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正文

从百年历史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向云驹)

2021-07-15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向云驹 收藏

从百年历史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百年华诞,世纪历程。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世纪盛典在百响礼炮声中展开辉煌的画卷,天空绽放历史的华彩,大地花团锦簇、欢声潮涌。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马克思主义这颗人类文明瑰宝闪烁出的中国化时代化的夺目光芒,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向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的行动指南。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再度崛起重放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力量,擘画了波澜壮阔的发展蓝图。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一、不忘初心,拂去苦难蒙在伟大文明上的尘垢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是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劫难的三个互相关联的历史悲剧构件,国家的屈辱、人民的苦难、文明的晦暗是三位一体的历史灾难。历史悲剧的扭转乾坤也必然是三位一体的。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开天辟地的大事。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就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果,也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变中国人民命运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文化变革、文明转型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其精神旗帜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革命战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党的历史上的光辉文献,也是党领导文艺走上辉煌历史的第一座里程碑。毛泽东的《讲话》确立了“文化军队”的战略地位,确立了革命文艺在革命战争中的崭新使命,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确立了革命文艺和文艺革命的立场、方法,确立了党领导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和以人民为主体、为对象、为立场的文艺的历史定位。中国文艺从此焕然一新。延安文艺运动不仅开启了文艺为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服务的崭新时代,也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新中国的成立,是国家获得尊严、人民当家作主、文明重焕青春的历史新纪元。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文化建设被纳入整个国家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毛泽东同志强调,“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邓小平同志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解决文明蒙尘的问题,让古老、伟大、辉煌的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之一。必须坚持初心,坚守始终。党的这一百年的壮丽历程,也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壮阔历史,文艺工作者任重道远,责任重于泰山,使命光荣艰巨。

  二、以史为鉴,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党的百年历程最可宝贵的经验之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它既是一种思想、学说、理论,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及其科学的方法论;既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也是解放人们的思想的重要武器;既是指导人民改造世界实践的理论,也是立足前沿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早在建党之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传播、宣传并确信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就是从为中华文明寻找出路和新生的立场才发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他从东西方文明比较中发现了各自的优长与短板,他也像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17世纪接触到东方文明并且比较东西方文明后,希冀一种实现东西方互补综合的文明一样,憧憬着出现一种在东西方文明互鉴基础上的崭新的“第三文明”。李大钊认为,东西文明,互有长短,“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种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1916年8月,他在《晨钟报》上发表文章《“第三”》,提出东方第一文明、西方第二文明之外的“第三文明”问题。称“第三文明”是融合东西文明的文明,是“理想之文明,向上之文明也”。李大钊的“第三文明”观为他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他能够最早最先接受俄国十月革命并把五四运动引向深入的内在精神原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消息传到中国,他立刻敏锐地意识到俄国革命的文明史意义。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释这一历史事件的世界意义和将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此间,他的思想不断升华,迅速地实现了两级跃升,从一个简单的文明新论创建者转变成一名洞悉中国历史前途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第一步跃升是发现了俄国革命及其所推动的新文明,正是他所憧憬的第三文明的图景。他认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文明就是“新文明之创造,新生命之诞生”,“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世界中将来能创造一兼作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者,盖舍俄罗斯人莫属”。他的结论是第三文明就是俄国追求和实践的社会主义文明。在俄国二月革命后,李大钊热情发表《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俄国十月革命后,1918年7月,他发表了著名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他热情地呼唤这一社会主义的“第三文明”,他说:“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1919年5月,正值五四运动轰轰烈烈之时,他主编了《新青年》一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自己所撰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他在文中评述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唯物史观和《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著述及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原理。其中指出:“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现在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改造世界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如何重要,也就可以知道了。”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论述,而在此之前,他在《Bolshevism的胜利》中也指出俄国的布尔什维主义“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Marx)为宗主的”。通过对这位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的思想梳理,可以发现他的第三文明思想,最终形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融合东西方文明优长、创造出社会主义新型文明的理论。他的文明目光最终定格在中华文明的复兴和新型文明的创造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选择,因而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始终走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探索之路上,走在坚持、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之路上。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力量和精神武装,也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主导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掀起了冲击旧世界的惊天动地的文化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就高度重视文艺工作,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中国革命文艺的创作实践和对文艺思潮的引领,一大批进步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如邓中夏、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张闻天、萧楚女、恽代英、沈泽民、冯雪峰、鲁迅、王统照、成仿吾、蒋光慈、柔石、胡也频、殷夫、华汉、胡风、田汉等,都在译介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主张、掀起左翼文艺运动的高潮。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习近平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毛泽东文艺思想奠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新文艺基本品格、根本追求和精神实质。邓小平文艺思想为社会主义文艺确定了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方针。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根据不同形势和语境,对党的文艺政策进行调整、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全面确定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修德、文艺与受众、文艺与市场、文艺与传播、文艺与批评、文艺与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文艺是文明的结晶,文艺的高峰必然是耸立在文明高原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擘画“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在这种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所构建的那种残酷无情、唯我独尊的世界观,必然导致的是文明冲突论。马克思主义正是要把这个不断被颠倒的世界按照共产主义理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重构。走过一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展现出强大而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和平共处、交流互鉴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对待不同文明,需要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个文明观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风采。

  三、海纳百川,中华文明复兴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精神结出的文化气象就是有容乃大、海纳百川。因而这也必然是我们促进中华文明繁荣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不仅是来自历史的结论,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切实的人生感受和情理认同。而且,中国文学尤其是改革开放伟大进步的推动者、受益者、参与者、冲锋者。改革开放打开了文学的桎梏,释放了文学的想象力、表现力,文学与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学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与人类文明和世界经典贴得更近,人类有史以来积累的文学经验、知识、理论、审美、技术、方法山呼海啸般扑面而来。文学家们一方面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一方面奋不顾身地投入改革开放的大潮,用文学为时代鼓与呼、为人民忧与乐、为国家诗与思。中国文学继五四以来现代文学的爆发、抗战时期的人民文学的激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文学新貌,迎来了又一次伟大的变革与进步,进入了世界文学的画廊,重塑了中国文学的深刻性、繁盛度和丰富性。改革开放使我们在比较中发现了不足也发现了特色,在拿来中获得了丰厚的滋养也丰富了创造创新的能力,在学习甚至是模仿中获得了超越的见识、气度、能力,在竞争中发现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色、独创。文学在改革开放中繁荣的经验,是中华文明复兴经由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进入一个新时代的缩影。而且,历史还证明,如果没有伟大而悠久的中华文明做支撑,我们也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伟大的经济成就和社会进步,是伟大的中华文明与改革开放中获得的人类文明进步的智慧相结合才催生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没有自己的底气、底子,即使再怎么借鉴外来经验,也不可能成就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文学和中华文明的繁荣。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七十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当然要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我们内在的文学追求,也是我们借鉴外来经验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在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看清中国和世界的两个大势,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两个大势判断的后面具有的深刻洞见。第一个大势判断是对中国的判断:“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第二个大势判断是对中国面对着的世界的判断:“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文艺是时代的先锋,是时代的先声,是时代的先行,可以开社会的先风、启智慧的先河、成时代变迁的先导,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史诗性时代,历史的史诗是人民书写的,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党领导下的文艺要汇聚磅礴的创造力量,把当代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史诗般实践和伟大的中国故事转化为文艺的史诗性篇章,要有创造出文艺新史诗的能力和雄心。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中国文艺新的时代高峰就是“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文艺的时代课题,也是党的百年历史为文艺发展做出的破题之举和开题立意。

  我们正处在世界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强起来了的中国更加需要世界市场、全球联通、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越是面对风险、危机、挑战,越是身处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越是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越是需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是只有落后和追赶才需要改革开放推进,而是强盛和发展更加需要改革开放的动力。不是只有海晏河清时才能实现改革开放,面对波涛汹涌时更加需要改革开放的保驾护航。党的文艺、党的作家艺术家、党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弘扬文艺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原则,要践行文艺育人、文化化人、文明如水润物无声的作用,赋予一代新人和青少年一代以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作者: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向云驹专页

  加强文艺评论需要突破的几个困境(向云驹)

  建圈与破圈的博弈(向云驹)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