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流行乐坛中的港台音乐(李广平)

2019-01-0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李广平 收藏

  内容摘要:本文梳理了台湾流行歌曲和香港粤语歌曲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在广东的最早传播路径与接受历史,分析了台湾和香港的音乐人对广东音乐人的言传身教,及其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和意义。

  关 键 词:改革开放 港台流行音乐 流行文化 广东流行音乐 原创歌曲

 

  1978年,中国正式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流行音乐在中国的重新起步和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文化产物,这一文化现象的发展历程与港台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广东原创流行音乐从萌芽、发展到形成重要的创作基地的系列文化进程,更是与台湾和香港流行音乐的影响密不可分。本文将对这一文化互动与生成的过程进行分析。

 

  一

  20世纪70年代,台湾和香港流行歌曲的传播路径有两条。其一,通过回乡的香港同胞以及台湾同胞携带卡式录音带和香港电台的播放,在广东省各地蔓延传播。邓丽君、刘文正、许冠杰的录音盒带就是在1978年到1979年前后被大量带回广东,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其二,香港电视节目在珠江三角洲的广泛被收看让香港粤语歌曲作为电视剧主题曲插曲而进入千家万户。

  1977年,当时在广东省歌舞团工作的毕晓世组建了全国第一支轻音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1],并于5月1日正式在广州市的中山纪念堂举行了首演,演出了由毕晓世重新配器改编的乐曲《蓝色的爱情》和《送你一枝玫瑰花》,拉开了广东流行音乐的帷幕。

  当时,以台湾歌手邓丽君演唱的从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就已流行的歌曲,以及刘文正演唱的台湾最早的一批原创歌曲,香港歌手许冠杰创作演唱的拥有强烈平民意识的粤语民谣歌曲,罗文演唱的香港最早一批电视剧插曲和原创以及填词歌曲,关正杰演唱的电视剧插曲等最为流行,台湾以及香港音乐人对歌曲的演奏、编曲、填词等创作手法,逐渐被广东音乐人所模仿与学习,最早的体现则是乐队演奏的现场演唱方式的逐渐普及。

  1978年,广州东方宾馆花园餐厅成立了第一家由广州本地歌手演唱港台流行歌曲的音乐茶座,同时组建了一支较为完备的轻音乐队:由当时在广州民间曲艺团担任作曲指挥的吴国材先生领衔,歌手有刘欣如、李华勇、陈浩光等人;乐队拥有爵士鼓、电吉他、弦乐、管乐等,初步形成现代电声乐队的完整形态。其后,广州的爱群大厦、华侨酒店、白云宾馆、大同酒家等音乐茶座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形成了流行音乐最初的规模效应,培养了大批演奏、演唱、编曲的音乐人。同时,香港歌手罗文也会偶尔到广州,欣赏并指导李华勇等歌手的演唱技巧与风格,言传身教,使广东许多歌手获益匪浅。可以说,广东最早一批歌手的演唱方式,都是从模仿香港或台湾歌手的形式中起步的:最有名的是“广州罗文”李华勇(他也是第一个在体育馆开个人演唱会的广州歌手)、“广州郑少秋”陈浩光、“广州刘文正”吕念祖、“广州苏芮”张燕妮、“广州邓丽君”刘欣如等;以及王家兴、王强、张海莲、陈少雄、汤莉、黄河、周兵、薛莹和后来获得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冠军的广东歌手陈汝佳(模仿徐小凤起步)等早期广州乐坛的优秀歌手。而音乐茶座的勃兴也培养催生了广东早期的第一批音乐人如作曲家吴国材、王文光、卢庆文、解承强、李海鹰、许建强、兰斋、刘克等;填词人陈小奇、蔡衍棻、刘志文、许军军等;编曲人丁家林、司徒抗、金友中等。

 

  二

  香港流行音乐研究界普遍认为,许冠杰先生作于1971年的歌曲《铁塔凌云》(作曲许冠杰、填词许冠文、演唱许冠杰)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首香港粤语原创流行歌曲。1950年代从广州移民香港的许氏兄弟,皆是香港艺坛的中坚人物;毕业于香港大学心理系的许冠杰,更是成为香港流行乐坛的开山人物。旋律脱胎于粤曲曲调的《铁塔凌云》正式发表于电视节目《双星报喜》,后收入1974年出版的许冠杰专辑《鬼马双星》中而广为人知。此后许冠杰一发不可收,以平民视角口语化形式创作大量粤语流行歌曲,反映香港社会日常生活与社会现状,讥讽时事,彰显小人物的人性尊严,深刻反映香港现代化过程中的市民性格,深受民众欢迎。

  台湾自从校园歌曲勃兴以后,大量校园歌曲开始涌入大陆市场,而广州成为第一站。邓丽君、刘文正之后,苏芮、侯德健、罗大佑、齐豫等的歌曲开始在南粤大地流行开来。广州最早的唱片公司如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分公司开始生产第一批盒带,大量翻唱专辑开始进入市场。

  1978年,出生于音乐和粤剧家庭,毕业于广州音专(即后来的星海音乐学院)的吴国材先生,受到香港流行音乐“时代曲”启发,当时担任广东民间曲艺团的作曲和指挥一职,他与蔡衍棻先生合作,创作了广东省第一首粤语流行歌曲《星湖荡舟》(吴国材作曲、蔡衍棻填词、陈浩光王莉演唱)。此歌经过电台的大力推广,在珠江三角洲一带非常流行,但因为是粤语演唱的缘故,没有能够走向全国。随后,吴蔡二人继续合作,创作了《碧血黄花》(吴国材作曲,蔡衍棻填词,陈浩光演唱)等歌曲。而广州最早的一批填词人因为翻唱歌曲的盛行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中唱广州公司任职戏曲编辑的陈小奇开始大量填写英文歌曲、粤语歌曲、甚至改写一些台湾歌曲的歌词;李广平、陈洁明、杨湘粤也从此时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随着粤港台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和频繁互动,从1985年后开始,香港著名音乐人黄霑、向雪怀、林慕徳;香港著名吉他手、编曲人苏德华;台湾著名音乐人侯德健、林秋离、涂惠元等经常会到广州,用开讲座和录音以及演唱会等工作的形式与广东音乐人展开交流活动,从粤语歌曲的填词艺术、粤语歌的创作潮流、台湾唱片公司的运作模式、流行歌曲的编曲手法、演奏技巧、推广手段等方面拉开了省港台的深度合作。可以说,广东音乐人习惯的流行歌曲写作模式,比如先出旋律后填词的创作手法、从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中吸取营养、歌曲创作的平民意识、编曲演奏技巧的重要性和与时俱进的新潮特质,都在广东音乐人的学习模仿和创作中体现出来。

  1979年1月成立的太平洋影音公司和同年底成立的中国唱片广州公司一起,推动了盒式录音带大量制作发行,广东第一批原创音乐人就此诞生:陈小奇、刘志文、许军军、西彤等填词人开始了创作生涯。其中,以1985年广东原创歌曲的第一次大赛“红棉杯”——也是全国第一次的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为标志,广东原创流行音乐开始全面登场,广为人知。

  与香港乐坛交流最多的广东音乐人是王文光和许建强。王文光出生于广州,1975年毕业于广州音乐学院管弦系,原为小提琴演奏专业。他最早在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做音乐制作人,为引进的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血疑》等配写音乐,是广州最早一批编曲人之一。许建强同样生于广州,早年经过严格的钢琴演奏训练,后来开始职业乐队的生涯。他们都是因为在音乐茶座与流行乐队的演奏、指挥、录音编曲工作中与香港音乐人多有交流,而学习到许多制作经验。

  与台湾音乐人和唱片界的互动与交流更为频繁。除了广州的唱片公司大量引进台湾原版唱片之外,1990年太平洋影音公司还首次把“亚运歌曲”专辑版权出售给台湾唱片公司,实现了互通有无的唱片版权贸易。

  1989年到1990年间,由珠江经济电台主办的“音乐冲击波”节目,联手南海明珠影音公司和新时代影音公司等唱片公司,推出了四十多首广东原创的粤语歌曲,该节目以“创作自己的歌、宣传自己的歌手”为主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粤语歌曲创作与演唱人才。特别值得欣喜的是,从这个节目诞生的歌曲《My Shirley》(王文光作曲,许建强填词,廖百威原唱)后来由时任宝丽金唱片公司音乐监制的向雪怀先生重新填词,交由李克勤演唱而走红香港歌坛,实现了广东歌坛第一次“反哺”香港歌坛的行动。随后,由李海鹰创作的《弯弯的月亮》(李海鹰词曲,陈汝佳、刘欢演唱)被香港填词人潘伟源填词后由香港歌手吕方翻唱,受到热烈欢迎;由原名《愿你把心留》(许建强词曲,陈汝佳演唱)的粤语歌曲,后来由香港创作歌手黄凯芹翻唱改名《晚秋》而走红粤港两地;由王文光作曲、潘伟源填词的歌曲《还我真情》由谭咏麟演唱后,成为一首红遍香港和广东等粤语地区的经典金曲;由王文光作曲、陈少琪填词的歌曲《真实的谎话》同样由谭咏麟演唱,这两首歌都收录于谭咏麟1995年出版的专辑《实在男人》中。后来,王文光还为港姐朱洁仪的专辑写过《对手戏》(作曲王文光,填词张美贤)。

  1989年,香港永声唱片公司出版《开天辟地》专辑,收入《信天游》等十首内地原创歌曲;1990年,香港永声唱片公司出版《翻天覆地》专辑,收入解承强、毕晓世、张全复多首作品;1994年,台湾著名歌手苏芮出版《变心》专辑,收入陈哲词、毕晓世曲的《生疏的情感》;1995年前后,台湾歌手辛晓琪翻唱了陈小奇词曲的《涛声依旧》,收入其在滚石唱片出版的专辑中。这些,都是省港台流行音乐交流的成果。

 

  三

  1985年,出生于广西百色后定居于广州和香港的歌手罗文,受广东省对外艺术交流中心的邀请,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了七场个人演唱会,并且出版了演唱会的实况录音盒带,这也是香港歌手第一次在内地举办个人演唱会,引起极大轰动。这是一场从舞台到录音的生动的教材,许多歌手从中取经学习到不少的演唱艺术包括舞台表演的模式。1988年,在香港亚洲电视举办的“未来偶像争霸战”中,广州歌手李达成获得冠军,随即签约香港华纳唱片公司,成为广东第一位签约香港唱片公司的歌手,他于1990年在广州体育馆举办三场个人演唱会,成为首位在广州开唱的本土歌手。他演唱的粤语歌曲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王文光作曲,蔡衍棻填词)等。1989年,广东电视台与香港无线电视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省港杯歌唱大赛”,首届冠军是广州歌手汤莉,亚军是广州歌手廖百威,季军是香港歌手曾航生,其后多名广东歌手也出自这个比赛,如古璇、林萍、麦子杰、王佩、谢若琳等;其中,麦子杰和王佩都分别与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签约成功,在香港发行过专辑。

  省港交流最成功的歌手应该是出生于1981年的张敬轩。他出生于广州,1998年在广州自己制作首张专辑《Hin’ First》引起乐坛关注;2001年签约广州“几何娱乐”公司;2002年开始与香港环球唱片公司签约,其后开始事业的腾飞阶段。2008年开始,张敬轩获得香港多个排行榜年终奖项,开始迈向香港一线歌手的行列,成为第一个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广州歌手。其后,他在省港两地每年举办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并发表多个专辑,成为香港和广东最为优秀的创作歌手之一。张敬轩的成功是“几何娱乐”借助香港唱片公司的国际性运营理念和造星手法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当然,也和他自己卓越的音乐才华和演唱才能密切相关。

  摇滚乐队方面,因为语言的因素,广州在接受香港乐队文化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Beyond乐队、太极乐队、达明一派乐队等在广东都有大量追随者,他们都在广州深圳等地举办过演唱会。受到他们的乐队文化潮流的影响,广州深圳两地产生了多支摇滚乐队。其中来自顺德的“丰收乐队”深受香港Beyond乐队的深刻影响,乐队队长吉他手、主要的创作人和主唱陈辉权早期的创作就主要是粤语民谣摇滚歌曲,多年后他甚至写了一首致敬黄家驹的歌曲《致家驹》,非常感人;“丰收乐队”解散后,吉他手陈辉权、贝斯手粱天山都进入流行音乐创作体系,成为岭南乐坛重要的创作人。还有我个人认为比较成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吹波糖乐队”,他们于2008年1月1日在香港正式发行了乐队的专辑《青春残酷物语》,以流行摇滚的曲风引起省港乐迷的极大关注,并且在香港和广州都举办了摇滚演唱会。

 

  四

  1988年和1990年,香港永声唱片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香港唱片界的元老黄怀钦在香港和东南亚出版过两张惊天动地的唱片专辑:中国新音乐系列之一《开天辟地》和中国新音乐系列之二《翻天覆地》。他用唱片的形态,保留了中国原创流行音乐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6年原创歌曲如火如荼的年代里的最宝贵的精华血气。这不仅是宝贵的录音制作的留存,更主要的是让我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和演唱,触摸到历史的脉搏,窥见当年那批优秀音乐人的思考脉络和歌唱情怀,看见在台湾和香港流行音乐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原创流行音乐最初的辉煌成果。后来,黄怀钦还于2007年在内地首次出版了CD唱片《开天辟地》;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他联合广东星外星传播有限公司,再次推出这两张专辑的CD以及黑胶唱片。这是一份珍贵的音乐记忆,这是一道中国流行音乐的盛宴,这是一次怀旧的声音狂欢。

  黄怀钦在香港出生成长,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来从事唱片业,是最早进入内地的港商之一。他在佛山市的南海设立了一家叫南海音带厂的企业,是最早从事录音盒带生产加工的企业,后来介入录音制作:侯德健来大陆后的作品《三十以后才明白》《程琳87新歌》、新空气音乐组合的《新空气的声音》、珠江经济台“音乐冲击波”的录音带的制作,都是他投资制作的大量音像产品中的部分作品。我们先看原版《开天辟地》的曲目:

  1. 最后一枪(崔健词曲演唱);2. 一无所有(崔健词曲,吴小芸演唱);3. 黄土高坡(陈哲词,苏越曲,孙国庆演唱);4. 别无选择(甲丁词,苏越曲,胡月演唱);5. 错(小林词,苏越曲,王虹演唱);6. 不是你的错(陈哲词,苏越曲,王迪演唱);7. 血染的风采(陈哲词,苏越曲,王虹演唱);8. 偶然相遇(张静林词,苏越曲,刘欢演唱);9. 最后的时刻(陈哲词,董兴东曲,田震演唱);10. 我们告诉世界(甲丁词,苏越曲,群星演唱);11. 信天游(刘志文词,解承强曲,艾敬演唱)

  再看《翻天覆地》专辑曲目:

  1. 九十年代怎么样(解承强词曲演唱);2. 是什么在呼唤(毕晓世词曲,张银钟演唱);3. 六月天孩子脸(张全复词曲,景岗山演唱);4. 七字歌(陈哲词,解承强曲,景岗山&王越演唱);5. 山沟沟(陈小奇词,毕晓世曲,那英演唱);6. 我家是个好地方(陈哲词,毕晓世曲,北京广播儿童合唱团演唱);7. 真实的故事(陈蕾、陈哲词,解承强曲,朱哲琴演唱);8. 不是所有的爱都能说明白(李海鹰词曲,陈汝佳演唱);9. 死不了(陈哲词,张传进曲,景岗山演唱);10. 倾斜的季节(许军军词,王文光曲,张银钟演唱);11. 九十年代怎么样之天翻地覆(解承强词曲演唱)

  如今看来,这个曲目依然震撼、颠覆、珍贵,值得珍惜。有些歌曲一出生就成为经典,传唱全国:比如《龙的传人》《一无所有》《信天游》《一个真实的故事》《山沟沟》等;有的歌曲一出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是30年后还是经典,比如《九十年代怎么样》《我家是个好地方》《最后的时刻》《不是所有的爱都能说明白》《六月天孩子脸》等。

  《开天辟地》和《翻天覆地》真是两张奇妙的专辑,让我想起了中国流行音乐奇妙而美丽的童年,让我想起了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个辉煌的岁月;睁开双眼往外看的奇思幻想、无所畏惧的自由乐思、南北融合的思维碰撞、追问历史的寻根意识、理想情怀的温暖吟唱,都显示了一种童年的天真与浪漫特质;而这里面的有些曲目,都是辉煌的原创歌曲最真实的记录;真正是无法复制的青春,无法还原的才气和灵感。北京和广州,成为一代原创流行音乐最优秀者的温馨摇篮。

  《血染的风采》《信天游》是当时所有晚会必唱曲目,风靡程度绝对超过今天的网络歌曲;《山沟沟》是那英的成名金曲;《最后的时刻》也是田震出版三张专辑后才遇到的“一曲成名”的好歌。朱哲琴演唱的《真实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心。大家知道艾敬的成名作是《我的1997》,可是你听过她演唱的《信天游》吗?还有刘欢在《偶然相遇》里面的深情与饱满的音色,毛阿敏在《什么也没有说》里面的生涩与怯意,都让我们感叹时光的飞逝与梦想的褪色。

  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流行歌坛时,正是“西北风”狂潮的风头浪尖上,我听的《一无所有》不下十几个版本,男声有孙国庆、张伟进、霍烽(也就是现在的火风)、武夫等;女声就更多了,我记住的居然有一个名叫无鸣的女歌手,今天重新再听,还是有感动。可能是温暖的记忆柔软了自己的神经,回忆总是令人伤感的。

  这里单说《九十年代怎么样》。我认为解承强是“新空气”音乐组合中最具有思想家风范的音乐人,他的许多奇思异想,往往惊世骇俗的同时让人眼界大开;我特别欣赏他在流行音乐理念上的先锋思考。解承强的作品出得极慢,但几乎出手都是精品。《九十年代怎么样》用一首歌曲概括几个时代的音乐特征,确实写得到位而精准。“三十年代是懒洋洋,四十年代是柔断肠,五十年代是气昂昂,全国人民大炼钢!六十年代是唱下乡,七十年代是样板腔,八十年代是霹雳DANCE,外加一帮摇滚狂!”这是精确的写照,这是音乐的历史。“还有好多好多的歌要唱,九十年代怎么样?也许唱得地老天又荒,唱得乌天黑地雨茫茫,也许唱得山转水也转,唱得星星是爬满山,也许唱得锣鼓是震天响,唱得天下鸟儿大合唱,也许唱得满脑瓜放光芒,唱得乾坤是转阴阳!”这是解承强最元气淋漓充沛、思想浩荡气韵贯通的一首佳作。可是这首歌曲居然从来没有出版过。所以我说,这是一首一出世就被忽视,但是30年后依然还是经典的歌曲。我为什么对这首歌曲记忆深刻呢?因为我在广东早期流行音乐策划人陈凯的“卜通100”歌厅听当时在那里驻唱的广东那时最棒的摇滚歌手许志坚唱过这首歌曲,我还听霍烽唱过这首歌曲。听得我那叫一个热血沸腾。需要顺便一提的是火风是第一个把老崔的《一无所有》唱到南方的歌手,那时候他长发飘飘,一把大胡子,摇滚得一塌糊涂。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九十年代怎么样》是南方摇滚的开山巨作,尽管许多人是在20年后才听到它。但我依然要说,这才是解承强真正震撼人心的歌曲。

  1990年,台湾摇滚歌手刘铮就把《九十年代怎么样》这首歌曲改词并改名为《太平天国》收录在其第二张专辑《摇滚太保》中;我起初真的以为是唱那场战争的歌曲,听后莞尔,原来是极有韵味的一首讽刺歌曲。歌词的改动也极有意思:“三十年代是时局动荡,四十年代我逃离家乡;五十年代在香蕉天堂,多听多看我少讲话。六十年代要挺起胸膛,七十年代要庄重自强;八十年代在民主殿堂,大家都比谁的拳头大。还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讲,九十年代会怎么样;还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讲,九十年代是否有希望。这里生活享受一级棒,每天都会想出一些新花样;这里的人们喜欢讲排场,只要你很有钱就是老大。这里都市建设要现代化,每天都有交通号志发生故障;这里每天都有马路可以挖,因为条条道路都要通罗马。”两种语境,两种社会;两种历史,不同结局。这首歌曲几乎是一个完美的镜像:折射出一首歌曲在同文同种却有着不同的历史观价值观的文化历史条件下所可以诠释的不同文化蕴含,这是歌曲反映历史的杰作。从这种类型的歌曲引申出去,真是一个绝妙的音乐美学社会学课题。

  《开天辟地》和《翻天覆地》的封面是站在窗口张望的中国小男孩小女孩,眼里有点迷茫,有点迷离,但嘴角却透出一股倔强和渴望;封底是站在窗台上准备破窗而出的穿着一套过时军装戴军帽的小男孩,他预示着1986年的那一声呐喊,中国流行音乐终于真正诞生了!

 

  五

  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台湾和香港音乐人经常会出现在广州的录音棚或者唱片公司,与广东音乐人频繁交流,这不仅带来了音乐制作的经验,还有关于流行音乐的运作知识。

  其一,是版权所有的意识。无论是唱片公司还是创作人,广东流行音乐界都是最早关心版权所有意识的觉醒者,虽然法律意识还不够严谨,但是广东音乐人很早就知道歌曲有版税分成这个说法,当然能否实施是另一回事。在录音制品的版权归属、歌曲的版税分成、歌曲不能卖断版权、电台播放歌曲必须付费等问题上,广东音乐人都有过向台湾和香港音乐人学习取经的过程。而黄霑、侯德健等更是现身说法,大声呼吁,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与学习。

  其二,是唱片公司的运作机制。正是从台湾和香港国际性唱片公司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唱片公司的运作规律,比如要与歌手签订录音合约、与歌手签订演艺经纪合约、唱片公司的宣传策略、拓广营销渠道的商业订货会、面向全国的发行策略等,都是早期广东的唱片公司得以在全中国占据半壁江山的基础。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歌曲,坚持以普通话歌曲为主,以中国市场为主的创作导向,促使广东的音乐人警醒过来,从而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一个创作高潮,影响波及全中国,为中国原创歌坛的历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注释[1] 紫罗兰轻音乐队的成员由毕晓世(后来成为多首流行歌曲的作曲家)、韩乘光(作曲家、歌星杨钰莹的制作人)、余其铿(打击乐演奏家、后来是广州乐团团长)、蔡妙甜(著名歌手)组成。

 

  作者:李广平 单位: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12期(总第39期)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副主编:周由强(常务) 胡一峰 程阳阳

  责任编辑:胡一峰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12期(总第39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网专题:改革开放40周年

  谈中国流行音乐参与世界文化潮流的路径(李广平)

  中国流行音乐40年:音乐不会停止流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