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境外之镜>正文

神话隐喻下的文学阐释与审美乌托邦——诺思洛普•弗莱理论及其对中国文艺批评的启示(高海)

2023-06-1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高海 收藏

【内容摘要】 近百年西方文学批评史理论迭出,诺思洛普•弗莱被誉为新批评理论的终结者和结构主义的代表。本文主要梳理其论著,分析其系统建构、思想发展和理论诉求。弗莱将西方文学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语言体系,在体系建构上以神话为本体,展示文学史的演变机制,提出文学的循环创造理论,以关怀性作为文学发展演变内涵。弗莱对整体性的追求是有目共睹的,但理论的建构如果超越历史叙事和意识形态范畴,最终只能以审美自律归于乌托邦诉求。弗莱批评之路可对中国文论建设提供借鉴和反思,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乃是正道。

【关 键 词】 弗莱 神话 想象力 乌托邦 文艺批评

诺思洛普•弗莱(1912—1991)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思想家,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因《批评的剖析》而被认为是新批评理论的终结者和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作为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弗莱从1947年博士论文研究布莱克的专著《可怕的对称》至1991年去世前发表的著作《双重视野:论宗教中的语言和意义》,几十年一直在文学批评领域探索和研究,发表了三十多部学术著作、书信集和访谈录等。对弗莱的思想阐释出现过多维度和层面的解读,他曾经以神话原型批评家著称,国内的弗莱研究主要从原型理论、结构主义、人类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等方面展开。20世纪90年代从文化的向度研究弗莱一度成为国内外理论界的主要趋势,弗莱研究专家汉密尔顿主要专注于对弗莱理论中文化元素的阐释,新历史主义理论家海登•怀特从文化诗学的视野和“元历史”的架构研究弗莱理论。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学者琳达•哈琴认为弗莱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批评之中存在张力,他在后现代语境中的重要性得以重新确认。国内学者王宁、叶舒宪、吴持哲、易晓明等分别从文化和人类学的维度对弗莱批评理论作了深入而细致的考察。在国内,对弗莱晚年的《圣经》文学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梁工的《圣经文学研究在弗莱批评体系中的位置》,提出圣经文学研究是弗莱批评事业的起点和圆心。乔纳森•哈特在研究弗莱的专著《诺斯洛普•弗莱:理论想象力》中预言弗莱研究将重新成为理论关注的中心。

本文着重研究弗莱的理论范畴、发展演进以及理论诉求,分析其对当代中国文艺在理论构建上所能提供的借鉴意义。在《可怕的对称》中,弗莱对布莱克的研究启发他用一种宏大的视野去看待西方文学的演进规律,他认为布莱克用神话体系重新创造了一个浪漫主义的宇宙观,包括存在、衰亡与复活。在《批评的剖析》中,他提出建立文学批评的整体视野,强调文学批评的自律性,认为“批评原则不能从神学、哲学、政治学、科学或任何这些学科的合成中现成地照搬过来”。文学批评应基于文学本身,并具有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研究空间。他在体系建构中,将神话和隐喻作为核心命题,他说:“我之所以对神话和隐喻产生兴趣,是基于以下事实,即神话和隐喻的语言自成一个体系,不依赖于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弗莱的“元理论观”面临如何解决神话的历史语境与现代性阐释之间的张力和矛盾的问题,在《批评之路》中,他提出神话的关怀属性,“意识形态对于神话性始终居于第二位,它只是衍生的而非创造的”。他指出神话以及神话所传递的关怀并不指向现实空间,而是存在于想象力和语言中。“想象本身并不是关切,但是对于一个有着高度发展的事实感和经验范围感的文化来说,通向关切之路却必须穿过想象的语言。”

……


作者:高海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5期(总第92期)

责任编辑:王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书讯| 《中国文艺评论精选集》/《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 编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度重点选题参考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5期目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