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中国艺术报》”,查看报纸文章,链接为: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10301/index.htm?page=/page_5/202102/t20210228_535768.htm&pagenum=5)
发时代之先声的一百年
——“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简评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国艺术报社指导,广州市文联、广东美术馆共同主办了“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展览分为“旱天雷·心向光明”“得胜令·红棉璀璨”“风云会·南国春早”“步步高·出新出彩”4部分,主题明确,手法多样,展现了广州文艺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以真实的历史素材、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文化信息、鲜活的艺术细节,建构了一个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主题大展,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广州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区位优势,在近现代,她以新的观念开风气之先,启蒙一代新人。广州文艺百年的发展历程凝聚了多元的价值判断,拓展了宏阔的社会视野,奠定了渴望自由与富强的人生追求。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兴起,广州是理想之地。1920年8月,谭平山在广州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广东群报》。1920年底,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6个地方组织之一。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刊物不断创刊,对新一代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产生了深远影响。1921年,《新青年》杂志从上海迁到广州,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创刊号为“共产国际号”,瞿秋白任主编,亲自设计了封面并题写了刊名。
1925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这篇文章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在广州,毛泽东与其他革命者坦诚相交,柳亚子就是其中之一。“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泽东致柳亚子的手札和这通诗札的复制品成为“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的展品,这是历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广州早年活动的证明。同时,手札与诗札也是艺术品。两件墨迹,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艺术才华。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都在广州留下了深深的印迹。1927年1月,鲁迅从厦门来到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和教务主任,出版了《野草》《朝花夕拾》等,并做了“读书与革命”“革命时代的文学”的著名演讲。1926年2月,郭沫若在广州担任了广州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发表《革命与文学》,鼓励革命青年“到工农中去,到人民大众中去”。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茅盾,在1925年到广州接编《政治周报》,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之后,茅盾在广州创办《抗战》《文艺阵地》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1932年,欧阳山等文学青年组建“广州文艺社”(广州普罗作家联盟),创办《广州文艺》周刊,刊物提倡用粤语书写劳动群众生活。
《广州文艺》创刊号 1932
这是展览第一个单元“旱天雷·心向光明”的一部分内容。图文并茂,历史史实经得起推敲,展品契合主题,观赏价值、阅读意义俱在。我看到鲁迅给欧阳山的手札,这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时代,文人之间的交往,他们谈写作、谈理想、谈国家的出路。
“旱天雷·心向光明”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的早期活动,以文学、戏剧、美术、摄影等为支点,陈述了老一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点面结合、理据充分,也是广州文艺百年最初的经纬。
有了“旱天雷·心向光明”,也就有了“得胜令·红棉璀璨”。第二个单元,展现了广州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所取得的创作成绩和所走过的艰难道路。1950年,华南文艺工作者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广州市文联成立,广州的作家、画家、音乐家、戏剧家等,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创作热情高涨,写出了《三家巷》《四季飘香》《虾球传》《山乡风云录》《欧阳海之歌》等文学作品,留下了《江山如此多娇》《艰苦岁月》《永不休战》等美术作品,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电影、戏剧、舞蹈、书法等艺术作品。“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掀开了历史新篇章,广州文学艺术工作者解放思想,反思历史,与时俱进,以前所未有的艺术激情投入到创作中去,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汤小铭《永不休战》油画 1972
第三单元“风云会·南国春早”,聚焦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鼓舞人心、气势非凡。我在展厅中看到一幅照片,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接见老作家欧阳山、周钢鸣,几位老人开心地微笑,他们乐观的表情告诉我们,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改革开放从广东起步。1978年12月29日,《南方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砸烂“文艺黑线”,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创作》,这是全国最早否定“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文章,促进了全国文艺界思想解放的步伐。与此同时,《广州文艺》展开两场大讨论,一是悲剧问题的讨论,二是关于创作方法多样性的讨论。两场讨论极具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被视为文艺界改革开放的号角。
照片的一侧摆放着雕塑《猛士——献给为真理而斗争的人》。这是唐大禧的作品,是纪念“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张志新烈士。雕塑家选用一位裸体少女半骑在一匹飞奔的骏马上,引弓蓄势。唐大禧谈创作体会时说,用裸体少女表现,更显大无畏的生命精神,也能体现对革命的赤诚、真诚和坦诚。马,是时代风云变幻的象征。这座雕塑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刚刚上任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力挺,《猛士——献给为真理而斗争的人》得以与观众见面。任仲夷说,认为画人体有伤风化是受到中国几千年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意识影响。这样的观点,是思想解放使然,是改革开放使然,广州之所以成为经济与文化的高地,正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在雕塑《猛士——献给为真理而斗争的人》出现的前后,广州文学艺术创作有了井喷式的发展。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代价》等引起全国轰动,成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电影、戏剧、音乐,佳作迭出。1979年,太平洋影音公司在广州正式成立,出版国内第一盒立体声盒式录音带《朱逢博独唱歌曲选》、第一张激光唱片《蒋大为金曲》、第一盒录像带《中国录影集》,开创了国内音像事业的先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广州的文学艺术创作成就逐日提高。刘斯奋的《白门柳》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许多作家的作品荣获了鲁迅文学奖,其它艺术门类,如戏剧、电视、美术、书法等,不断斩获全国大奖,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刘斯奋《白门柳》(人民文学出版社)
“步步高·出新出彩”是展览的第四个单元,着眼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广州文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广州文艺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
冼星海指挥合唱团排练《黄河大合唱》 193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广州文学艺术工作者肩负时代使命,创作并上演了音乐剧《西关小姐》、舞剧《醒·狮》、歌舞剧《和平使者——抗战中的宋庆龄》、芭蕾舞剧《浩然铁军》、木偶剧《哪吒》等,其它艺术门类,如文学、电影、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纵览“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我们看到了广州文艺百年所走过的路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给予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族自豪感。正如展览前言所说,“广州文艺百年,是红色血脉传承的一百年,是发时代先声的一百年,是不断攀登文艺高峰的一百年,更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大写人民唱主角的一百年”。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张瑞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