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伴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华语电影不再仅仅依赖于“类型”层面的拓展,而是不断尝试类型电影“系列化”的可能性。在以《囧》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等为代表的华语电影中,跨境叙事成为了创制实践中的典型策略,即通过差异重复的域外空间来组织电影叙事,以域外空间景观化和奇观化的视觉呈现,实现某一类型电影的系列化生产,进而构建起品牌标识。可以说,跨境叙事正在成为部分华语电影“系列片”的核心特征之一。
关 键 词:华语电影 系列片 跨境叙事 域外空间 国家形象 电影评论
《唐人街探案2》剧照
近年来,以《囧》系列、《唐人街探案》(以下简称《唐探》)系列、《战狼》系列等为代表的一批电影在不断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的同时,也在持续探索与拓展华语电影公路片、侦探片和军事动作片等类型创制的新经验。尽管这一批电影呈现出明显的类型分野,但在故事空间的择取和调用上却显现出某种一致性,即不再满足于将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人物的聚散离合安置在中国大陆的空间内,而是延伸跨越至泰国、日本、新加坡、美国乃至非洲等更为多元的域外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跨境叙事策略并不是创作者的灵光一现,域外空间的设定与呈现,正在成为这一批电影易于辨识的叙事惯例和系列化的品牌标识。系列中的每一部作品通过导入某一“陌生化”或“差异化”的域外空间,以或多或少带有原创性的方式组织这一“重复”的元素。跨境叙事俨然正在成为这一批华语电影“系列片”叙事机制中的核心特征之一。
一、差异重复的域外空间
整体来看,在这一批系列电影中,域外空间不再仅仅作为“器皿式”的表演舞台,而是文本中人物关系聚散离合、故事起承转合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在某种类型惯例的规约下,这批华语电影“系列片”不断探求空间的差异化“变奏”,域外空间的差异重复已成为其“系列化”的核心特征之一,并构成了这些电影系列化的品牌标识。在这些“系列片”中,内嵌于文本叙事肌理之内的域外空间,通过承担人物关系建构与故事情节演绎的叙事功能,完成了其品牌标识的建设。
首先,域外空间的品牌建设能力体现在对电影人物关系的构建与拓展层面。以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2012)为例,影片中徐朗、王宝二人相遇、相识、相争、相吵、相合的人物关系转变,开始于北京飞往曼谷的机舱内,结束于异域泰国。最初二人在机舱内因座位相邻而初次相遇,抵达泰国后,王宝在机场助徐朗一臂之力躲开高博的GPS追踪,二人“冤家路窄”的关系就此开启。之后在清迈,经历了误闯泰庙黑暗交易所、汽车抛锚、驿站泼水节、摩托车追逐、骑大象过河、拖拉机赶路、寺庙内打斗、种植健康树等事件,徐朗、王宝二人的人物关系也随着空间的转换经历了“四次争吵——四次和解”的变化。从影片1小时30分钟处开始,徐朗放弃争夺油霸授权书,转而帮助王宝完成愿望,此时,往日里追求空虚物质的徐朗放下心结,被单纯的王宝所感化。二者的人物关系也由最初的“陌生人”正式转换为彼此的“摆渡人”,而这种人物关系的构建无疑得益于一场惊险的泰国之旅。这场跨境旅程将二人放置在同一空间中,并通过诸多冒险事件,让其共同解决难题。如若此段旅程被置换为本土语境,那么种种惊险、狼狈与未知或许就不复存在了。恰是泰国这一空间的陌生、新奇为几位主人公的行动制造了障碍与限制,而这些障碍的存在使得徐朗、王宝、高博三人关系的拓展具备了更多可能性。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齐伟 张红斐 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8期(总第59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