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文艺评论的力量、检验文艺评论的效果,离不开文艺评论阵地这一重要的平台。一个强有力的文艺评论阵地,能为崭新、活跃而充满不稳定性的文艺思潮提供“航标灯”,能为文艺家力作提供展示魅力的“倍增器”,能为艺术探索过程中的半成品提供“X光机”,能为艺术家之间的思想碰撞提供交流的“会客室”,能帮助广大读者提高艺术鉴赏力而奉上“放大镜”。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摄影:谭绍波)
日前,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被摆在突出位置。
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阵地”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的是军队为了进行战斗而占据的地方,通常修有工事。“阵地”这个词与“文艺评论”搭配在一起,意味着文艺评论不仅需要建设性,更需要战斗性。这是文艺评论这一艺术门类得以确立的内在要求。也似乎印证了鲁迅先生的话:“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这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何以用文艺批评来抗争?何以让科学的、全面的文艺评论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何以把文艺评论家们高蹈的思想和滔滔的雄辩最终打磨成批评的利器,真正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这自然需要依靠文艺评论阵地来完成。展示文艺评论的力量、检验文艺评论的效果,离不开文艺评论阵地这一重要的平台。一个强有力的文艺评论阵地,能为崭新、活跃而充满不稳定性的文艺思潮提供“航标灯”,能为文艺家力作提供展示魅力的“倍增器”,能为艺术探索过程中的半成品提供“X光机”,能为艺术家之间的思想碰撞提供交流的“会客室”,能帮助广大读者(我们今天已经习惯称之为受众了)提高艺术鉴赏力而奉上“放大镜”。
我们今天的文艺评论阵地格局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外,借力于互联网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短评、跟评、弹幕、评分等“网评”盛行繁茂;我们以前熟悉的文艺评论近似于聚光灯式的单向度传播,今天的“网评”则像漫反射一样主题丛生、众声喧哗,而且可以双向甚至多向互动。那么,如何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阵地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兴的文艺评论阵地,坚持正确的方向导向,都是必须恪守的根本性原则。只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学思践悟,只有把“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作为行动指南,才能为新时代文艺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文艺评论阵地能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弘扬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决定了我们的文艺评论阵地能否从纷繁复杂的文艺实践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来区分偶然性与必然性,来厘清个体差异与整体面向,来把握主流与支流。视野越宏阔,行为越精准。
文艺评论阵地绝不应该是被动、机械地“来料加工”,不是照猫画猫、照虎画虎,而应该主动作为,增强议题设置能力。把文艺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前沿性问题、倾向性问题提出来,供广大文艺评论家探讨研究,商榷争鸣,达成共识,健全文艺评论标准,形塑共同价值理念。大力弘扬真善美,坚决抨击假恶丑。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结规律;从世界艺术的横向比较中树立镜鉴;从影响深远的文艺经典中找寻艺术经久不衰的“基因密码”;从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身上学习从艺做人的行为世范,等等。根深才能叶茂,行稳才能致远。主动设置议题,能够清晰地表达文艺评论阵地的主张,引导意愿强烈、知识储备丰富的评论家加入话题讨论中来;不断地设置高质量的有张力的文艺议题,就会吸引和启发越来越多的评论家自觉地参与到文艺评论阵地的建设中来,增强文艺评论阵地的战斗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真理越辩越明。文艺评论阵地要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大力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氛围,为学术争鸣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坚持讲真话、讲道理、讲正气,以理立论,以理服人,既不“捧杀”,更不“棒杀”。只有发扬了艺术民主、学术民主,更多评论家才能心无挂碍地秉持艺术初心,畅所欲言,热切建言。
深度介入文艺创作实践是文艺评论阵地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今天,越来越多的文艺家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坚实大地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优秀作品。与文艺创作伴生、共生的文艺评论也应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入文艺创作现场,感受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建立与老百姓和艺术家心灵相通的渠道,这样才能让文艺批评精准、及物、有力、有情,而非走马观花、隔靴搔痒、不着边际、不知所云。
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推出更多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这是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的当务之急。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也可以说,如果我们过不了新媒体评论平台这一关,就过不了建强新时代文艺评论阵地这一关。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受众多、反应快、势头猛,影响面广,极具放大效应。必须要以互联网思维来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近年来的一些负面舆情,如不良“饭圈”文化、艺人劣迹等,都引爆于网络,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需要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导权,善于消弭狂风于“青萍之末”,抚平大浪于“微澜之间”,使网络新媒体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形成良好的正向的互动关系,相互砥砺,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新时代,新文艺。新时代文艺期待更多有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文艺评论。新时代文艺评论呼唤强有力的评论阵地建设。未来可期,天高地阔。
(作者:邓凯,《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