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毕然儿童文学作品《雏鹰飞过帕米尔》:鲜衣怒马正少年(张凡 毕秋丽)

2021-12-16 阅读: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张凡 毕秋丽 收藏

鲜衣怒马正少年

——评毕然儿童文学作品《雏鹰飞过帕米尔》

  出生于新疆的青年女作家毕然,对故乡怀有一种至诚的情感,她一直致力于书写新疆,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讲述新疆。从散文力作《楼兰密码》到童话集《雅玛里克山的雪绒树》,再到2014年出版的《生死楼兰》等,毕然以新疆这一奇幻雄浑和极富历史意蕴的地域为背景,书写和记录充满西部色彩的人、事、情。

  毕然新近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雏鹰飞过帕米尔》,以塔吉克族少年为叙写对象,以作家的经历与实地采访为线索,细致地描绘了塔吉克族少年成长生活的真实状态,展现了帕米尔高原上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全书共有四章,每章由若干个小故事连缀而成,一共讲述了20多位塔吉克族少年的成长故事。

  为了走访高原上的塔吉克族孩子,毕然几度走进帕米尔高原,走进塔什库尔干,走到孩子们和支教老师身边,真切感受那里的生活和“鹰一样的人民”。作家笔下的一位塔吉克族男孩,因出生那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身为民间艺人的父亲便为他取名“香港”。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长大后的“香港”拥有一副好嗓音,在支教老师的帮助下,真的去了香港演出。在2011年7月1日香港举办的文艺演出上,“香港”以天籁般的童声、别具民族特色的装扮以及塔吉克族鹰舞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欢呼和喝彩声,向世界展示了塔吉克族风俗民情的魅力。而有着“小夜莺”称号的塔尼亚,拥有如天空般辽阔的音域和泉水般圆润的嗓音,美妙的歌喉原本能为她带来大把商业演出机会和莫大的荣誉,而她却立志成为一名军人,穿上戎装保家卫国。

  不难发现,作品中的塔吉克族少年的眼眸如水一般清澈、纯净,他们对祖国与帕米尔高原怀有真切的感情,立志成为伟大祖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论求学之路如何漫长、生活条件怎样艰苦,都无法阻挡他们乐观向上、昂扬进取的生命之姿。

  在作家笔下,塔吉克族孩子与支教老师之间的深情厚谊让人动容。袁英、邵君等众多支教老师从繁华的都市来到陌生的帕米尔高原,他们忍受着因高原缺氧带来的不适,怀抱着报效祖国、支援边疆的理想信念,投身于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教育事业。他们是塔吉克族少年的良师益友,以自身的学识点亮少年们的人生之灯。在支教中,老师们不仅助力孩子们实现梦想,还试图为他们寻觅一条适合的发展之路——开辟文体特长班,惟愿更多的孩子凭借自身优势及特长走出大山,奔向可期可待的远方。与此同时,很多支教老师还发动身边的朋友,为塔吉克族同胞和孩子们送来善心捐款和爱心物资,为边疆社会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便这些支教老师最终不得不离开塔什库尔干,但他们心里还时常惦念着孩子们:邵君老师在离开帕米尔之后,还牵挂着塔吉克族少年白克木拉提的眼疾,准备将来带他去北京治疗眼睛……

  当然,《雏鹰飞过帕米尔》的字里行间,不乏塔吉克族少年们踔厉风发的青春之美,亦透露着少年们若隐若现的心中浅流。他们或对生老病死疑惑不解,或在青春萌动的年纪将朦胧爱恋藏于俗常,或因家庭琐事而惶惑不已……不难看出,成长的印记烙刻在每一个塔吉克族少年心中。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正如阿斯买热老师对依拉木丁所说:“孩子,你将来会成为你自己,独特的你自己。”古丽娜热的父亲面对女儿对夜空中群星的追问,不无感慨地说:“不需要数清楚,你知道它们很美,它们一直陪你长大,就很好了。”生命的厚度因时光飞逝而默默积聚,一切忧愁或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作家眼中的塔吉克族少年必将笃行致远,不负青春与韶华。

  值得一提的是,毕然的文字质朴无华而又细腻柔婉,其笔下既刻画了震撼心灵的真情故事,又有精细入微的人物描摹,几番交相辉映,更加突显出塔吉克族少年豪爽率真的性格和奋楫争先的昂扬精神。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在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手绘插画中,在一个个简短的真实故事里,天真烂漫的塔吉克族少年正向我们走来,他们满脸笑容,在壮阔的高地上迎风起舞,他们将舞姿融入鹰笛的优美旋律中,在操场上、冰山下,在阳光和风之间飞旋、翱翔……

 

  (作者:张凡 毕秋丽 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长津湖》香港热映引发主流价值同频共振(张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及路径(张凡)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