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并明确提到,对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能够继承和创新,对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批判与借鉴并举,从而改进评论文风,多出文质兼美的文艺评论。《意见》直指当下文艺评论的痛点。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离不开对传统的挖掘、整理与变通运用。中国人的审美与思维有其自身的逻辑,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有微言大义之称的春秋笔法,即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委婉表达自己的主观倾向,文章简练而含蓄,态度明了却真挚,一字置褒贬,余味无穷尽。春秋笔法通常是体现在记叙文章中,而非议论性的文词,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它的微言大义这一特点,对当下的文艺评论在写作手法上做相应的拓展和延伸。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摄影:谭绍波)
文艺评论的微言大义,关键在于启发思考而非故作高深。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推动文艺健康繁荣发展,是文艺评论的重要价值。当下的文艺评论由于受到西方哲学、美学以及文艺理论等思想的影响,触目可见的评论文章多是西式话语的生搬硬套、学术语言的重复堆砌,对思想与观点的传达必然造成阻碍,通常是言之者无所谓,闻之者不明所以。文艺评论者将其对艺术的思考理解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述,行文表达合乎国人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敏感点是不言自明的,熟练运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章法技巧,对引发读者的思考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艺评论的微言大义,在于良性互动而非互相攻讦。无论是文艺评论者之间,还是评论者与创作者之间,传达彼此观点的目的是共同交流、取长补短,互相攻讦甚至谩骂都不是学术交流的良性方式。即便是明确的观点论述,善于运用巧妙的行文方式,加以真挚的交流态度,使被点评者乐于接受并有所获益,是文艺评论的最佳状态。此外,还能彰显评论者的学术修养与人格素养。
文艺评论的微言大义,在于坚守底线而非处处讨好。“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坚持浩然正气者史不绝书。投枪匕首、绵里藏针作为两种不同的文章风格,前者豪爽快意,后者坚贞不屈,虽然各有其不同的作用,但两者的精神指向是一致的。微言藏大义,一字置褒贬,看似寻常的字句中,通常蕴含着作者明确的价值取向与深沉的人文关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借鉴微言大义的写作方式撰写文艺评论,要求文艺评论者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度的思辨能力、敏锐的艺术感受、深厚的人文精神,还需要具有审视时代的历史眼光与价值取向。站在思想的高度面对当下,不被文辞的表达用法所限制,不被个人的私利私心所左右,始终保持对人生、对世界深沉的理解与关怀,自然可书写新时代的文艺评论。
(作者:李振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报》编辑,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