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学术综述>正文

罗先海:“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研讨会述评

2017-04-1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为了更好地反思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促进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湖南省文联联合主办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中南大学研究基地和怀化学院承办,《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余所高校的近一百位专家、学者、编辑和媒体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紧紧围绕构建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传统文学评价体系之比较,网络文艺价值导向与批评标准,网络文艺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走向,以及网络文艺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话题的提出,反映了近些年网络文学研究将目光投向学科领域自身的反思。构建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是对以网络文学文本和创作主体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学现场研究乏力的一种矫正和回拨,是学术的深化与自觉,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建立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呼声至今已有四五年之久,期间有文学网站企业行为,也有政府呼吁之声;有学者积极倡导,亦有网络作家的希冀。目前看来,新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建立有别于传统文学评价标准、符合网络文学审美特征的评价体系已是趋势,需要网络作家、作家协会、学者等方方面面来共建评价标准。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与维度

  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用浩如烟海、恒河沙数来形容其数量也不为过,当下探讨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完全是基于社会发展和网络文学本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本次学术会议中,一些学者对网络文学评价及其批评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可能性进行了阐释。湖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余三定教授认为,大会提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主题非常及时。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其成果、影响非常之大,在整个文学生活中占有了重要地位。同时,网络文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且及时的。

  当下网络文学创作的实绩优于其批评,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倡导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今天,网络文学批评成绩如何?应该何为?批评家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与会学者讨论的焦点。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阐述了网络文学批评的史与论。他首先从媒介变化与网络文学批评方式的演进、网络文学批评的主体阵容、网络文学批评的成果检视、网络文学批评的文本形态、网络文学批评的热点事件描述和清理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现状,反观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选择性地阐明其发展的几个历史节点。在“史”的描述之外,又从网络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创生、网络文学批评功能的变迁、网络文学批评主体的衍变和网络文学批评影响力辨析,展开对其“论”的审视,通过对沉淀在现象背后的文学批评观念予以价值判断和意义分析,以求为批评活动的“史实”找到“史论”的逻辑依据,进而抽绎出批评史的意义模式。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欧阳文风教授则提出了网络文学批评的“三个着力点”:第一要走进网络文学现场,网络文学批评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批评家没有足够的文本阅读积累,很少有涉及具体网络文学作品内容的评论;第二是走进文学现场后要做一名普通读者,客观平等地面对网络文学作品;第三要当好精神引领员,网络文学也需要批评家引领。目前网络文学至少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网络文学被市场、资本绑架,二是网络文学的学术和理论滞后于实践。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文学批评家任重而道远。

  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到底应该如何构建?其构建的维度又有哪些?与会的部分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周志雄教授提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应对话网络文学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网络文学发展特点,在传统文学评价体系基础上对网络文学进行实践指导。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应从价值、理论、审美、文化、技术等维度着眼,在研究中建立一种开放、综合、多维的话语体系,以大视野、大融合实现研究的理论创新,从而推动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杭州师范大学单小曦教授认为建构合理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需要明确合理的价值预设和历史性、语境化原则。网络文学的网络化存在方式是确认网络文学评价标准的存在论依据,要以媒介存在论批评视角建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具体包括:网络生成性标准,技术性、艺术性、商业性的融合标准,以及主体网络间性与合作生产的标准等。贵州财经大学周兴杰教授把“更”作为一个重要的网络文学自发性批评术语加以探讨,指出在讨论网络文学批评体系构建时,应注重读者批评话语和学者批评话语两者的沟通。读者的批评更接地气,它始终与网络文学的文本相伴相生,应该重视读者批评话语。也有学者从网络文学发展实际出发,表达了对当下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担忧。湘潭大学季水河教授指出批评家之于网络文学阅读的困境:网络长篇小说动辄上千万字,可能导致许多批评家不敢轻易触碰网络文学批评。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话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传统文学评价体系结合的基点在哪里?如何展开二者的比较研究?这是本次会议研讨的热点问题。

  厦门大学黄鸣奋教授认为,文学评价体系基点发生了从地域性、在线性到定位性的变迁。传统文学以地域性为主导,但具有去地域性,并且在地域性与去地域性的矛盾中发展。网络文学以在线性为主导,但包含了地域性,并且在地域性与在线性的矛盾中发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已经为网络文学的重新地域化开辟了道路。网络地域文学以定位性为主导,体现了地域性与去地域性的统一,并在定位性与反定位性的矛盾中发展。苏州大学刘锋杰教授认为,诸如玄幻类型的网络文学所呈现的想象力在我国古代志怪小说中也有体现,网络文学作者所呈现出来的草根性、民间性与过去的说书人有共通之处,现在认为网络文学“反文以载道”的观点是很难把它和传统文学创作截然区分开来的,二者在融合中有发展。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余三定教授认为网络文学最初的影响是在网络上,但后来网络文学中优秀的作品大多出版变成了纸媒,且网络文学研究的成果也通过出版变成纸媒,很多创作也都以纸媒的形式出现,将来网络文学和纸媒文学到底会呈现怎样的文学生态,很值得当代学者研究。湘潭大学季水河教授也谈到了关于载体对象分裂的困惑,指出今天谈到的真正的网络文学批评文章,几乎没有像网络文学一样是放到网络上去发表的,这势必造成网络文学的载体是网络,而网络文学批评为了更有影响,载体是纸质媒体,这两者分裂以后如何构架有待探讨。另外,也指出网络文学批评要有更多的大众参与,还要回归古典小说式的评点。滨州学院李盛涛认为,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中国网络文学是一种未被纳入文学史、未被经典化的文学样式。它目前发展的芜杂状态只是自身处于文学史之前的必然状态。对于中国网络文学而言,它需要被理论认识,需要被经典化,甚至需要被传承。上海大学博士后吴娱玉认为,网络文学恢复了一种文学的现场感,通过网络这一新的媒介缩短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让作者和读者及时沟通、反应,形成互动。网络文学文本是一种流动的、随物赋形的动态模式,这是在传统静止文学经验之外的另外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网络文艺的现状与未来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新生形态的网络文学,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如何?对作为网络文学发表平台的文学网站如何有效评估,其基本特性如何?这些也是与会专家研讨的又一共识性话题。

  怀化学院谭伟平教授认为,网络文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带有时代的特质,它打破了一些传统的文学写作特征,提高了文学的关注度,并日益深刻地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探视中国未来文学的生活空间和生存空间,网络文学将会成为今后十数年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热点,也可能带来中国文学的古典形态与现代形态的真正分野。网络文学的未来走向将会呈现由平原到高原,由服务到引导,由创新到创造的一个发展过程。衡阳师范学院陈杨认为,网络文艺是文艺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用自己的特有手段展示了这个时代的风貌,甚至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网络文艺目前还存在着整体质量偏低,良莠不齐;作品类型化、同质化;重视娱乐、担当薄弱等问题。在网络文艺今后的发展中,要处理好文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不要让网络文艺成为炫目而又空洞的技术展示平台;要处理好文艺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要让网络文艺成为唯市场而动、哗一时之宠的文艺“商品”;还要处理好文艺与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不要让网络文艺成为唯点击率的廉价玩物,网络文艺的质量便会得到不断提升。湖南师范大学岳凯华教授则从三个关键词入手,来审视网络影视的当下情势与未来走向:“网感”是受众的精准拉手,“IP”是创作的得力推手,“众筹”是资本的另类助手。认为基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多屏时代的影视生态圈”的不断打造,网络影视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影视行业格局,但如何迎接互联网的强势介入和挑战,如何创作和传播优秀的影视作品,如何把握和规划中国网络影视的未来走向,为中国乃至世界打造影视新标杆、拓展影视新视野、开辟影视新路径,依然值得和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科学预测和准确前瞻。安徽大学吴家荣教授探讨了当下“互联网+文学”的艺术特征,认为用“互联网+文学”来指代新媒体艺术更能体现出与时共进的特点,它与“互联网+”这一政府提倡的新经济有着同构联想。“互联网+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有:情节发展的不确定性、故事结局的多变性,内容的心灵化、主观化,在线交互的游戏性,网络语言的创新性,表现手段的多样性,以及光怪陆离的叙事方式。中南大学禹建湘教授则以深入文学现场的精神探讨了文学网站社会效益综合评估问题,通过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综合考量设置了政治导向、文学生产、文化服务、受众反应、社会影响、内部制度、队伍建设七个文学网站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并确定了文学网站评价指标的权重,拟定了评价指标量化评判处理的原则,通过收回25家著名文学网站资料,完善了文学网站社会效益评估调查表。中南大学聂庆璞博士则探讨了文学网站社会责任的伦理维度,认为文学网站首先是一个企业,所以要承担企业一般性的社会责任伦理,如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道德责任等。但文学网站又不是一般的企业,它具有特殊性,所以还要承担特殊责任伦理,如审美引导、网络空间管理、文化传承责任等伦理维度。为了加强文学网站的社会责任伦理担当,政府应积极管理和引导,文学网站应加强自觉自律。湖南大学罗宗宇教授则从微观层面探析了我国当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原创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从培养与传播模式、特色的小说文本形态、文化价值与局限三个方面,对晋江文学城进行探析,以探索女性文学网站的发展。湖南科技大学李胜清教授则表达了对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形而上之思。新媒体艺术不但是一种世俗性的知识形态,而且是一种关于人的形而上诉求的价值意向。超越性的形而上之思是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精神的本体论承诺。从应然的维度来看,新媒体艺术表征为一种康德意义上的实践理性与一种关乎人的新的在世方式以及自我理解方式。在当下语境,新媒体艺术的形而上之思是对于其技术化与世俗化的一种反思与批判。

  网络文学类型分析与个性解读

  与会专家学者们还从微观层面对网络类型小说、网络诗歌和网络文艺发展中的其他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雷丽平探讨了网络类型小说的创作内容及叙事模式,认为网络类型小说属于网络媒体中大众文化传播范畴,网络类型小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表现方式、叙事模式,而且网络类型小说在当今充当着调节、沟通、排解大众心理的社会(角色)功能——当代神话与白日梦,网络类型小说不管从形式的模式化,还是内容的原型化,都符合大众文化传播心理,网络类型小说凝结了人类叙事文学中神话原型的特点,反映了当代人的生存状况,其文化价值不容小觑。中南大学博士生贺予飞探讨了网络类型小说的审美偏误。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已经历了“青春文学年”“玄幻/奇幻年”“穿越文学年”“女性职场年”等类型化时代。网络类型小说已占据网络文学大半江山,许多作品不仅线下出版,还在影视、游戏、动漫改编中连获佳绩。但伴随着资本的角力,伪个性化写作、模式化写作、注水式写作制造了网络类型小说的“海量神话”,造成作品产量与质量之间鸿沟难越。娱乐至上的创作偏向遮蔽了主体的价值承担与生命忧思,类型写作的低端迎合多于高端引领,虚幻的“美丽新世界”被现实击碎之时,沉溺其中的网民读者将迎来新一轮幻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玉萍认为,网络修真小说是玄幻小说的主要类型之一,是中国武侠仙侠小说在网络时代的延续和发展。她从两者的基本叙事语法、人物和时空设定特质、“武”的价值等方面的比较入手,探讨其背后的核心价值的流变:从“利他主义”到“利己主义”,并反思出现这种价值流变的问题与意义。闽南师范学院任毅则把研究视野转向了网络诗歌,认为信息时代催生了中国大陆网络诗歌的繁荣,它以多向创作中人性的共鸣为目的,真实地呈现出善恶之间人际关系的复杂样态;以虚拟空间里的精神自由为旨归,张扬着众生和谐的人伦理想;以诗作内容上的时代现实为内蕴,具体历史地传承着当下的道德伦理状态。同时,网络技术掩藏下的消费至上的欲望化写作、“无主体”特征、虚拟空间个性极端叛逆的精神内质,都集中体现了网络诗歌对传统人文精神的消解。怀化学院潘桂林探讨了微信时代的新诗写作境遇问题,认为微信的加盟,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网络媒体,使现代生活无障碍地步入了“微时代”,为篇幅短小却极具冲击力的微文学繁荣提供了平台,而诗歌是最典型的微文学体裁。微信时代的新诗获得了繁荣的契机,面临着新的困境,但也会进入自媒体生态系统进行调整,获得新转机和往前推进的可能。衡阳师范学院文玲则从个案解读入手,分析桐华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其小说运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隐笔等文学表现手法,使得清穿文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态,且开拓了文学表现手法,将闪回、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应用于文学,通过系扣式章节结构,设置悬念,创新文学形式,促成网络文学与影视作品联姻,形成了文学与影视双赢的局面。武汉大学博士生罗先海从“文学编年史”角度,探讨了网络文学研究的意义与维度,认为网络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生形态,也成为了时下的热门和显学,“文学编年史”方法介入网络文学,能对网络文学史的编撰与探索、网络文学(含网络文学批评)“入史”,以及网络文学学科构建产生积极作用。作为文学活动之一种,网络文学编年史编撰与研究也应该包含网络文学发生学史料、创作生态史料、作品批评史料及改编接受史料等立体维度。

  与会学者还对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需要关注的几个突出问题,包括网络类型化写作的意义和局限、网络IP热对中国娱乐文化市场的影响、网站的商业模式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意义、网站的寡头现象对中小网站所带来的压力和困境、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批评标准、网络写手的职业困境以及对他们扶持与引导、网络盗版对网络文学的伤害和治理、净网行动和剑网行动对网络文学的影响和评估,以及网络文学经典化过程中如何避免过度剪裁和规制等进行了研讨。

  *罗先海: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

  *责任编辑:史静怡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2期 总第15期

 

  延伸阅读:

  曹卫东:用精神的力量保持文艺的有机性

  曾来德:文化自信是艺术家应具有的时代精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