉、象牙、金银、珐琅等皇家宝玩,还是城乡居民普遍喜爱的京花、泥人、面人、鬃人、风筝、毛猴、彩蛋、刻瓷、花灯等民俗风物,均生动地反映了首都各阶层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以及世态民情。晚清封建统治衰落,清宫造办处工匠流入民间,对促进北京民间工艺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带动作用。清帝逊位后,宫廷工艺被称作特种工艺,与民间工艺相互影响。不同工艺美术品种、材料、技艺样式有别,既自成一体,又彼此照应,共同面向国内外市场,拓宽了北京工艺美术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近现代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经受了洗礼,其升沉起伏与政治、经济、文化关联紧密,在北京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留下了众多艺术瑰宝,是难以估量的物质财富,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吴明娣 梅松松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1期(总第62期)

  责任编辑:王朝鹤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1期目录

  城市升级应给传统工艺美术留下空间

  潘鲁生:创造生活之美 续写匠心文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