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中国青年报》”,查看报纸文章,链接为:http://zqb.cyol.com/html/2021-03/22/nw.D110000zgqnb_20210322_2-06.htm)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脱贫攻坚:彰显制度优势的伟大实践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忆往昔,贫困是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中痛;看今朝,绝对贫困问题难得圆满解决,望未来;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正映入眼帘。脱贫攻坚,从谋划到实施,再到收获胜利硕果,一路走来,纵千辛万苦,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如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而才有了今天的历史性跨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丰功伟绩,再次充分彰显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减贫扶贫,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战场在农村。2012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达9899万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大大增加了脱贫攻坚的难度。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根据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2020年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1.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2.3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坚决地、持之以恒地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落实到脱贫攻坚的方方面面,才有了这样的出色答卷,敢教日月换新天,从一个奇迹走向另一个奇迹。
充分彰显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能推动更高水平的实践。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学制度体系,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才能攻坚克难,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风险挑战,坚决啃下脱贫“硬骨头”。脱贫攻坚战的艰辛历程和全面胜利,鲜明回答了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能够短时期内解决横亘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难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充分彰显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等,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8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601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资金保障。从而,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落在实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协同共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汇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创新扶贫机制,坚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建立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
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推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实现外部帮扶与内生动力培育有机结合,强化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和提升,逐渐依靠自我发展实现脱贫并走上致富之路。
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引导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社会帮扶格局。
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突出实的导向、严的规矩,反对任何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真正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5个“靠”和7个“坚持”,高屋建瓴地概括了我们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重要经验和认识,既是对中国制度显著优势的充分运用,也是对中国制度显著优势的丰富和升华。这些重要经验和认识,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从而,实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推动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铸就新的辉煌。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