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文学轻骑兵的“亮剑”,有直击心灵的力量(周纪鸿)

2020-05-18 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周纪鸿 收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文学轻骑兵”——报告文学提供了新的契机,一大批短平快的报告文学新作扑面而来:何建明的《“战争”风云》《上海抗疫的第一时间》;熊育群的《守护苍生——记战“疫”中的钟南山》;王国平的《那些汇聚起来的力量》;李春雷的《哭笑天使》《感谢纸尿裤》;纪红建的《战地芙蓉》《武汉“转运兵”》;普玄的《他们的名字叫美德》;李朝全的《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张国云《白衣天使在作战》;余艳的《战役前沿》;鹤蜚的《平凡英雄》;李鲁平的《武汉,一道道大堤》;张培忠、许峰的《千里驰援》;李琭璐的《我来自北京》,等等。

  一、大量精短报告文学(纪实、纪事、速写)“井喷式”问世,反映出当下作家和新闻工作者旗帜鲜明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面对疫情袭来这一特殊题材,写作者们求真务实、激情书写,记录下在这一危急时刻各行各业出色表现通过“大考”。多篇精短报告文学证明了战时报告文学的速度、温度和力度。熊育群的《守护苍生》,记下的是战“疫”中的钟南山院士。从他腊月二十四晚上,挤上去武汉的高铁,坐在餐车上紧锁眉头思索这个细节开笔,从回忆17年前抗击“非典”入手,刻画钟院士日夜奔波、救死扶伤、直言不讳等多个侧面,展示其护国情怀和守护苍生的医者大爱。

钟南山(图片来源:“央视网”微信公号)

  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文学性的双重特点,能够及时生动地反映社会热点、焦点事件,所以被称作“文学轻骑兵”。报告文学遇到疫情,仿佛战士接到了命令,作家、记者们以战地记者的精神姿态,倾情讲述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王国平的《那些汇聚起来的力量》,讲述了解放军官兵、战地医院建设者、医护人员,一个党员一面旗,基层党组织就是堡垒,很多年轻医护人员火线入党。显示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汇聚起无穷的力量。张培忠、许峰的《千里驰援》,叙写了广东医疗队十万火急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生动故事。河北作协副主席李春雷短时间内完成了多篇报告文学。《哭笑天使》书写了“疫情上报第一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继先的感人故事。作家抓住张继先医生一“哭”和一“笑”的两个表情动作,刻画出一位“医者仁心”的好大夫形象。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感谢纸尿裤》,河北29岁援鄂男护士张明轩在武汉抗疫一线使用纸尿裤这一细节,揭示与新冠肺炎疫情战斗的真相。小细节展露大情怀;小物件寄托大爱心。年轻的护士和大家一起创造了“零死亡”的纪录,大家眼里的小张也在战火硝烟里成长为护士长。其实,方舱医院就是战场,与疫情搏斗就是与敌人厮杀。吸氧、插管、输液、人工肺……无声的操作是有责任的抢救;数万名医护人员在湖北武汉的施救是与死神的较量!

  这些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无论知名不知名,无论身在何种岗位,都让读者读到了心与心的相守、真诚与真诚的辉映,具有直击心灵的力量。

  二、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文学性和及时性应该成为作家、记者经常使用的“武器”。精短报告文学,篇幅短小,目标集中,短的三四千字,长的万字左右。标题醒目,语势急促,文字精当,内容浓缩,信息快捷,思辨深刻。这批作品的集中“亮剑”,亮出的是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勇气。疫情可怕,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念是不可阻挡的。千百年来,人类就是在与各种病毒、各种灾害的斗争中,成长成熟起来的。

  在这些报告文学作品中,作家、记者们集中笔力,塑造了拼命者、逆行者、奋斗者的群像,展示出中华儿女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气概。无论是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伯礼等院士和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人的临危不惧,还是医护人员中不断涌现的先进典型;不管是解放军官兵一马当先,还是基建工匠日夜奋战,与疫情作战大家都是勇士,与时间赛跑大家谁也不曾掉队!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报告文学这支“文学轻骑兵”的“亮剑”,记录了这些不凡的瞬间与故事、人物与情怀!

张定宇(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号)

  三、新时代报告文学需要借力新的形式和途径,丰富自己的内涵,提级升档,以适应读者、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众所周知,报告文学这一文体自诞生以来,也不过百年的历史。这种以报纸为物质基础的文体,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基本特征。而今天的全媒体时代传播的多态化、媒体生活的泛化、智能化、多样化,明显地促进了中国报告文学的转型。所谓全媒体是指文、图、声、光、电全方位、多维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音频、视频等手段来传输的新形态。

  笔者两年前在《光明日报》上曾提出“讲述中国故事需要电视报告文学”的观点。因为从观众数量、作品传播范围和大众层面的影响力来看,电视、广播、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报告文学会产生更大的效果。就像根据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亮剑》之后,各卫视播放60多次,受众数十亿人次。大家百看不厌。所以,在阅读了不少精短报告文学之后,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制作抗疫题材的电视、广播、视频、音频,包括多语种文艺类抗疫题材节目,让我们的报告文学从单一的语言文字叙事到多媒体叙事(摄影、影视、图像)、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微信公众号等共同发声,弘扬华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如果那样,我们的“文学轻骑兵”就会变成“文学电子军”,它的集中“亮剑”会产生更大的功效。

 

  (作者:周纪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电视剧《完美关系》:大都市白领的新生活情态(周纪鸿)

  战“疫”文学的中心、底色和旗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